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择校应该考察哪些事情?过来人全解析

近日我听闻北京某国际学校明年9月入学的孩子马上就要开始面试了,真是越来越早啊!我是前年年底开始考察国际学校的,目标是去年9月入学,也就是提前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事后觉得启动晚了。现在来看,需要提前1年半以上启动方能从容安排心仪学校的考察、报名和面试。

我本人当初开始考察的时候,几乎是小白一名,不知道该考察些什么来评估某所学校是否适合?后来参加了一些国际学校的展会,听了一些从业人员的讲座,又亲自去参观了约十所学校。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很多从业人员、国际学校的家长及未来家长进行了交流,让我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所以,本文从零基础的角度出发,总结了如下一些具体指标,供各位爸爸妈妈在考察国际学校时重点关注。

正文开始之前,请先注意以下4点:

  1. 国际学校的评估是相当主观的,这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详细解释(如果你到处打听最好的国际学校是哪所?说明你多半没入门),所以本文只谈指标,不谈这些指标的权重。你应该有自己的权重。
  2. 指标排名不分先后,包括我看重的指标,和我接触到的其他家长看重的指标。除了前三条,恐怕没有哪一条是家家户户都会看重的。
  3. 每个指标,我会写一点我个人的解读,请注意你不必和我观点一致。
  4. 由于我儿子的年纪,所以我主要关注的是国际学校的小学阶段。

1 国籍

有的国际学校是只收外籍的。而对于广大的中国籍孩子来说,实际上是入读的开设了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

在择校时,中国籍孩子可以忽略掉那些只收外籍的学校。如果孩子是外籍,那么选择范围就更大一些了,而且只收外籍的学校不是竞争最激烈的国际学校,对外籍孩子来说是件好事。

由于近年来,有一些家庭给孩子办个小国的身份,然后在国内享受各种外籍政策,所以有的只收外籍的学校对孩子持有何种形式的身份以及其父母持有何种形式的身份,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个学校还不一样。建议父母直接给学校的招生办打电话,咨询这一块的政策。

2 学籍

国家最近几年对国际学校的管理日趋严格。以北京为例,要求国际学校的中国孩子必须和公立的孩子一样办学籍,几年前是可以不办的。

而学籍办不下来是没法入学的。

按照今年北京的政策,对北京的本市户籍家庭来说,顺义区比较容易,只要是本市户籍基本就行。而朝阳区就很难,要求要么户口在朝阳区,要么房子在朝阳区。外地户籍比本市户籍困难得多,首先就是要办5证,这能办下来就不容易了,各区额外还有别的要求。(此处没有详细描述学籍政策,因为各种情况实在是有点复杂)

总之,如果您的家庭不符合某个区的学籍政策,那这个区的国际学校基本上就与您孩子无缘了。

由于政策每年都会有变化,往往是政策出台在学校面试之后。所以,建议提前关注往年政策,再和学校的招生办联系,咨询学籍问题。

3 学费和花销

我想绝大多数家庭都没到可以不考虑钱的程度吧?而国际学校往往花销不菲,自然需要提前考虑。

学费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但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国际学校的学费非常透明!

一般来说,上学校官网就能查到。如果去参加学校的说明会,通常会给每个家长发一张单子,上面有每个阶段的费用以及餐费、教材费、校服费等固定费用的明细。如果这两个方法都不行,给学校招生办打电话问,都会直接告诉你的,不需要什么特殊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学校经常涨学费,所以有的学校提供学费锁定的政策。比如一年级入学,学费是10万,1年后学校把小学阶段的学费涨到12万,那么新入学的孩子就要缴12万,但老生仍然缴10万。这就叫学费锁定。

学费锁定通常不跨阶段,比如今年进入小学,5年后进入初中,那么初中的学费就按照新学费缴纳了。并不会按照5年前的中学学费缴纳。

有的学校没有学费锁定政策。那几年下来,会多出来不少花费。

如果你有两个孩子(或者更多)同时入读一所国际学校,学费通常会有可观的折扣,一定要找学校咨询。

除了学费、餐费、校服费等固定费用,还会有一些灵活的费用。比如校车、课后兴趣班、游学项目等,这些都是定制性的,每个孩子不一样。建议直接找校方咨询即可。

国际学校有没有一些隐形的费用呢(比如给老师送礼)?反正我没有花,我也没听说谁花。

4 离家距离

我儿子的同学中,距离学校最近的孩子走路上学,距离最远的孩子单程1个半小时。

我个人是希望尽量缩短通勤时间,所以我们全家搬到了学校附近租房住。

有的家庭不愿意搬家,那就看家庭对通勤时间的容忍度。如果容忍度低,那就只能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如果确实只能让孩子每天坐车,那无外乎是家人开车接送,或者坐校车。校车路线通常是根据坐校车的学生的住址,每学期会有所变化,建议直接跟校方沟通。

