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扰中国父母最广泛的问题肯定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01


困扰中国父母最广泛的问题肯定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今年十一长假,我参加了很多携家带口的聚会。见到了十几位从快1岁到8岁的小朋友。

聚会自然要吃饭,但令我非常震惊的一件事情是,80%的孩子都存在较大的吃饭问题,他们的父母都明确表示出对这件事情的苦恼。

有的孩子食量非常之少,体重个头都明显偏小。

有的孩子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最后实际情况是长期只吃固定的几种菜。

有的孩子吃零食可以把自己吃到消化不良上医院,大人不给就闹,但正餐几乎不动筷子。

有的孩子抱着饮料狂喝,但对其他食物置之不理。

有的孩子在餐桌前坐一分钟都困难,吃一口人就跑掉了,爹妈好不容易弄回来坐着再吃了一口,又跑掉了。

……

所有这些吃饭有问题的孩子基本上无一例外,都需要大人喂饭或者部分喂饭。

不到一岁的孩子喂饭这很正常,两岁的孩子自己吃动作不熟练,大人喂一部分也很正常,但5、6岁喂饭,甚至8岁还在喂饭,就令人非常不解了!

当然了,我儿子吃饭也不是非常完美。他目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第一,还不能 100% 控制不洒食物;第二,胳膊不够长,所以多数菜是他指一下,然后父母夹到他碗里他再吃;第三,苦瓜、苦菊、臭豆腐这类口味奇特的食物不吃。

但这已经足以成为餐桌上的明星了。仿佛一些大人就没见过好好坐着、自己吃饭的孩子。

朋友们纷纷找我聊孩子吃饭的话题。这一聊,我发现他们确实真挺苦恼的。

小时候大家都从喂饭开始。到了差不多该训练吃饭的年龄,要么担心孩子自己吃饭动作不熟练吃少了,要么嫌孩子自己吃饭麻烦,时间长又难收拾,总而言之是想再多往后拖一拖,等孩子大一点再训练。

但拖到什么时候正式启动呢?很多家庭由于惯性,一拖就拖到了5、6岁还没训练。

大家也知道现在必须训练了,但孩子长大了,食量更大了,吃饭时能玩的花样更多了,所以大人更担心训练过程中孩子吃不饱,更嫌孩子弄的摊子大。

那怎么办呢?只好口头上跟孩子说说,你好好吃饭,自己吃饭最棒哦!但孩子跟没听见似的。然后,父母只得抓住各种机会往孩子嘴里多塞一口是一口。

我问,在幼儿园怎么吃饭呢?

有的小朋友上的幼儿园老师能给喂饭,就老师喂。有的小朋友上的幼儿园老师不能喂,大人就一脸愁容,说不知道在幼儿园怎么吃的,估计是吃不了多少,反正晚上回家尽量再多补充点。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大人对训练有担忧,不愿意训练;等孩子大了,以前担忧的事情可能变得更容易被担忧,大人更难下决心训练。

恶性循环啊!

02


困扰中国父母最广泛的问题肯定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国庆中的一个聚会,我们几个家庭在公园玩了一下午,然后晚上一起吃饭。

有一个孩子的奶奶带了一书包吃的,玩的过程中,她时不时地就掏出来给孩子喂点。当然,也给其他孩子分享了。

她带的零食90%是碳水化合物(比如饼干)和甜食(比如山楂糖果)。

由于我们家只带了一个水壶,又吃了人家一些零食,我颇不好意思,就去跟这位奶奶客套了一下。

我说,带了好多零食啊!

她说,嗨,没办法,孩子中午没吃多少,下午尽顾着玩,肯定会饿的,所以就多准备了点。

我说,平时在家里吃零食吗?

她说,吃啊,吃饭的时候让他好好吃,怎么说都不听,回头饿了就找大人要。

听到这儿,我心里直犯嘀咕——估计这孩子晚饭悬了。

由于我们家平时不给孩子吃零食,所以那天下午那位小朋友多分享几次后,我就拦着不让我儿子再吃了。

到了晚餐时间,这位小朋友毫无悬念地吃不下去,喂也不吃,就是要下桌子去玩,饭菜总共没吃到十口。他奶奶不时教训他——这会儿不多吃点,等晚上回家饿了你可别找我要零食。

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孩子就饱了,自然会对其他食物的兴趣下降。甜食吃多了会影响孩子的口味,孩子对其他食物的兴趣就下降了。碳水化合物和糖分都是人体需要的,但是人体不是只需要这两样啊!人体也不需要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分。

其实这样的家庭,我见过不少。

小朋友不好好吃饭,大人担心饿着,就中途用零食加餐。然后到了下一顿饭时,孩子完全不饿,再次不吃。饭后只好再次零食加餐。大人嘴上说这顿不好好吃,回头别要零食。但当孩子真来要时,又毫无抵抗力。

恶性循环啊!

