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01

小时候,在我还没有离家出走的意识时,就经常观看姐姐离家出走的表演。

已经忘了每次是因为什么事情吵起来,总之是会越吵越凶,最后姐姐大喊:“我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老爸也毫不留情地怼回去:“你走,再也不要回来!”于是姐姐真的就气呼呼地往外走。

然后老爸老妈就看着姐姐渐渐远去的身影,等到姐姐在路的尽头拐弯的时候,老妈就对老爸说:“可以了,让她回来吧!”于是老爸赶紧骑上自行车去追。

这种表演差不多每隔几个月就会发生一次。每次我都一脸懵逼地看着姐姐出走,又看着姐姐被带回来。

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记忆中第一次离家出走是为了去大姑家。那时候家里开餐馆,父母每天忙得团团转,根本顾不上搭理我。姐姐每天都去上学,只有三四岁的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整天无所事事,形单影只。

我记起去农村大姑家玩的时候,有吃不完的西瓜,抓不完的鱼,还有对我百依百顺的大姑。于是我决定离家出走,去找大姑。

我一个人,不知道路,印象中只记得是往西走。我沿着家门口的马路一直往西走,感觉走出了好远,越走周围环境越陌生,越走步伐越沉重。

路过一家商店,老板娘叫住我:“小朋友,你去哪儿啊?”我说:“我去找我大姑!”老板娘又问:“你大姑家在哪儿啊?”我如实回答了。最后老板娘说:“那你吃根雪糕,在门口休息一下好不好?”

我确实是又累又渴,于是坐在商店门口的躺椅上吃雪糕。兴许是疲惫,吃完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被父母接回了家。

长大一些后我又去过那家商店,其实离我家并不太远,一千多米的样子。但是当时对一个小朋友来说,感觉已经走出了大半个中国。

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02

第二次离家出走也是极为失败的。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父母依旧很忙,依旧注意不到我,注意不到我无处安放的孤独。

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次离家出走不能走太远,不然太累。因为出走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们重视我。其次,要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让他们不容易找到,让他们着急。

那时候我家旁边有一个市政公司,公司的院子里堆了很多巨大的水泥管道。我爬进了一个水泥管道,默默坐等父母发觉我失踪的事情。

等待的时间真的很难熬,但是我唯一能抗争的就是时间了。我心想,等到吃晚饭的时候,父母发现我不见了,一定会出来找我。

不知道为什么,我和我姐,甚至那一代同龄人,都很难和父母去做沟通。心里的想法不敢跟父母说,积压越久,然后以一种激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那是一个初秋,天气有点阴冷,我坐在水泥管道里一动不动,感觉越来越冷,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当冻得开始淌鼻水的时候,我终止了这次离家出走的壮举,实在是扛不住了。

回到家,看到老妈正和客人打牌打得热火朝天,老爸也不知道猫在哪儿。总之,这都是不重要的存在了。

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03

第三次离家出走相当惨烈,但是也是未遂。

那是高考结束以后,我以两分之差与心怡的大学擦肩而过。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十年寒窗,却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就两条路:一条是补录,补录的学校都是名额没招满的,要么专业不好,要么位置偏远;另一条是复读,高三生活对我来说就够煎熬了,高四我感觉自己更加撑不下去。

一起掉档的同学约我去补录。我带了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里面装着我攒了几年的零花钱。电话里我就和同学说好了,补录完我们出去玩几天,我带了钱。

老爸开车带我去接同学,然后送我们去补录的地方。下车一看告示,补录在网上申请就好了,不需要额外跑一趟。这时,我发现钱包不见了!

老爸赶紧带着我和同学原路返回去找钱包,哪里还有钱包的影子,我连什么时候丢的都不知道!

我急得“哇哇”大哭,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我祸不单行,心灰意冷,在家哭哭啼啼了好几天。

老妈却说:“破财免灾,要不是钱包丢了,我女儿可就丢了!”那是一段我很长时间都不愿再提及的往事。

小时候总想离家出走,长大后却有家不能回

-04-

小时候,总觉得被父母忽视,总想要离家出走;长大后,在大城市打拼,明明父母那么挂念你,却有家不能回。

有人说,有家的地方不能支撑你的梦想,有梦想的地方没有属于你的家,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踽踽独行。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

首先,在我心目中,“回老家”意味着“养老”。一旦回老家,就意味自己的事业不会再有大的突破,只能求稳。但是我觉得30+的年龄,还是应该拼搏一下,毕竟大城市机会多。

其次,不想被家庭束缚,被父母管教。到了父母那个年龄,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子女平安,无风无浪。你想做的事情,你想实现的梦想,在父母眼里都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再次,老家生活节奏慢,鸡毛蒜皮的事多,时间浪费严重。每次回家休息的时候,父母都希望你多陪他们去买菜,一起做家务一起做饭,一起逛街一起散步。状态是很悠闲,但毕竟不能成为常态。为了保持竞争力,工作之余,持续学习也很重要。

最后,大龄未婚面临的催婚压力,不敢想象,不容乐观。当你在大城市的时候,面临的是父母电话催婚的压力;回到家,那就是同在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父母会天天拉着你谈心,天天企图给你洗脑,这种日子实在过不了。

所以,比起回老家,我更希望能在现在的城市安个新家,可以自豪地对父母说:“来家里住住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大姑   初秋   老板娘   大城市   管道   钱包   老爸   水泥   小时候   年龄   姐姐   商店   父母   同学   感觉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