校车的通勤时间大致是开车的1.5倍,因为校车要绕来绕去地接送孩子。

坐校车花费的时间长也不全是坏事。低年级的小孩子,放学路上90%会直接在车上睡着,这样一来晚上到家后精神会比较好,晚上的时间更能充分利用。

5 寄宿

有一种不用通勤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寄宿。以北京为例,我所知道的学校中有5岁就能寄宿的。

有些学校是强制寄宿的,有些学校是建议但不强制。

我个人不喜欢小孩子寄宿,我认为高中寄宿是可以接受的,之前还是每天跟父母接触比较好。

但也有很多家庭是喜欢寄宿的。这个看家庭的喜好了。

我曾经在参观某寄宿学校时问校方,一年级的孩子寄宿,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吗?校方非常肯定地对我说,完全没问题。我不知道是校方回答得有水分,还是孩子们只要环境到位了,都能飞速进步。

6 办学年限

北京去年有7所新的国际学校成立,今年据不完全统计又有3所新的国际学校成立。

客观地说,读新学校是一种风险和收益并存的选择。

新学校往往招生不容易,所以通常创校生在学费上会有很大的优惠。比如我去年去参加过一所新学校的招生说明会,校方给出的优惠是第一批报名的孩子可以享受6折的学费优惠,再加上学费锁定,那么几年下来省出的学费将相当可观。

有的新学校在创办短短几年后,可能会变得炙手可热,入学竞争压力激增(北京目前最热的学校就是这种情况)。那么回过头来看,几年前的创校生入学就非常容易了,感觉像是占了大便宜。

但新学校也有风险,其一是整个内部体制需要试运行,人员需要磨合,教学方案需要优化,相对那些老学校来说,孩子们有一种小白鼠的感觉。其二是政策和经营上的风险。

北京某所去年成立的新学校,在没有拿到办学资格之前,就开始招生。以优惠条件从别的学校挖来了一批创校生。但去年9月开学后,校舍尚未盖好,孩子们在酒店里上学。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整年,管理层还发生了动荡。一年后,相当比例的孩子忍无可忍只好转走,但原学校未必还有名额让你转回去了。

总之,选择新学校有一种富贵险中求的感觉。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7 课程体系

首先要明确一点,除了只招外籍的学校,没有哪间国际学校的课程体系是100%的某个国外课程体系。

这一是因为我国教委有要求,如语文、思想品德等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都有课时和内容的硬性要求。二是因为市场需求,恐怕绝大多数送孩子进入国际学校的家长,并不希望孩子就不学中文了。

我曾经在参加某校说明会时,听到有个家长问校长,能不能把学校的课程全面地向美国顶级私立学校靠拢?校长回答,这是在中国,学校认为必须让孩子们学习中国文化,全面美国化是不合适的。

所以,只要是收中国籍孩子的学校,其课程体系一定是杂交的。从框架上通常是一个国际课程体系(比如IB体系、美国某个体系、英国某个体系、澳洲体系、加拿大某个体系等)加上部分国内课程体系。

经常有朋友问我哪种国外体系最好?

我个人觉得至少对于小学来说,这些体系没有本质差别。不管哪种体系,只要学好了,中学时都可以再换,不会有太大困难。中学时选哪种,可能跟孩子计划去哪个国家上大学关系更大一些。(当然了,如果你选个韩国体系,那想转到英美的体系是困难的)

而 IB 最近几年在我国有日趋上升的趋势。我个人觉得其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比如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培养。另外,其高中阶段(IB-DP)的成绩会归结到一个分数上,这让我们这些小时候接受公立教育的父母能够低成本地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

但请一定注意,IB不是完美的。IB在低年级的标准相当宽泛,给了学校和老师很大的自由度。换个角度说,如果老师水平不行,很可能只是 IB 的外衣而已。此外,还有家长认为 IB 在传授知识方面效率偏低,这也是其自身特点之一。

在中国课程方面,每个学校都会有语文,当然课时数不一样,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另外有的学校会采用中国的数学教学大纲,认为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是很成功的。

