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说实话,我写文章好几年了,一直刻意避开所有关于中医的讨论。原因无他,这事现在有点火药桶的意思,不管我持哪种观点,都很容易激怒相当数量的读者,进而导致掉粉。我这个号粉丝不多啊,我非常珍惜!

所以,今天写这篇文章,我真的是鼓足勇气啊!

正文开始前,请容我郑重申明——本文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我不认为我的思考都是正确的。我把这些思考写下来只是想和大家交流,并不是想说服任何人,更不是想战胜任何人。我非常欢迎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和我心平气和地交流,但千万不要生气!因为你完全不必改变你的观点,也就没有什么好生气的。

下面正文就来啰!

1 中医是不是什么病都能治?


我去年写了一篇过敏性鼻炎的文章《小孩老流鼻涕,父母就要注意了:可能是一生无法根治的病》

有位朋友给文章留言,大意说西医虽然治不好,但中医肯定行: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然后,我就回复了她一下,引用了一下专业医生写的书,以解释中西医目前都根治不了过敏。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我觉得我这个回复措辞没有什么不礼貌的,她说我没研究过,我表明一下我研究过了而已。但是,她在我回复后就取关了。

另一位朋友给我这篇文章的留言就更有意思了。他说,过敏性鼻炎无法根治是危言耸听。我说,我这文章后面都附了权威机构的材料作为参考资料啊!

然后,他说: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他这句话的结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有一个逻辑问题——既然我作为一个人获取的信息不足以证明这病无法根治,那他作为一个人获取的信息又怎么能证明这病能治呢?于是,我回复他: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然后,他又强调了一遍: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说真的,他如果不说最后一句相信中医,我会觉得他是一个虽然有点盲目,但是十分乐观的人。但加上最后一句,我就觉得他是一个逻辑混乱的人。就算我全世界找治疗方案,也不见得一定会从中医中找到答案嘛。

我也是没忍住,指出他这逻辑不通: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然后,他就取关了。

从这两位前粉丝的表现,我不禁思考,为什么他俩愤而离去?他俩到底是在什么事情上不能容我?

思前想后,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他们认为中医什么病都能治。

似乎确实有一些人认为中医是无所不能的,或者至少是能治很多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病的。比如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中医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在采访中谈到中医竟然连艾滋病都能治好!

我个人认为中医包治百病这不成立。注意,我也不认为现代医学什么病都能治。

从逻辑的角度,我只要提供一个反例即可。下面这张图,截取自一位从医30年的知名中医王世宏的访谈视频,他就不同意中医包治百病: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第二种可能——他们不认为中医什么病都能治,但认为中医能治过敏性鼻炎。

既然认为中医能治某一种病,那就说怎么治就好嘛。自己又不说,或者说不出来。我拿出协和医院的专科医生写的书,其作者中西医都有研究,然后明确在书中写了过敏这病中西医都无法根治,他们就不高兴了。

其实吧,据估算全球约有6亿人(我国约1.5亿人)患有过敏性鼻炎。如果有任何人能发明出根治它的方法,甭管是出自哪国医术,一定能得诺贝尔医学奖。

2 传说某人的某病被中医治好了


我在生活中遇过很多很多人,对我说,某某病西医治不好,但中医没问题。然后,就会举出各种故事,多是亲戚朋友的亲身经历,证明这病确实是中医治好的。

我相信告诉我这些故事的朋友都是善意的,说的故事也都是真的,但我对于故事中的患者使用的治疗手段对该疾病的有效性有一定怀疑。

如前文所述,我儿子有过敏性鼻炎,在冬季特别容易发作。在他5岁的冬天,整整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几乎无一天不笼罩在鼻炎的阴影中。而他6岁的冬天,鼻炎依然会犯,但大约只占40%的时间,而且发作时的猛烈程度显著降低。他在这两个冬天,用的药和所有护理手段完全一样,且没有中医中药。

我儿子小的时候很容易长湿疹,常常久治不愈。我曾写过湿疹的文章,也被很多朋友留言说应该看中医调理。我们没有带他看过中医,但截止到今天,他上一次发作已经是一年半以前了,而且最近三年总计只发作了一次。我们平时除了在秋冬季节,给他在洗完澡后涂抹保湿霜,什么也没干。

就我儿子这两个案例来说,我个人认为这两年显著好转的主要原因是他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好。事实上,现代医学对这两个疾病目前的研究也表明,它们确实是会随着年纪增长而改善,湿疹更是很可能长大后不会再发作的。

那像我儿子这种情况,如果我前两年带他看中医调理了,今年出现了大幅缓解的现象,我是不是也会认为这两件事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呢?我是不是也会到处说是中医的好呢?

