瑜伽呼吸法与迷走神经

前一篇文章中,与大家分享了如何用瑜伽活化迷走神经,今天我们就来针对瑜伽的呼吸法练习与迷走神经进行一些探讨。这些探讨主要是以相关文献与个人实务经验汇整而来,并非要去评论何谓对或错,如果能借此促进更多的思考与讨论,我认为那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瑜伽呼吸法与迷走神经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迷走神经的部分解剖位置,左迷走神经和右迷走神经的纤维从脑干延伸到颅腔,汇聚成所谓的迷走神经。往下,左迷走神经的肺分支分布至前肺丛,右迷走神经的肺分支则散布至后肺丛,这些神经分支与交感神经元交织并支配着肺部。

迷走神经可将肺部扩张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在前文曾提过,若肺部没有完全扩张,迷走神经将无法发出有效的信号,长期会导致迷走神经的低性能。然而,迷走神经对于人体的恢复极为重要,当一个人从战斗或逃跑模式过渡到休息和消化状态时,缓慢而深沉的呼吸将激活迷走神经并促进放松反射。因此,若肺部一直处于无法完全扩张的状况,人将难以过渡到理想的休息和恢复状态。

瑜伽呼吸法与迷走神经

瑜伽的练习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呼吸法,但并非所有的呼吸法都是以促进呼吸功能为目标。在瑜伽的观点中,对于呼吸法更适切地诠释应该为“生命能量控制法”,因为所谓的Pranayama(呼吸法的梵文)是具有能量、生命、精神等多层面的意义,并非单指生理层面的呼吸。因此,呼吸法的练习常常是分属各种不同层面的。

某些呼吸法的练习,会在吸气时在腹部内缩,来练习所谓的锁印(Bandha),这样的练习便是较偏属于能量层次。但有时不适切的口语传达,会让人们误以为这样的练习能提升核心力量,或认为这是瑜伽练习时理想和必要的呼吸方式。但事实上,腹部内缩会使得横膈膜在吸气时难以下降,导致肺部无法完全扩张;同样地,类似的状况也会发生在过度训练腹部和腹部肌肉坚硬、缺乏弹性的人身上。

长期以上述的方式呼吸或腹部缺乏弹性,很容易让这样的呼吸模式变成惯性,而演变成呼吸功能障碍或胸腹不协调运作,对于迷走神经的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最新的研究显示,迷走神经也与动机驱动和情绪有紧密关联。因此,若是迷走神经失调,也会导致生活动机低落,以及情绪、压力调控能力下降的问题。

瑜伽呼吸法与迷走神经

恢复阶段理想的呼吸模式,应该是腹部、腰部及背部在吸气时能够充满弹性、均匀地扩张;吐气时自然、柔软地内缩与下沉,让迷走神经能够发出充足的信号,并启动放松反应。对于迷走神经与身心恢复而言,产生积极影响的第一个,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可能就是学会理想的呼吸。

我认为理想的瑜伽呼吸法练习,应该像身体的锻炼一样,要充满多样性与弹性。时常练习不同的呼吸法,可以提供人体及神经系统不同的刺激,增加它们的活性;而根据身心当下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呼吸方式,也是相当重要的。太惯常使用某一种呼吸法,对于神经系统与身心健康而言,或许并没有那么大的益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迷走神经   瑜伽   呼吸   适切   肺部   神经系统   腹部   分支   弹性   能量   信号   状况   理想   模式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