除此之外,有的学校还有一些特色的课程,比如木工、印染、户外课程、宗教……有的家长认为这些课程非常好,有的家长认为这些课程是瞎玩。

总之,在课程体系上,很难找到两所学校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很难直接比较。这符合将市场细分再进行差异化竞争的商业规律。所以,对父母来说,一定得想清楚自己的偏好,然后才便于评估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多符合你的偏好。

8 教学风格

从大方向来说,我认为分两种教学风格——偏欧美的和偏中国的。

偏欧美的风格,教室布置非常灵活,孩子们的桌椅没有固定位置,随课程内容经常变化,尤其低年级的教室甚至看上去不太像教室。


国际学校择校应该考察哪些事情?过来人全解析


国际学校择校应该考察哪些事情?过来人全解析



老师教学主要是欧美那一套,以鼓励为主,注重启发和讨论。以记忆为主的作业不多,以项目为主的作业不少。弱化竞争,强调合作,期末不会排名,开家长会老师主要是报喜,各种夸孩子,很少报忧。

老师不固定,1年级的老师始终教1年级,所以孩子升到2年级,老师就全换了。但一个老师会教几门课,比如一年级的英语、数学、科学都是一个老师教。

同班同学也不固定,每升一级班级也会打散了重新分。高年级甚至是走班制(跟大学类似),上什么课去对应老师的教室,而非老师来孩子的教室。

偏中国的方式,跟我们熟悉的公立学校比较接近。教室类似于装修好一些的公立教室,桌椅排列整齐有序。


国际学校择校应该考察哪些事情?过来人全解析



学校管理很严格,个别学校称之为军事化管理也不为过。

教学上,老师们对知识传授方面有硬性要求,老师们也对孩子们要求严格。我个人觉得很像是将国外教材转化为中国传统方式教授给学生。据说有的学校开设AP课程,用英文授课教数理化,孩子们听不懂,老师就干脆变成中文教,再把名词用英文翻译一下。

高年级很重视标化考试(SAT、托福之类)的准备。这样的学校往往标化考试成绩相当不错!家长们戏称其为洋高考路线。

我个人觉得两种教学风格各有千秋。偏欧美的风格相当宽松,孩子不会面对公立系统那种常规学业压力(但不等于没有学业压力,只是压力来源不同),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说,可能效率偏低,父母也不容易知道孩子在同龄人中处于什么水平。偏中国的风格我们大家都熟悉,孩子会被老师强力推着往前走,尤其在知识传授上,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

我个人觉得,如果孩子是学霸体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好,那么更适合宽松的风格;如果孩子贪玩,学习上很被动,那么可能严格管理更适合一些;如果孩子各方面都是中等水平,那就看父母喜好了。

9 中英比例

严格来说,中英文比例属于课程设置和教学风格的一部分。但这一点太重要了,所以我拿出来单独说一下。

我见过很多很多的家长,其尽管表面上不说,但心里对孩子中英文的实际期望是英文要超过90%的英美孩子,中文要超过90%的中国公立孩子。

这是不现实的!除非孩子是语言天才,而且大幅度削减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

还有一种常见的论调是,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以后大概率是英文比不过英美孩子,中文比不过中国公立孩子,真是令人焦虑啊!

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成立的。如果你觉得这完全不能接受,那可能上公立或者送出国更适合你的家庭。

我认为一个乐观的父母应该这么看这个问题,以后你的孩子大概率是英文比中国公立孩子好,中文比英美孩子好。

回到中英文比例这个问题上来,孩子就那么多时间,中文比例高,自然英文就差点,英文比例高,自然中文就差点。我所见过的北京的国际学校中英文比例跨度很大,从一九开到九一开的都有(纯外籍的也有全英文的)。所以,在这一点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家庭的喜好。

如果你们家庭认为中文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那就选中文比例高的;如果你们家庭认为英文对孩子的未来很重要,那就选英文比例高的。

这个没有孰优孰劣之分,选自己喜欢的就好的。

在这一点上,我分享一些我们家庭的思考。

首先,我们认为英文很重要,尤其我们夫妻二人都是学理工科的,客观说欧美发达国家的科研水平在很多领域都比我国高不少,英文不好是没办法参与世界一流的科研的。其次,我们认为中国文化认同也很重要,孩子上国际学校在古文方面一定会有较大损失,我们宏观上接受这个损失。第三,我们家庭对提升孩子英文水平的能力相对有限,但我们家庭父母有很好的阅读习惯,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学等作品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欣赏和甄选能力,所以我们具备为孩子挑选推荐中文书籍、解读讨论中文书籍的能力。

综合考虑,我们家决定将孩子送进英文比例高的国际学校,主要靠学校提升他的英文水平;而中文方面的缺失,我们决定在家里辅以大量侧重中国文化的阅读。希望孩子未来心里认同中国文化,在专业领域英语游刃有余。我们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最适合我们家庭的。

10 师资

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愿意来中国的外籍老师极少有英美的一流老师。

如果你到美国,按照同等的学费找一家私立中小学,大概率其老师的水平会超过中国的外籍老师。

我听一位家长打了个比方,如果你是中国的一流老师,你在中国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给你加50%的工资,让你去印度教中文,你愿意去吗?