任何一种手段(不局限于中医)是否对某种疾病真的有疗效?可能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看上去那么容易证明。有的病能自愈(比如普通感冒),有的病可能是外部因素发生了作用(比如过敏的人换了生活环境),有的病可能只是锻炼身体让身体强壮了……然此种种,容易让人把实际上没有疗效的手段和病情的改善建立因果关系。

说真的,我相信一定有些病,中医是能治的(注意,我没说“只有中医能治”)。但这个“能治”一定是在大样本基础上,进行了实验条件可控的验证的。咱们普通人几乎不具备条件来准确判断这件事。

3 中医能不能通过现代实验?


现代医药研发过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试过有效果,才能在人身上试嘛。

另一个重要的实验方法来自我们人类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如果你病了,医生给你天天吃糖,但医生告诉你,你吃的是特效药。换句话说,医生骗了你,但你的病竟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甚至有可能痊愈。

这样的治疗方式被称为安慰剂。安慰剂可能是糖丸、维生素、生理盐水、一台假手术等很多种方式。

安慰剂是一种已经被证明确实对治病有效果的方式。当病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吃了特效药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进而对病情改善有所帮助。

反过来,如果医生给病人真的吃特效药,但却告诉病人吃的是没用的糖丸,病人的治疗效果竟然会下降。确实挺神奇!

那么问题来了——任何一种治疗手段,比如某种药,不管是中药还是别的,至少得证明它比安慰剂更有效,它才有存在的价值吧?

怎么证明呢?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找一定数量患有某个病且符合一定要求的的患者,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吃某种药,另一组吃安慰剂,并且临床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谁吃药,谁吃安慰剂。然后,通过两组的疗效对比,来判断该药物是否有效果。

不知道各位看到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是一种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这个实验方法是和具体的医学流派无关的,是一种很容易理解、很务实、同时也很科学的方法。

管他黑猫白猫,抓得到耗子就是好猫。那你得证明自己能抓到嘛!

但一个客观事实是,大部分中医中药,没有做过这类实验,就上市了。

2017年生效的《中医药法》规定——生产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

除了经典方外的中药就不研发了吗?显然不是。目前,全国生产中药饮片数量已经超过2000种,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却只有822个。

肯定有朋友会说,中医中的经典方,已经流传千年,无数人用过了,肯定有疗效啊!

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是,那还真不一定。

以下药方出自《本草纲目》:

『难产催生: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

『鼻血不止:血余,乱发烧灰吹之,立止,永不发。男用母发,女用父发。』

『小儿腹胀:父母指爪甲烧灰,敷乳上饮之。』

『横生逆产:用夫阴毛二七茎烧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

『令妇不妒:取妇人月水布裹蛤蟆,于厕前一尺,入地五寸埋之。』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什么药是用这些方子做的?口味想必不轻。

其实古人很多时候也只是把听来的治疗方案记录下来,他们当时也没有做对照实验啊!

我知道上面这些方子看起来非常不靠谱!那我们现代的医学工作者有没有做过大规模的中医有效性验证呢?答案是有的。

1961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生理科学会药理专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寻找新药”。对传统中药做药理实验进行筛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者回顾了 1958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中医“验药”结果 :

“解放以来,中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缺乏经验,工作进行得不十分顺利, 阴性结果较多(即不能证明有效),肯定结果较少。不少(宣称)临床报告有效的方药,在动物实验中得不到证实 。”

“我们单位所做的中药筛选工作多数为阴性结果,少数为阳性结果。 ”

“用观察血管脆性、血凝时间等方法来研究止血的中药, 结果很难得出肯定的结论。 ……另外,中医常用的补血验方若以现代检验方法,如查骨髓、检血象, 都不能作出肯定结果。 ”

以上内容引用自参考文献【3】,其中还记录了70年代的一次大规模验药,结果同样尴尬。

现在的中医工作者们,大致分成两派——

一派主张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中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另外一派认为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不适合中医,给出了很多的理由,比如动物实验不适合人体。

我个人觉得咱们普通人在看待这个问题上,核心点在于认不认为现代医学的验证方法和具体的医学流派有很强的关联?是不是现代医学的验证方法只适合验证现代医学?

4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不是合理?


