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来源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个人成长·智慧】

作者:Bella

生活中有一类人很令人羡慕和佩服。他们高瞻远瞩、冷静沉稳,看待事物总有深入独到的见解,与人相处总能使自己和他人都得益处。

你说他天生聪明,但他们又不像“神童”出身,而是给人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这样的人,一般被人称为“智者”。

谁都想成为智者。可是只要看到“智”这个字,或许很多人就要打退堂鼓了:我智商平平,怕是没有成为“智者”的潜力吧?

其实,智商和智慧是两回事。智商一般的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丰富的智慧。

1 智慧≠智商

为什么智商和智慧是两回事呢?因为智商主要反映人在认知、思维、语言、观察、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主要体现人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大部分智商测试都无法反映人类智力的另外两个方面:应对新情况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两种能力不仅关系到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更关系到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把一个想法落实到现实中、

所以,除了对智商要求很高的行业和竞技之外,对于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作而言,需要更多的是后两种能力。

智商高在获得智慧方面有优势吗?有。智商高的人思维能力更强,能更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更快地做出反应。但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时,恰恰是因为拥有更强的思维能力,智商高的人会表现得更固执。因为一件大部分人看来不合理的事情,智商高的人或许能从很多方面将其分析得合理,从而得出与事实不符的结论或者做出不合理的判断。

而智商一般的人可能在吸收知识方面略逊一筹。但是因为没有这么多想法,找不到这么多理由,普通人更能接受常识、常情、常理,更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普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奇招”,但也能凭着耐心和信心取胜。

所以你看,智慧不会因为天赋而偏向或忽略谁

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来源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2 什么样的人很难获得智慧

既然智慧和智商没有太大关系,那么究竟什么可以阻挡一个人靠近智慧呢?或许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考:

第一,急功近利。什么是智慧呢?笼统地说智慧关系到两个方面:一个向外探索,拓展自己的广度;一个是向内思考,增加自己的深度。

这两件事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我们处在一个宣传“快”的时代,我们想的都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眼睛能看到的最多的成果。

所以急功近利的人会特别注重数量和速度:怎样在一年读完100本书?怎样在两个月内背完3000个单词?怎样快速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可是,读书需要去品味、去思考,三个月读完一本《复活》和三天翻完一本《复活》的收获肯定不一样。语言需要去体会不同的思考模式,背完了不知道怎么用,还是很快就会忘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需要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生活中和人磨合的过程。

所以你越想快的时候其实越慢。一眼能看到结果的往往不是捷径,而是死路。短小的死路看上去和深长的路是指向同一个方向,但是走几步也就到头了。

第二,自以为是。求知和思索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不是不聪明,不是懒惰,而是自以为自己知道。因为你越确信自己知道,就越不会再去学习和思考

自以为自己知道不仅是说自以为知道了某个知识或事实,更重要的是觉得自己坚持的方法和路径是对的:比如别人建议他去看书,去沉淀自己,他觉得这样做太慢没什么用;别人说要学会平衡工作与生活,他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一个人在自己的路上走得越快越远,也就越偏越难。

第三,不动感情。这一点可能让人觉得有点奇怪:智慧不是理性方面吗?和感情有关系吗?有,因为智慧不等于理性。理性和感性方面都很发达,那才叫有智慧

有个词叫“人之常情”。可我们今天会看到,很多人在学术上越来越专业,但是专业得“过分”了就会偏离生活。刑法学的罗翔老师说有些法律专业的学生考司法考试,被最后的题难住了,分析来分析去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问题如果问一个普通的老太太,她却可能答对。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学着学着,把常情丢了。而常情这个东西不是“学”来的,就是在正常的感受生活、正常的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你知道碰上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感受,就知道别人在同样的处境下需要什么。你知道别人怎样对待你能令你高兴,就知道怎样对别人能让别人感到舒适。

不动感情的人,即便掌握了很多知识,也没法用它们改变生活。

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来源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3 怎样获得智慧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获得智慧。

一说到如何获得某样东西,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努力、拼命、苦修,似乎越苦得到的就越多。

然而,能靠着自己“修炼”出来的,往往都不是智慧。因为那是靠着我们自己得到的,是我们可以应用驾驭的。而更高的智慧无法被人拿到手里,她在我们的头上为我们照亮前路、指明方向,聪明的做法是去观察、接受、顺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这个世界,我们不知道的永远比知道的多,无法决定的永远比可以确定的多,看不见的永远比看得见的有决定作用。比如你生病了,你能想到吃药打针,但你看不到细胞的免疫过程,而后者才是你康复的关键。比如你做好了完美的旅行计划,但要想有个开心的旅行,光有计划还不够,天气、交通、饮食、你所碰见的人与事,这些重要的事情都是我们的计划决定不了的。

所以,获得智慧的关键就是谦卑,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知道。什么是谦卑呢?谦卑不是自我贬低,不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谦卑是实事求是,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但这样一说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事情你去问自己,得到的答案可能都是“我知道”,至少是 “我大概知道”。

然而,被称为“最聪明的人”的苏格拉底却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

或许这样的“矛盾”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越是聪明的人越能认识到自己的有限和无知,越能感受到未知领域的浩瀚和深邃。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无知,转而寻求智慧的时候,才能来到智慧的门前。

这就是为什么说,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知道——你不会对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好奇,你不会有兴趣去探索一个你知道的世界。保持好奇心的前提就是你发现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着你去探索。

希望我们都能发现,原来自己一无所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智商   智慧   常情   两回事   死路   谦卑   人际交往   急功近利   智者   普通人   差距   理性   聪明   来源   东西   能力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