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生活职场PUA,忍小忿就大谋:从忍气吞声怒怼到处乱不惊柔顺


识破生活职场PUA,忍小忿就大谋:从忍气吞声怒怼到处乱不惊柔顺

晚饭与孩子闲聊时,说到了“苏格拉底辩论术”,即面对别人挑衅或者辩论,不急于反驳,而是顺着对方观点,先特意坚定认同,再慢慢推理出谬论,让对方自己感受到错才有效。

类似,好比各国群众搞辩论,有人指责我们不如他,那好我们先顺着说,越说越离谱,最后其他国家旁观者都看不下去,直接替我们仗义执言,打抱不平,这个效果最好。

我戏称这是“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区别,先发制人类似心理学的“初级控制”,有人打我一拳,我们本能的踢他一脚。而后发制人类似“次级控制”,别人打我一拳,我先判断打不过这个人,或者换个文明方式,忍住本能反击冲动,而是心里诅咒此人,处理愤怒情绪。

显然,就心理健康水平而言,后发制人更健康,因为逆本能,因为是次级控制,因为能顺着对方而后再寻机一拳制敌。

归纳概括一下,这就是情绪管理,这就是冲动控制,这就是“小不忍而乱大谋”。

用更加文学化的语言说,就是苏轼在《留侯论》所说,“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忍小忿而就大谋”。

可见,有勇有谋虽然很厉害,已经超越大多数人了,但是在苏轼眼中,留侯张良却是“有大勇有大谋”,差别就是克制与管理情绪的能力。

这么说还很枯燥,我们用张良的故事来说明。

识破生活职场PUA,忍小忿就大谋:从忍气吞声怒怼到处乱不惊柔顺

我们知道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你知道是谁说的,说的又是谁?不错,就是汉高祖刘邦在登上皇位之后夸赞张良的。刘邦认为张良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是第一等的最大功臣,欲封齐地三万户侯,最后张良只接受了留侯称号,隐居山林而去。

表现张良火眼金睛临危不乱的故事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刘邦被项羽厮杀到筋疲力尽之际,韩信夺得齐地后没有立即救援刘邦,而是派人让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非常生气,立即就要暴怒发作,张良赶紧使劲在桌子底下踹他,眼神都无效了,这一脚把刘邦踢醒了,立即改口说要做就做真齐王,当即封韩信为齐王。

那么,张良天生就是情绪管理大师吗?当然不是,作为韩国贵族的张良,在国家被秦国消灭后,刺杀秦始皇功败垂成,侥幸逃脱,这时候就是冲动,只算有小勇有小谋。

后来遇到一位老者,提高了情绪管理能力。老者坐在桥上故意把鞋子踢到桥下,让路过的张良下去捡,张良当然本能上要发作“你是谁啊”,可是看到这是一位老者,就忍气吞声下桥捡鞋,没想到老人把脚一抬,说再给他穿好。古代的鞋子不好穿,得跪着才能穿好,张良只好帮人帮到底,跪着给老人穿好鞋子,得到老者一句评价“孺子可教也”。

我们多半认为孺子可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句原话来自苏轼。

接着老者告诉张良明天半夜来桥上见他,送他兵书。第一晚,五更迟到,第二晚,三更迟到,第三晚,张良干脆天不黑就守在桥上,很快老者来到,送他兵书后告诉自己是黄石公,相信张良必能安邦定国,因为情绪忍耐功夫了得,有大勇有大谋。

这个故事最大启发在于,没有人天生就是情绪管理大师,都是在失控体验中一点点磨炼,又在控制经验中一点点历练。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是有求于人或者人在屋檐下,可以忍气吞声,也可以处乱不惊,关键就在于有意识保持冲动控制,也就是愤怒情绪管理。

如何管理情绪呢?学习张良对老者的柔顺,学习刘邦对韩信的柔顺,情绪管理精髓在于角色认识,对方对自己的打压多出于人性使然,最多是职场PUA,故意打压自己的自尊心,如果被激怒恰恰中招没有经过考验,保持自尊不减少而表现柔顺示弱,才是真正心理强者。

毕竟,强者能示弱,弱者会逞强。识别生活职场PUA,这是从忍气吞声到处乱不惊之华丽转身秘诀。

识破生活职场PUA,忍小忿就大谋:从忍气吞声怒怼到处乱不惊柔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忍气吞声   柔顺   秦国   孺子可教   后发制人   兵书   次级   先发制人   刘邦   老者   本能   鞋子   冲动   情绪   类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