医学的研究目标是人,截止到目前,人体并没有被完全研究清楚。那么就得对人体进行一些归纳和抽象,以方便研究和诊疗。

现代医学建立在化学、解剖学等基础上。咱们去医院看病,肯定都涉及过化验、照B超等手段。现代医学依附的指标绝大多数是很具体的,比如白细胞、某种酶、心血管、病毒、细菌……

中医建立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涉及到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肺热、湿气、肝火、非解刨意义上的脾胃……这些概念都是很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

咱们是不是能说,中医中这些抽象的概念一定没有价值?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这很难。

但作为普通人,我觉得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可能容易一些。

第一,现代医学看重的这些东西是不是一定有价值?

我觉得是的。

因为显微镜都看见白细胞了,都看见某种病毒了,咱们不能否认它们的存在。现代医学都已经明确研究出来了,某一种病毒在人体内是如何被免疫系统打败,像这么微观又具体的事情被搞清楚了,好像没办法不去信任。

第二,中医看重的这些抽象概念,是不是一定有价值?

我觉得这不好讲。

因为这些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很难说其是不是客观存在。

有一种说法是,中医的这些抽象概念是对人体的高阶认识。

那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些高阶认识和现代医学的“低阶”知识是不是能兼容?

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中医的高阶认识是正确的,它一定能和现代医学的“低阶”知识兼容。绝不可能因为中医的高阶认识,而否定现代医学的“低阶”知识。因为如前文所述,现代医学的“低阶”知识很容易证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正确的高阶知识一定不会否定客观存在的东西。

好比看 NBA 都会看球员的数据统计,低阶数据是得分、篮板、助攻、抢断之类。有人说,这些数据不能完全体现一个球员在球场上的作用啊!所以,后来发明了 PER 值、WS 值、真实命中率等高阶数据。

举个例子,姚明职业生涯场均得分和篮板不够20+10,看上去够不上顶级中锋的水准,但他上面3个高阶数据都在 NBA 历史前30名之中。所以,姚明入选 NBA 名人堂,实至名归!

但并不会因为这3个高阶数据的存在,得分、篮板这些低阶数据就作废了啊!球探们、教练们、球员们高阶低阶的数据都看啊!

最重要的是这些高阶数据基本就是根据低阶数据算出来的,完全兼容啊!高阶数据的算法可能会调整,但低阶数据是客观存在的。

回到中医,阴阳五行这些抽象的概念如何跟现代医学的生化知识建立对应关系呢?我觉得这是中医从业人员们的任务。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这一节的核心问题是,你是否认可中医解释人体运转的这套理论基础,以及各种抽象概念?

5 中药有没有必要提取有效成分?


传统的中药是将各种药材水煮之后服用。如果用今天的化学知识来看,一剂中药里面肯定是有很多很多种化学成分。

而现代医药每一种药只有极少量的几种化学成分。这在药品说明书上都会明确标注。

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中药有没有必要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将无效成分抛弃掉?

如果要这样做,下一个问题就是一剂中药中,哪个或哪些成分是有效成分?分析有效成分又涉及到前面说的动物实验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实验。

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种药往往就会脱离传统中药,成为现代医药,比如青蒿素。

对于如青蒿素这样的研发过程,我是100%赞同的!它明确地造福了人类。

现在也确实有一些中药研发人员在做类似的事情。但你我都清楚,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市面上大多数中药及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写的成分非常粗糙,可能叫原材料更合适一些,副作用通常写“不明”。

那咱们作为普通人,面对各种中药的时候,核心问题在于你认不认为从中药中分析和提取有效成分是一件必要的事情?

我生活中见过不少朋友,坚定地认为中药必须按照传统的方式,一起服用所有成分才能有疗效。我并不想反驳这种观点。但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分析出有效成分,对规模化生产该药品,对控制副作用,对精确控制服药剂量不是会很有帮助吗?

比如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现在的中药药性比不上古代的中药,所以按照古代的方子治不好现在的人。如果能分析出有效成分,直接按有效成分的剂量制成药片,这不就不是事儿了吗?

6 老中医难找,好中医难找


我儿子鼻炎发作时,我带他出门,只要遇到推荐中医的朋友,100%会说,一定要找一个老中医好好看看。还有人给我说,某某中医有祖传秘方,或者三代都是中医等等。

前一阵有个在网上盛传的视频(见参考文献【7】),是一名老中医(或者中医从业老同志)说《真正的中医》,大家可以搜一下:

咱们这些当爹妈的,敢不敢带孩子看中医?

其中多次强调老中医逐渐年老去世,年轻的中医顶不上来,所以,现在存在很大的中医人才断层问题,包括知名老中医自己带的徒弟都不行。此外,视频中还讲了不少老中医们的辉煌战绩。

对这样的说法,我有两点想法:

第一,中医的治疗过程,是不是高度依赖医生本人的水平?

