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喜欢我的内容,点赞+分享,关注我,你的喜欢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文章末尾可免费领取“育儿专家李玫瑾”正版51集讲座视频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你是否有这样的情况? ”


童年时被父母说自己一无是处之类的话。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对父母心怀怨恨,却敢怒不敢言。

成年后也一样害怕父母,对父母有阴影

觉得真实的自己不值得被爱。

如果和父母一起生活会产生抵触情绪。

典型传统的中国父母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打骂式教育实属平常,因为父母坚信表扬只会让孩子得意忘形,批评才能让孩子看清事实,越挫越勇。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这孩子抑郁症,我看就是不争气”


小路今年16岁,高一的时候厌学了,因为有了自残倾向,学校老师建议孩子先接受治疗为主,在家里休学已经半个学期。

小路自己说,我不是不上学了,我只是需要调整一下自己。

他的父母却说:“哼,就你这样的还调整,人家成绩好的说调整也就罢了,你这成绩还有调整的空间吗”?

每次孩子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时候,迎接的总是父母这样的讽刺。

小路告诉咨询师,之前有一次去快餐店打工了一天,一天能赚100,晚上回去后爸妈问,怎么这么晚回来干嘛去了?

听了打工之后,他的妈妈的话又劈头盖脸袭来:

“就你这样也只能去当服务员了?现在不去上学,以后你就得干一辈子这低三下四的活儿。”

小路说这句话的时候,咨询师看见眼前这个大男孩,眼里的光黯淡了下去。

后来,小路的父母问咨询师:

这孩子怎么愿意跟你说话呢,在家从来都不愿意跟我们说话。要是他愿意跟你说话,你能不能说说他,让他去上学。

天天说自己抑郁症,我看就是不想上学。摊上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可真是造孽了。


父母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上天派来惩罚自己的,殊不知,孩子被降生在这样的家庭,才是更大的惩罚。

取笑、挖苦、打击,是打压式教育的惯用手段。不客气地讲,这是一种精神虐待。

在父母自称是“爱”的环境中,孩子活成了一座孤岛。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你别夸他,这孩子一夸就骄傲”


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夸不得,一夸就骄傲。

姜文,迄今获得 33 项国内外电影大奖、27项大奖提名。

即使已经获得这样他人难以超越的成就,姜文仍然内心藏有伤痛。

在《十三邀》中,姜文充满遗憾地提到他的母亲,他说:“我一生也没能得到母亲的一句夸奖,这是我人生中最遗憾最难过的事。”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小欢喜》中乔英子家庭中,妈妈把身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变态”严格,要求她每次考试必须考到700分以上。

高三开学,学校组织了分班考试。

一向稳居第一的乔英子这次考了第二名。放学后,英子忐忑地问妈妈,考完试了是否可以稍微放松下,玩下朋友送的乐高。

结果迎来了妈妈的责骂,“都考第二名了,有什么好高兴的”,还没收了她的玩具。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打压式教育,父母摧毁的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他和这个世界对抗的勇气。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看到孩子就开始生气”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中杨烁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同样让人窒息。

到达了目的地,父子俩下车,因为儿子没有和自己从一个方向走出来,杨烁命令孩子回去,重新走一遍。发现儿子衣服没穿好,杨烁又是一阵呵斥:“所有人都等着你呢,快点!”


看到杨烁脖子上的青筋,就理解了他儿子脸上为什么全是不安和恐惧。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走在路上,杨烁也一刻不停地挑剔着儿子:


“包背好了!”“走路不会走吗?脚尖冲前!”“能走直路吗?会不会走???”


儿子战战兢兢,杨烁却突然开始感叹起了风景:“太美了,你要不要拍?”


不等儿子回答,他又立马拉下脸来:“我不想跟你拍。”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在之前的选房游戏中,雨辰选择了五号房,违背了杨烁本来想选择一号房的意愿。


来到了宿营地,杨烁看到一号房的位置和住宿条件都不错,而五号房在最远的地方,还需要爬到山顶的时候,立马开启了他的嘲讽模式。


节目组导演对杨烁说,如果雨辰实在不舒服,你可以抱他上去。


杨烁的回答是:“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好不容易到了5号房,雨辰气儿还没喘匀,杨烁开始了新一轮的打击:“你下次选几号?”


精疲力尽的雨辰哭泣着回答:“1号。”


杨烁冷笑着回答:“下次一号在最远。”


咬牙切齿,却带着一丝“叫你不听我的话,这下傻了吧。”的得意。


大家近距离感受一下杨烁的表情,眼神凌厉,牙关吱吱作响,怕不怕?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他的教育方式,不能用“严厉”来形容,而是通过不断地打压和质问,甚至用嘲讽和否定来表达自己的父爱。


拿“刀子嘴豆腐心“当个人风格,把讽刺当教育秘籍,把射向孩子的冷箭,当成自己的用心良苦,完全不顾孩子已经遍体鳞伤。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打击式教育,孩子会产生哪些心理


1. 恐惧

家长总是用“严厉”这个词美化自己的打击行为,但是孩子往往只记得住家长打击时候生气的表情以及凶狠的语气,并且自动将其划上等号,当这个人出现的时候,孩子的脑海便会条件反射出这个形象,所以会害怕转身想跑。

2.疏离

父母对孩子来说本应该是最亲近的人,但是家长的打击式教育会让孩子产生疏离感。

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凶自己、嘲讽自己、打击自己,其实就是对自己不满意,没有人会喜欢和给自己带来恐惧感的人相处,也没有会喜欢和处处针对自己的人待在一起,所以疏离感会存在。

3.小心翼翼

经常接受打击式教育的孩子心思都会比较敏感,毕竟经受了太多的嘲讽和否定,对自身总会存在不自信,所以会小心翼翼,不然只会接受到更多的打击。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做好恩威并重教育


心理学家Diana Baumrind总结了四种教育模式:

“权威 (authoritarian)”“放任型 (permissive)”“忽视型 (uninvolved)”和“恩威并重型(authoritative)“。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研究者发现,对孩子的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的,不是“权威型”,也不是“放任型“,而是“恩威并重型”的管教方式。

父母多鼓励式教育,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在温暖和支持中成长,让父母的信任成为孩子最强的底气,这比讥讽、打压更能陪伴孩子越走越远。

1.关注和陪伴

如果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关注和陪伴,不了解孩子真实的经历和体验,鼓励只会“空穴来风”“无本之木”,孩子要不然对鼓励不认可,要不然就会变得盲目自信。

2.信任和支持

对于孩子“异想天开”的想法也不要讥讽、否定,而是相信孩子能够做好判断,并支持孩子去尝试、体验、探索和证实。

3.接纳和共情

当孩子遇到困难有情绪时,会及时发现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帮助孩子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

4.理解和尊重

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看待,理解孩子独特的想法和成长路径,尊重孩子自由的选择。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你了解你的孩子么?

不妨做做下面的小测验

看看你是不是合格的父母吧!


父母用这种毒教育,把孩子养成了“抑郁症”

PS:李玫瑾育儿视频讲座全集,目前已整合共计51个视频,基本市面上各类能找到的李玫瑾老师讲学视频都有了。

内容上,不仅包括李玫瑾老师亲子育儿方面知识,还有一系列心理学讲座。另外还有李老师最新参加的各类电视节目视频,看了学习之后受益匪浅!

如果你想学习可以点击我头像,关注我发私信数字(1)就可以免费领取。

#中国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畅谈家庭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父母   孩子   号房   家庭教育   小路   讲座   情绪   想法   儿子   说话   家长   成绩   妈妈   喜欢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