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很多家长在咨询辅导课程的时候都以数理化和英语作为重点提分的科目,觉得语文是偏语言类学科,知识点零散,很难提分,但考试看的是综合成绩,就算数学英语都是满分,但语文成绩如果不理想,孩子是很难步入理想学府的。

在语文考试中,如果字音、字形、修改病句、古诗歌默写等最基本知识点没有背过,肯定是相应失分的。但在做阅读理解和作文的时候,孩子看到题目后肯定不可能不会或者发蒙的状态,只是答题不太全面,或者答非所问,写的很多字,但是答不到得分点,因而这个题丢两分,那个题丢一分,从而降低总分。

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语文学科失分原因

一、基础不好。

基础比较差,积累量达不到。基本每个题都会有失分。

二、学习方法

这类学生通常学习比较认真,比较努力,但是就是不出成绩。就是严格按照老师说的来,背课文等等。但是缺乏总结能力,和对做题方法的应用的能力,欠缺基本的组织答题语言的方式答题技巧、步骤。知识不成体系,做题灵活性欠缺。见得题太少。

三、理解不到位。

这类学生就是语文模型知道的太多了,方法知道的太多。但是在理解作者更加细腻的感情上理解的不透彻。阅读写作上情感深层次理解和运用欠缺。

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中考语文题型分布:

第一部分:积累(总分共28分)选择题一个3分:字音、字形、成语俗语运用、文学常识。

填空题:古诗词默写(8分)、名著阅读(8分)

第二部分:阅读(共52分

古诗词鉴赏9分

文言文阅读18分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和记叙文,记叙文主要是小说和散文为主)2篇,共25分

第三部分:应用(总分共10分)

应用文改错(借条、申请书、寻人启事、征稿启事)

综合性学习(班级活动设计、校园主题班会等)

第四部分:作文(60分)记叙文写作,不少于800字。

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阅读理解和作文总分共112分(总分150),占比接近75%,所以如果阅读和作文没有答题技巧和方法,那语文成绩肯定“不堪入目”。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不管什么文章,考察的都是以下9种能力,只要把这九种解题方式弄清楚,阅读题型想的高分“信手拈来”。

1.能运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记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文的基本知识来解读不同文体的文章.

3.能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课本之外的与课文难易相当的现代文.

4.能理解关键词语在文章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6. 能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7.能分析出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8.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出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个性理解。

9.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顾名思义,先读文章,综合中心内容之后,理解整篇文章,做出合理分析。

初中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六要素肯定要牢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做这类题型,一定要注重两点方法:

1、核心人物,2、核心事件

一般的答题方式就是: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了)……。

朱自清的《春》里面的有一句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如何理解这个句子?4分的题,该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呢?

阅读理解一般几分的题,就对应几个小考点。

句子赏析的题对应答题模板就是:什么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

语文知识点零散,但不代表没有学习方法,“会学”一样可以得高分

按照答题思路,正确的答案就是:

1,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写出了小草富有生机活力的特点。“偷偷地”写出小草不经意之间,调皮孩子一样可亲可爱。“钻”这个字写出小草坚韧有力破土而出 顽强生命力。

3,通过写小草的生机活力,也表现出春天的那种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的景象。

4,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对比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回答一般是点明主旨,承上启下,过渡,总结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铺垫。这种属于作用类。含义通过文章中语境结合句子综合分析。

高途课堂小初高名师特训班 ¥9 购买

语文学习,平时积累很关键,但是方法和技巧如果不掌握的话,很多时候的努力都是无用功。高途课堂的名师培训班,里面很多老师都是清北毕业的高材生,针对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特点,都有很实用的经验,特别是考纲、考点的走向,专业性更强,如果孩子对语文学科欠缺学习方法,家长不妨点击以上链接进行了解。

我是上善李老师,专注于青少年成长教育问题,欢迎您的关注、评论和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学习方法   语文   字音   记叙文   古诗词   知识点   零散   题型   总分   句子   含义   作用   成绩   代表   孩子   技巧   方法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