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在我所有关注的公众号里,我最爱两个作者,一个是六神磊磊说金庸,一个是育儿大V粥悦悦,前者不说了,那是我永远的墙头。后者爱她纯粹是因为她的接地气,相信很多家长都看过她的一些漫画,尤其是那篇《一位母亲辅导作业神经分裂全记录》,真是完美的还原了所有学龄期家长辅导作业崩溃的全程。


同其他的育儿大V动不动就端着讲道理不一样,粥悦悦的很多漫画让人看起来都很有亲切感,而且她也有个不那么完美的大儿子,成绩一塌糊涂,也有口呼吸啊、感统失调啊、读写障碍等问题,让我这个同类家长看的更是深有共鸣,一段时间我连微信常用的表情包都是粥悦悦的。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内心一直是佩服她的,虽然分享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琐事,但是你会感觉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那些感悟也就是自己心里的所思所想,只不过用了更夸张更有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而且能感觉到她是真的很爱孩子,不是那种上来就很完美很权威的人设,她也在不停的学习成长探索过程中,了解孩子的优点与不足,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养育方式,同我们所有人一样,同时她的事业也很棒,家庭也很幸福,真的看起来很温暖。


但是从去年10月左右开始的时候,这个我最爱的育儿号画风忽然有点跑偏……题目都变成了这样:

《养娃,简单粗暴更有效!》

《当我开始狠心的逼孩子……》

《“牛蛙”都是逼出来的!》


从这几篇文开始,她一直都在说自己以前的养育方式是错误的,太过于放纵孩子,没有给孩子压力,导致孩子学习跟不上,现在开始要奋起直追了,并且举了一大堆例子说明,孩子在这种高压的状态下,是有成长的,是有进步的,所以孩子一定要给压力,一定要严格起来。


其中有一篇,是说她家孩子一天连续打卡了100本书,花了五个半小时,很多人质疑这种突击式的学习到底有必要么?对孩子到底有多大帮助?但她觉得特别好,觉得孩子在挑战困难,突破自我,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


我每次都是打开看完,觉得心里有点怪怪的,说不上哪里不对,她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孩子慢慢长大了,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所以需要将孩子从以前的放养转变为严格要求,但是就是感觉心里不舒服,再后来,慢慢就不想看了。


结果昨天忽然看到这样一个热搜,关于她的一个微博,满屏都是对她的批评: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我仔细的看了一下事情的经过,是因为6岁的老二作业没写完,结果她把孩子丢在了家里一天一夜剩下的全家人去长隆玩,甚至拒绝了别人的帮助,小小的孩子自己在家里从早上一直呆到半夜12点多,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完成作业,才可以到长隆和家人汇合一起玩。


我深深的倒吸了一口气:她怎么变成这样了?!这也太过了!


她完全没有想过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完全没有想过可能发生的危险(是的,你可以反驳说她在看监控,但是那有用么,如果真的有危险她通过监控能做什么呢,我们看到的因为把孩子单独留到家里发生意外事故的新闻还少么?)她只执着于自己的命令孩子是否百分百服从并执行到位,甚至说出了“杀鸡儆猴”“一箭三雕”这样的话。甚至感谢自己变得如此“心狠手辣”……


在那一刻,她应该感觉到的只有权威感带给自己的无限满足,而她又把孩子当成了什么呢?


那个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妈妈哪里去了?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因为也算是两三年的老粉了,所以我能看到她的转变是一步步的,从老大转学开始,新的学校的老师和校长都在对她说,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平时太宽容太温和导致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总觉得孩子做不到。


话其实没有问题,在我们育儿的过程中,确实需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在孩子有惰性想放弃的时候推一把,但这一切,要建立在“尊重”与“沟通”的基础上,而不是矫枉过正,一下子成为一个独裁的暴君,要求孩子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下,一步都不许行岔踏错。


学龄期的家长,其实都面临着对自身心态的巨大考验,有太多都从之前的佛系瞬间变得“鸡血”,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没有竞争,没有压力,孩子有一点点小进步小成就我们都觉得特别了不起,而上了小学之后,我们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无比普通,甚至有点弱,别人家的孩子门门100科科全优,钢琴舞蹈画画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秒杀全场,而自家孩子还蹲在大树根下面看蚂蚁,分分钟都想拎他起来丢几个巴掌塞回书桌前努力去。


包括我自己,也是从之前的快乐随心,到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的两个多小时的陪学陪读,语文数学外语撸着胳膊全上,只盼着孩子在学业上能有所进步,不至于以后连饭都吃不上。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而更多的家长,则更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出人头地。


作为普通人士的我们,99%都没办法接受孩子的普通,我们都会觉得为啥别人家孩子能做到,你怎么做不到呢?(为啥别人的爸爸是马云,你不是呢?),来自外界对比的压力,源于自己内心的焦虑,让我们这茬父母都日渐疯魔。


粥悦悦的转变和人设崩塌,其实也就是这一代家长疯魔的一个缩影罢了,我们嘴里一直在谈着爱与尊重, 结果都在教育体制的压力下俯首称臣,没有人能淡定的坚持初心,那个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所许的“健康快乐”的心愿,早已变成了“不成功,你还是个人么?”。


我推荐所有家长去看另外一篇很热的推文,叫做《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终将平凡》,是日本花了28年追踪了13个孩子拍的纪录片,不同阶层,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些我们想象中的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一个也没有,多数孩子都在做着我们今天看来不怎么起眼的工作,比如自助餐厅的营养师,连锁咖啡店的打工仔、在父亲印刷厂工作的工人,看起来最好的一个,不过是个职业压力巨大,看起来一点也不快乐的空姐。


距离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与想象,差距真的是太大了。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但回头看看,这不正是真实的人生么?我们的大多数,不过就是这样的人:小职员,打工仔、小创业者……往上看,好像有好多人都比我们有钱成功,往下看,我们又比大多数的人过的好,向上走是我们的梦想与目标,但我们可能拼尽全力还是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阶层蹦跶,于是我们寄希望于下一代,希望他们可以再往前一步,至少绝对不能后退。


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怕的其实不是人生是一场长跑,而是延续父母人生的一场接力赛,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但是父母都在把棒子递给你的时候说:“往前看,使劲追!”(他们自己为啥不看看自己已经落下了多少呢?)


尤其我们这一代人,多数其实是教育改变命运的获益者,比如像我这种小城镇出来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一定得好好学习,才可能脱离目前所在的环境,到更大的天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而当我们有了孩子之后,我们自然会觉得:不好好学习是没有出路的。本心没有错,但是却慢慢的将目光只放在了学习一件事上,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一些事情,比如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个性与自我意志。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激励孩子,陪伴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都是正确的,但要建立在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基础上,让他觉得这件事是应该做的,发自内心的认同积极向上的心态。


即便我们终将平庸,但也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只是一切的前提,依然应该是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去尊重,去理解,去欣赏,去鼓励,去引导。


只是可怜那些孩子,往往做了家长心态失衡状态下的牺牲品,无法理解那些以爱为名的强迫、压制、管教与责罚。只能小心翼翼的看着成人的脸色,摸索着他们的喜好去生活。


太多的时候,病的不是孩子,是我们。


在这个成绩比命还重要的时代,这个全民疯魔的时代,唯盼你我能保持一丝清明,记得自己的初心,正视孩子的内心。


别让自己从那个好妈妈,变成面目狰狞的妖怪!


百万育儿大V翻车的背后:那些好妈妈,怎么忽然成了妖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科科   初心   翻车   作业   打工仔   妖怪   内心   心态   家长   事情   父母   压力   妈妈   完美   方式   孩子   人生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