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焦虑情绪的表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日常焦虑情绪的表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昨天说到工作焦虑体验,大致是人际沟通或者些小失误,被提醒或者批评后引发,在苛求完美人格特质基础上,出现的害怕、担心、恐惧的情绪体验。

从原因角度分析,这是个体特征以及特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内倾性、负责性、规则意识性、不善沟通性等特点。这个原因其实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三要素的结合,生理大脑结构,心理认知特点,社会情境力量。

暂且不讨论焦虑情绪的目的以及应对,还是继续深入讨论表现症状,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焦虑词语贴标签,就把所有人说的焦虑视为一回事,要知道没有两个人的焦虑是一样的。

不要相信一个人说的就是真实的,也不要相信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对于焦虑这个常见情绪的认识也要如此,准确表述以及善于区分才是智慧的做法。

让我们看看许又新教授的说法,他在著作《神经症》中说到,“典型的焦虑是所谓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

“病人焦虑的严重程度和持久性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件是很不相称的。焦虑的内容完全取决于日常环境中的变动,没有中心主题,也没有明确的社会倾向性”。

接着徐教授又继续形象地描述,提出了预支性焦虑这个有趣说法,“病人时刻在等待着不幸的到来,不论什么事总害怕会出现最坏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预支性焦虑,似乎在预支未来岁月中全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灾难”;

“皮肤划破一个浅表小口子,马上想到破伤风和败血病,想到死亡,十分恐惧。孩子跟人家打架,便想到重伤致残或因人命而被法院处决。病人害怕自己会忘记最重要而简单的事实,以致张口结识下不了台。怕自己由于注意不集中和笨拙而铸成大错”。

日常焦虑情绪的表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上述想法发生在大脑中,可能外表看起来毫无二样,这就是心理活动,结果呢,“实际上,由于焦虑妨碍了效率和准确性,反过来使病人的焦虑愈甚,甚至害怕自己会完全失控而发疯”。

通俗说,焦虑就是指向未来的恐惧,是与现实不相符的害怕,没有确切对象和固定内容,虽然感觉到威胁却实际没有任何威胁危险,或者用合理标准衡量诱发因素,是与焦虑严重程度不符合的。

因此,徐教授认为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为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

再理顺一下,我们日常体验到的焦虑情绪,特点是害怕——不合常理的害怕——指向未来的不合常理的害怕——没有具体对象与内容的指向未来的不合常理的害怕。

对应所说的焦虑个案体验,他的工作焦虑本质是不确定性的未来害怕,看似指向工作但不确定是什么时间什么内容,也没有常人可理解的威胁与危险。

这时候,焦虑的感受与事情即便说出来,也是常人不理解的,认为实在是鸡毛蒜皮,“身在福中不知福”,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又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感受不会欺骗人,外人无法理解却不代表焦虑者感受不可理喻。

这就是焦虑,说出来矫情,不说出来难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如果说明白了焦虑现象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则有必要再讨论焦虑情绪与烦恼情绪、焦虑神经症的区别,这些留待明天继续。

日常焦虑情绪的表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焦虑   情绪   神经症   常理   常人   病人   恐惧   害怕   日常   教授   对象   未来   心理   社会   内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