这就是现实,短期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第二,按照我们的惯常思维来对比,外籍教师的流动性是很大的。

我以前的中小学老师,多数在一所学校教一辈子,就算有调动,能待过三间学校的就算跳槽很频繁了。而现在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能在一所学校待三年就算长的了。

这一方面是现在外籍老师抢手,经常跳槽;另一方面,也跟英美文化有关,有的外籍老师就是打算全世界走走看看的,所以可能北京呆两年,边教书边玩,完了再去上海找间学校呆两年,再去曼谷找间学校呆两年。

如果你觉得以上两点很不能接受,那可能需要慎重考虑是否读国际学校。

如果你接受以上两点,那么在挑选国际学校时,我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团队(中外方校长等)的履历和稳定性。

履历非常透明,通常在官网上就有。稳定性则可能需要找老生家庭打听一下。

因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等是领导团队决定的,所以我认为其水平和稳定性很重要!

第二,中外籍老师的履历和稳定性。

履历一般在学校的某面墙上会有,在参观学校的时候可以留意看一下。稳定性可以在说明会上问校方,以及问老生家庭。

有的学校,坦率地说,部分老师履历不佳。比如来自母语非英语的地区,那其教英语大概率是水平不够。比如受教育程度语焉不详,那可能来自野鸡学校。比如年纪过于大了,60多岁的。

一般来说,中国籍老师的稳定性都很高,外国籍老师我觉得可以认为服务时间越长,则说明学校的吸引力越强。如果外国籍老师服务不到一年就会换人,那就不太妥的。

11 硬件设施

有的学校硬件非常豪华。比如有冰球馆,有马场,教学楼操场等也是非常气派。

而有的学校硬件非常简陋,操场很小,校舍是租的,两三年会搬家一次。我参观过最简陋的一个学校,我走到那儿简直不敢相信这里有小学中学12个年级的孩子在读。

另外,很具有北京特色的是学校的防雾霾设施是家长们考察的重点。有的学校配备了高级的除霾设备,家长在家里用手机就能看到学校里各个位置的空气质量。有的学校配置了气膜馆,方便雾霾天气上体育课。

以我个人之见,至少在北京,硬件条件和教学质量没有直接联系。

有的父母非常看重教学质量,对硬件条件不太考虑;也有的父母认为小孩子需要充足的运动设施,所以对体育场馆非常看重。

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12 伙食

孩子们都是在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好自然很重要!

但同样的,有的教学质量不错的学校,吃得并不好。学校没有食堂,伙食是外包给餐饮公司的,每天送到学校来。有相当比例的孩子带饭。

而有的学校有自己的食堂,自己雇佣了厨师,甚至有自己种菜的。吃得相对丰盛。

所以,家长们首先要考虑清楚在自己心目中,伙食的重要程度。然后在去学校参观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食堂看看。

13 生源

我常听父母们说,担心孩子到国际学校,发现富二代云集,然后不好好学习。

以我的了解来看,现在的富二代家庭并非就等同于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恰恰相反,恐怕现在的富人对教育比寻常人家还重视。确实有个别学校,纨绔子弟比较多,但真的是少数。

从长远来看,我建议两点:

第一,选择同学家庭背景和自己家庭类似的学校。

我有个朋友,家里住的别墅,出门开的奔驰,在我看来经济条件很好了。但他把孩子送进了北京某所学校后,没多久就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班上同学们的家庭太富有了,他们家根本就不算啥。平时家长们接孩子时聊天,他聊得很难受。他对我说,觉得那些家长和他不是一路人。

其实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家庭财富的差距并不影响大家交朋友,但父母反而可能会受不了。长远来看,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应该还是会对财富有所认知,家庭之间差距太大,还是有隐患的。

