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情绪目的分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与“无利不起早”


焦虑情绪目的分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与“无利不起早”

问题解决有个三部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遇到问题首先主观认为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自然而然有个原因解释,接着就是急于处理,让事情成为过去式。

现实生活事情非常多,比如上班堵车,眼看着迟到,这就是需要处理的事情。对于迟到事情的不同处理方式,本身没有对错,但在心理世界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累积重复起来,会导致某些人格特征外显化,或者出现心理困惑。

焦虑就是其中一种,原本迟到一次请假处理了,或者被批评了,再次遇到迟到情境呢,有人游刃有余处理,有人就会引发焦虑。

类似迟到引发焦虑这样事情,心理层面解读的话,原因分析不重要,重要的是解读焦虑的含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以及应对方式体现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焦虑是自我防御机制,是本能应对方式。事情不顺利出现心理感受,是趋利避害本性的投射,这在心理层面属于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可理解现象。

其次考察目的是值得讨论话题,之所以重视讨论目的论,无外乎这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的,觉察自我就是把无意识意识化,也就是自我意识扩大化探索。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启发引导深度思考。

焦虑情绪的出现,基本目的有两点,一是引发对外在事情的关注,比如上班迟到、考试不佳、工作不顺、人际关系不良等等,情绪起到信使作用,借此加深关注。二是契合内在人性的趋利避害,关注外因的目的还是为了内因,也就是利害利益,当然作为人来说,并不都是赤裸裸利益考量,而是有人文情怀、延迟满足等。

简单说,情绪出现目的在于关注事情和人性利害,这是最为基础的思考,在此基础引发不同应对。


焦虑情绪目的分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与“无利不起早”

回到个案的工作焦虑话题,如何深入思考这个焦虑目的呢?

一是提醒当事人注意工作这个事情,既然工作引发自己负性情绪,说明要正视工作问题,适合态度面对工作问题。

这就需要庖丁解牛,看看情绪来自哪里,是什么需要没有满足,由此可以借助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从生理、社会、心理三方面思考。

更加具体些,就是衣食住行睡性有什么问题,人际互动、归属感、尊重感有什么问题,自我价值感、效能感有什么问题。

工作焦虑个案自己归纳为人际互动,自尊水平,以及自我效能感这些方面,涉及社会与心理层面需要的缺失。

二是思考工作焦虑到底在趋利避害什么,它一定是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不然不会出现,要坚信这一点!除了上面说的重视工作,可能还有下面这些:

1、起到心理平衡效果。能力有限做不好工作是痛苦的,于是用焦虑来惩罚自我,这就引发心理平衡让自己舒坦些,好比学习不努力的孩子被责备后不再难过也不再努力了。

2、有了逃避行动借口。既然焦虑起到了惩罚作用,行动也就不再积极了,须知“慌了不打粮”,情绪波动之下无法理性思考和行动,干脆躲避问题中暴露的不足,知难而退,毕竟行动一旦失败,会更加痛苦,干脆不如焦虑而不去行动。

小结,焦虑情绪的目的,可以认为是提醒关注事情,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以及趋利避害获益,即“无利不起早”。

焦虑情绪目的分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与“无利不起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目的   焦虑   目的论   情绪   趋利避害   利害   个案   效能   层面   人际   事情   自我   方式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