从上面的视频看起来是的。治不好是医生水平的问题,应该去找老中医。

第二,中医医术的传承,是不是没有办法标准化批量生产?

比如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有没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培养方法,让其成长为合格的中医大夫?从上面的视频来看是很难。

一些祖传的医术,似乎也很难纳入到标准化的教学体系和知识谱系中,教给下一代医生。

相比较而言,现代医学有完整的培养路径,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尽管医生也分水平高低,但是大多数疾病,你找大多数专科医生看,看的结果是几乎一样的。我觉得这体现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成熟,以及中医发展的不成熟。只有不成熟的体系,才会显得祖传秘方、三代行医特别重要。

所以,咱们抛开中医是否有效不论,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找到一位老中医、好中医确实是越来越困难了。

7 总结


本文写了6条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中医的思考。

肯定会有朋友说,你不懂中医,代表不了中医。是的,我确实不懂,但我就没想代表中医。我只是想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家人生病的时候,应该去哪类医院?我琢磨这事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比如小孩若是得了肺炎,我看到中医医师彭鑫博士如此说:

『以小孩肺炎为例,西医是消炎,用抗生素。在古代没有抗生素,中医用生石膏煮水,小儿喝了肺炎好了,烧也退了。西医的逻辑是还原论,生石膏煮完水之后是不是能煮出能够有杀掉细菌的有效成分呢?按照现代科学,生石膏是一种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天然二水硫酸钙(CaSO4•2H2O),煮过生石膏之后的水里,溶解了一部分的硫酸钙,但是这个水经过化验,根本找不到可以杀灭细菌的所谓“有效成分”,所以,按照现代科学的还原论的逻辑,无法理解这种现象。

中医学往往不是用这种线性的一对一的逻辑来处理复杂问题。中医学更强调的是把人调整好之后,细菌和病毒无法适应强壮的身体而自动消失,是这套逻辑。中医只需要把肺里边的热清掉,生石膏是清肺热的。肺中的热气清了之后,细菌和病毒就没有生长环境了,就好像把蚊子扔到沙漠里边,这个蚊子就在沙漠里活不下去。但是蚊子要是在沼泽地里边肯定活得很好,那么肺很热的状态下,就相当于沼泽地,蚊子肯定生活得很滋润。』

那我就得琢磨了:

  1. 生石膏煮水能治小儿肺炎是不是真的经过验证的?还是说只是安慰剂呢?
  2. 肺热是啥?具体对应哪些生化指标?
  3. 生石膏不太卫生吧,既然二水硫酸钙有用,为啥不提取出来制成片剂之类的呢?
  4. 二水硫酸钙有没有副作用?


这一琢磨,问题可不少。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感觉中医目前是这么个现状——大多数不靠谱;少数靠谱,但发展很不成熟;极少数发展成熟,成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造福人类。

我相信流传下来的这么多方子中,肯定有真能治病的。我们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应该去研究和分析,哪些方子是真有用的,哪些成分是真有用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模模糊糊地就生产出来,让病人服用,甚至注射。

我认为如果中医的理论和知识真有其合理性,那应该能够系统化地整理和传承下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大夫。而不必像现在一样,常常出现厚古薄今的论调。

一句话总结我们家对于孩子生病的做法——如果孩子得了现代医学研究得比较透彻的病(或者换句话说,现代医学能治的病),那就上医院。万一未来孩子得了现代医学治不了的病,有性命之忧,那可能病急乱投医,上中医院看看也说不定。

最后再次强调,这只是我家的观点和做法,大家不必和我一样。欢迎大家心平气和地留言讨论!

参考文献:

https://www.iqiyi.com/v_19rr8j6i88.html#curid=750011300_e2940bb099c595361f2261fd4cbabd7f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1211133538135.html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276fc8ff6ebcf5c75e76874&lemmaId=15086107&fromLemmaModule=pcBottomhttp://www.kmzyw.com.cn/news/1170207/1486439219000.9212.htm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105/23/7517505_525783666.shtml http://www.byb.cn/doc_1808.aspxhttps://v.qq.com/x/search/?q=%E7%9C%9F%E6%AD%A3%E7%9A%84%E4%B8%AD%E5%8C%BB&stag=0&smartbox_ab=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生石膏   硫酸钙   安慰剂   低阶   爹妈   抽象   现代医学   中药   逻辑   中医   确实   医生   方法   朋友   知识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