所以,我个人建议,要么家长心态好,并从小引导孩子也心态好。要么就最好找同学们家庭背景类似的学校。

第二,一般来说,招生卡得严的学校,安全感会高一些。

国际学校是一门生意,生意就得盈利。所以,很多学校实际上门槛并不高,有空位时,缴费就能上。

这带来的一个不好的地方是,会不断地有公立系统的孩子转进学校。这里不是歧视公立学校的孩子,但公立学校的孩子在转进国际学校后,大概率英语水平不够,所以上课很难受。越高年级转进来,越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而老师会专门关照他们,他们也容易成为班上的不稳定因素。

有的学校对招生卡得很严,有空位宁可空着,也不招不合适的孩子。这样的学校,学生水平会比较齐整,因此在读学生的安全感也会高一些。

当然,招生卡得严意味着你孩子要考进去也不容易。

14 课外资源

国际学校一般都会提供一些课外资源,比如请各行各业的大师来讲座啊,组织点校外参观活动啊之类的。

一般认为,这些活动对开拓孩子的视野很有帮助,也有家长认为这些很虚,没什么实际用处。

这就看不同家庭的喜好了。

15 在读学生状态

参观学校的时候,往往会参观校舍,能见到很多正在就读的孩子。

我个人非常重视观察孩子们的状态,上课的状态、玩耍的状态、对待来参观的陌生人的状态等。

有朋友给我说,他在参观某口碑很好的学校时,遇到有孩子因为一点小事,以脏话辱骂学校清洁工的情况,大为震动,心里立刻为这所学校打了零分。

也有的朋友专门去参加心仪学校的学生活动,看学生们的演出,听学生们的报告,发现孩子们朝气蓬勃、自信满满,顿时好感倍增。

所以,按照你自己的喜好去观察孩子们的状态吧。

16 办学年级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往从小学到中学12年全覆盖的方向发展,有的还有幼儿园和学前班。

以我接触的家长来看,大部分对覆盖12年的学校非常关注!一般认为能上12年的学校会比较省事。所以特别想选一个12年都很好的学校。

但我个人倒是觉得这事并不绝对。读国际学校的一大好处就是转学会相对公立学校容易得多(尽管也不是想转就能转)。

十几年的时间,家庭情况在不断变化,孩子的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学校的办学情况也在不断变化。见机行事呗!反正我是没打算让我儿子在一所学校念12年。

17 升学情况

一个常见的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办法是看其升学情况。很多学校也会对外公布,今年拿了多少个名校 offer。如果有常青藤,肯定是会大书特书的。开设IB课程的学校,往往会公布平均分是多少,有多少人拿到了40分以上的高分。有的学校也会公布一些标化考试的成绩,比如SAT、托福分数等。

大学录取情况和分数,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低成本手段。我们这些从公立学校走出来的父母对这个方式都很熟悉。

这里我要强调一点——请理性看待一所学校的升学情况。

原因有四:

第一,有些学校中学阶段就有相当比例孩子出国了,这些孩子自然学校是有功劳的,但他们的大学录取情况并不会出现在国内学校的统计中。

第二,有不少 IB 学校为了让自己的升学成绩比较漂亮,将学生在早期进行分流,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让上 IB 课程,而安排上别的课程。所以,最后学IB的都是厉害的孩子,自然 IB 分数就高。

第三,有不少学校有重点班。重点班的孩子,学校投入大量资源帮助他们,让他们获得好的 offer。但普通班的就放羊了。最后对外宣传只提重点班的事情。

第四,要看获得名校 offer 的学生是不是中国籍。每所国际学校都有一些外籍孩子。客观地说,外籍孩子在申请大学时,比中国孩子有优势,名校更容易录取他们。有学校对外声称今年斩获3个美国 top 10 高校的 offer ,但仔细一打听会发现,这3个offer是同一个外籍孩子拿到的。那对中国孩子就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了。

我个人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考察学校平均水平的孩子去了什么档次的大学。如果觉得这个档次,父母也可以接受,那这所学校才值得考虑。

虽然每个家庭都望子成龙,但客观地说,真学霸(或者真能进名校的孩子)注定和大多数孩子没有关系。

18 总结

一不小心又写了篇长文,尽管我已经努力让其简短了。

但没有办法,我在之前关于国际学校的文章中提过,选择国际路线是一条高成本的路线,这个成本不仅仅指金钱,而是父母孩子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更杂。

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审视自我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什么是你认为的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最适合你家庭的教育路线?

最后,希望大家不要给我留言让我推荐学校!我希望给你渔,让你钓到最适合你的鱼。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奶爸de自我修养

微信号:DaddyGrowUp

不爱鸡汤,只有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学校   国际   英文   过来人   北京   中文   中国   外籍   学费   比例   家长   父母   事情   老师   课程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