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导语:“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人不独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中国自古以来的家族观念很重,这也是现在为什么不仅凭法律,老人就能获得赡养的重要原因。自出生以来,我们接受的观念就是父母将自己抚养成人,孩子为老人养老送终。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时代发展快,老人思想跟不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发生巨大改变。不论是在物质条件上,还是在思想观念上都有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太快,导致一些老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社会的当前变化。

与世界接轨的青年人和与世界有些脱轨的老年人,在沟通交流中,必定有代沟,有矛盾。俗话说:“三岁一个代沟”何况是两人之间相隔二十多年,思想观念必定有所不同。

相信大家都看过或者听说过《都挺好》这个电视剧,故事的主角有一个父亲叫苏大强,一开始可谓是作天作地,怎么麻烦孩子怎么来,常常做出些令人咬牙切的事情。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做出不正确的示范

“老小孩”的状态在他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自己有好几个孩子,但孩子会看在是他父亲的份上,包容一些行为。但和他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

现在的社会压力非常大,孩子的疲于应对工作和家庭已经是筋疲力尽,还要面对一个作天作地的父亲,加上父亲对于某个孩子的偏心,使得与子女的关系更加疏远。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依靠外界物质做纽带,而是天生的一种精神联系。父母对孩子的好,子女会看在眼里。没有天生的“白眼狼”,只有不正确的引导。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老无所依”的几大特征

教育孩子过程,是需要父母也在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还将几十年前的老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关系必定恶化。消耗了子女对老人心中的那份感情。

总结下来哪些“老无所依”人,都会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就是父母从小的教育观念不正确。家庭中一个以上孩子居多,可能会有出现偏心小的或者偏心男孩状况。

不论是被偏心的哪一个,还是被冷落的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被偏心的孩子容易养成仗势欺人、自私自利的性格,被冷落的孩子容易养成自卑、不自信,成人后只想尽早脱离家庭的性格。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第二个特征就是“倚老卖老”。老人辛苦抚养了孩子半辈子,想要享受晚年生活,认为孩子就要听自己的,不听自己的就是不孝顺,常常令孩子左右为难。

倚老卖老仗着子女有赡养自己的义务,对孩子的工作和生活中,过度的干涉,一方面令人不快,一方面又和周边人都相处不好,观念固话,听不得劝,最后让孩子离自己渐行渐远。

第三个听不得子女的劝说。一辈子走过,可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风雨,认为现在的社会,还和以前一样,继续沿用以前的观念生活。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子女担心可能会发生火灾或者对老人的身体不好,不让他们继续。不听劝,反而责骂孩子吃不得苦,这就距离孩子懒得管不远了。

想要安享晚年,以上三点尽量避免,开开心心地度过剩下的岁月不是挺好的吗“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最后大家对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三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这件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那些“老无所依”的人,一般都这几大特征,不能只怪孩子不孝顺

欢迎点击下方分享按钮,积极留言评论,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鳏寡孤独   特征   孩子   倚老卖老   偏心   代沟   中国   子女   观念   父亲   老人   父母   关系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