03


困扰中国父母最广泛的问题肯定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国庆期间,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这个假期赶巧了,老遇到吃饭不好的孩子啊?未成想到,国庆节之后,我已经上了一年级的儿子班上就为吃饭的事情炸开了锅。

起因是老师在微信群里说,有的孩子是不是早上在家不吃早餐?所以带了很多零食到学校来。尽管学校有规定不允许带吃的,但老师考虑到孩子们是一年级,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小学生活,就在班里规定如果带了零食只能下课吃。可是呢,孩子们根本控制不住,上课就拿出来吃,还分给别的孩子吃,导致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孩子们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吃零食,扰乱了课堂秩序。

然后家长们直接在微信群里就炸了。

不带零食去学校的孩子家长认为带零食的孩子影响了正常教学,分享零食虽然是友好的社交行为,但影响了别的孩子的健康,要求带零食的家庭不要再给孩子带了。

带零食的家庭说自己孩子吃饭吃得不好,孩子还小,白天时间长,孩子老饿着也影响健康,所以才带了零食。

两边几乎就吵起来了。

一边说,一年级了还不能在家吃早饭啊?一边说,早上起不来啊,所以在家随便吃两口就出门了。

一边说,那不能早点起吗?一边说,孩子小确实起不来啊。

一边说,那也不能带零食啊,吃零食又没什么好的?一边说,那孩子饿着也影响健康啊,要不然让学校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茶点。

一边说,这都一年级了,又不是幼儿园,哪有那么多时间安排茶点啊?一边说,孩子们总不能一夜之间就长大啊,以前幼儿园上午下午都有茶点,现在一年级突然没有了,孩子总得需要过渡嘛!

一边说,一年级用来过渡,那到了二年级就能一夜之间长大吗?一边说,带不带零食是各家的自由嘛!

……

最后甚至从早餐扯到了午餐。带零食的家长们普遍抱怨午餐太少,孩子们忙着两口吃完就出去玩,所以吃不饱,有时候甚至没吃完就玩去了。要求学校加量,要求老师控制孩子们吃完。

说真的,聊到午餐,我觉得学校挺冤的!学校的午餐是管够的,虽说第一盘是师傅给统一盛的,但吃完可以随便要。孩子们第一盘吃不吃得完,吃完要不要再加,我觉得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得自己掌握。

因为幼儿园一个班好几位老师还有保育员,孩子们吃饭时,老师们不吃,都在旁边关照着;一年级就只有班主任一个人带着孩子们吃饭啊,而且孩子们吃饭的时候,老师也同时要吃饭啊。所以,老师只能口头提醒一下,不再能像幼儿园一样对每个孩子都细致照顾了。

我问了一下我儿子,班上同学们午餐大概是什么情况?

从他说的和我在群里看的情况综合来说,中午不能好好吃饭的孩子和老带零食的孩子几乎是同一批人,差不多包括了班上所有体型瘦小的孩子。而吃饭吃得非常好,并且经常性第一盘吃完自己去找师傅加餐的孩子有4个。这4个孩子的身高体重明显超过班上平均水平(但也没有肥胖儿童),并且都不带任何食物去学校。

所以,小时候不能把孩子吃饭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好,上学了也不会自动变好。而父母终归是不能照顾孩子24小时!

04


困扰中国父母最广泛的问题肯定是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说到要如何培养孩子好好吃饭,在《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这本书上有各个年龄段在饮食问题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个人总结,其实方法并不复杂:

  1. 8个月可以开始训练自主进食,18个月时的身体机能完全足以自己吃饭;
  2. 准备丰富而又营养均衡的食物;
  3. 全家人一起吃饭,构建良好的用餐环境;
  4. 吃饭的时候不干其他的,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上面这几条是正面的方法。可能看上去和我们最常见的实际困难不是非常吻合,那么我就在本文的最后这一部分,再说一下我个人认为咱们中国家长最需要重视的几个点。

第一,要相信孩子自己能吃饱。

很多父母不相信孩子自己能吃饱,总认为孩子贪玩会吃少,总认为孩子自己掌握不了自己该吃多少。

在某一顿饭确实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孩子想着后面有好玩的,赶紧吃两口就玩去了。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下一顿饭孩子就会比正常情况更饿,就会多吃点。所以,总体上来说还是均衡的。

有的大人(尤其老人)不能接受孩子有任何一顿吃少了。我个人建议大人对这件事情要放轻松一点。即使我们大人也不是每一顿饭都胃口很好,总会有不想吃的情况的。

还有的大人按照自己的感觉规定一个量,要求孩子必须吃完。老这么强迫孩子吃饭,会让孩子对这件事产生反感。

我从来不控制我儿子的食量,我只是尽量保证每种菜他都吃了一些。他时不常会出现某一顿饭食量不及平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会问他,还吃吗?如果他说不吃,我就会立刻让他下桌,这顿饭就结束了。事实上,我每顿饭都这么问他,不管他具体吃了多少,都由小朋友自己决定是再吃点还是结束这顿饭。不论他怎么选,我都不会说任何批评和反对的话。

这样的做法从他一岁多能用点头摇头来表示自己还吃不吃的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

就在前不久,我们和老人一起吃饭时就出现了这个情况,那顿饭真的是没吃多少。但他说不想吃了,我就同意了,让他下桌去玩他想玩的。后来老人多次提醒我们要叫他回来再吃点,我坚决不同意。老人端着碗要去客厅喂他,我立刻站出来制止。

第二,日常生活要断绝零食。

我个人并不反对在三顿饭之间给孩子吃一些东西,但要看吃什么。

我儿子在正餐之间只吃水果和酸奶,其他一概没有,从小如此。

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零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甜食(含糖量高)。人对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抵抗力是很低的,因为我们的远古祖先要获取这两样食物很困难,人体又需要,所以我们的基因就是倾向于在能吃这两种食物的时候多吃。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人类不为食物发愁了。过多地摄入碳水化合物和糖分反而对健康不利。

而且如果零食成为日常生活的常规选项,那么上一条建议就无效了。孩子这顿饭不好好吃,中间用零食把自己喂饱,下一顿饭必然是不会好转的。

所以,我们家除了逢年过节,平时是没有零食的,我和我媳妇也不吃。

如果我儿子出现了上顿饭没有好好吃,而提前饿了的情况,我并不会批评他上一顿没吃好,我只会说再过一会儿就吃下一顿饭了。并且我一定会让他等到下一顿,同时禁止任何人提前给他吃的。甚至有一次他晚饭没吃好,睡前饿了,我也没给他吃的,让他饿着睡了。

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几次,小朋友自然就会重视每顿饭的食量,即使再遇到自己想提前下桌的情况,也会至少吃个七分饱再下桌。因为没有人会觉得饥饿的感觉是舒服的。

第三,一定要训练孩子自己吃。

在这里我不想说自己吃饭在促进发育上的各种好处。我只提一点,一转眼孩子就会上幼儿园了,然后很快就会上小学了。在幼儿园和学校,通常不能奢望老师像父母一样照顾孩子。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自主进食,并且同时不能对自己的食量、食物选择等有一定的把控,那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多半是吃不好。

什么年纪开始训练是个常见问题。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从8个月开始。以下两段摘抄自《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8~9个月的时候,孩子使用手的能力将有所提高。你可以在用餐的过程中给他一个勺子,让他握在手中玩耍。当孩子知道如何正确拿勺子之后,让他试着用勺子自己吃东西。』

『孩子12个月之后,将会很习惯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用勺子或者手吃东西。15个月后,孩子更加游刃有余……孩子18个月后,只要他想,他完全能够使用勺子、叉子以及杯子。』

训练过程可能很漫长,需要父母有很大的耐心和包容心。

我儿子学用勺子吃饭倒是还不错,一岁多就完全自如了。但是学筷子用了很长的时间,大约花了一年才比较熟练。在这一年里,他都没有办法很好地用筷子将食物送进嘴里,于是他会在吃饭的过程中用左手辅助,也就是会用手抓食物。这当然既不太卫生,也会增加饭后收拾的难度。但我们完全接受了他的这一行为,从来不批评他用手抓食物,只是确保他饭前洗手了和鼓励他尽量只用筷子。

综上,小朋友吃饭是一定要训练的,不仅要训练自己吃,还要训练自己掌握吃饭相关的各种事情。训练的核心是给小朋友自由和规则。

自由会有短期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会让小朋友对这件事心里更有数,在各种环境和各种情况下,都能自己更好地处理。

规则会保证小朋友和会拉他后腿的事物划清界限。

父母存在的意义在于尊重给予小朋友的自由,同时保证规则得到执行。

最后,我想再说一件事。我常常听到一种观点——你的孩子不是因为训练得好,所以才爱吃饭;而是因为他天生爱吃饭,所以才能训练得好。

吃饭是不是一种和身高、智商、柔韧性等类似的天赋呢?我个人觉得有可能是。

人类的这些天赋,往往在统计上满足正态分布。换句话说,有3%的孩子属于天赋很不行,有12%的孩子稍微差点。事实上,科学上定义一个孩子的身高发育正不正常的标准,就是看其和同龄孩子的身高大数据相比,如果位于最矮的3%就是发育得很不好,如果比3%强点,但也没超过后面的12%的孩子,那就是发育得稍微差点。

咱们看看周围的孩子在吃饭这件事上的表现,恐怕有待改进的孩子比例远远超过正态分布中天赋不太好的范围吧?

有一句听上去不太友善的网络常用语——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所以,让咱们行动起来吧,从今天就开始!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微信号:DaddyGrowUp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碳水化合物   父母   食量   勺子   中国   零食   天赋   困扰   小朋友   幼儿园   大人   食物   不好   老师   情况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