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控制不住情绪的家长,

太可怕

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中发生的震惊一幕。

妈妈给3岁大的儿子,报了早教班、英语、美术、平衡木和钢琴等课外班,这天儿子装病请假,妈妈知道后对着儿子下体猛踹;

结果导致撕裂出血,需要立即手术,否则排尿都有问题。

医生问妈妈是怎么不小心伤到的?

妈妈:“我踹的,我就是准备踢那。我真的今天就想治一下他,我一下失去理智……”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惊恐!直接对准儿子的命根子猛踢,难以想象。

如接诊孩子的医生所言:

“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还没有碰到过家长对自己孩子下手这么重的。”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3岁大的孩子,贪玩是件多么正常的事啊?

打一顿就真的能让孩子长记性,爱学习上清华北大了吗?

虽然事后妈妈感到了后悔,但对孩子的伤害却成事实,倘若因此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妈妈再痛哭流涕都为时已晚了。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情绪失控的家长,逞一时手快,常常只顾着释放自己的怒火,却不曾顾及孩子的身体,甚至性命,最终导致悲剧。

母亲失手打死12岁女儿获刑十年的报道就是失控典型。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借住在亲戚家的母女俩,妈妈阿芳在餐馆当服务员,小洁暂时辍学。

一天晚上,妈妈怀疑女儿偷了自己28元钱,便从鞋柜上拿了一根塑料按摩板,让小洁趴在卧室的床上,用按摩板狠狠多次击打女儿的大小腿、手掌心等部位。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最终导致女儿因失血性休克死亡。自己也被判刑十年。

一时冲动,一生悔恨!

有多少情绪失控的父母,就有多少为家长情绪买单的孩子!

他们所受到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灵;身体会复原,心灵不会。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对孩子来说,你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情绪易失控的家长,

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有网友曾发起话题,易怒父母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有此共鸣的网友,纷纷在底下留言,最多的字眼有“胆小敏感”“脆弱”“讨好”“害怕做错事”“看别人脸色行事”……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每一条吐槽背后都是一个受伤的灵魂。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长期处在一个满是坏情绪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难免会出现性格上的缺陷。

1.缺乏安全感,变得畏手畏脚,不自信;

2.性格叛逆,遇事急躁,靠吼骂解决问题;

3.脾气古怪,自私冷漠、多疑,做事易冲动;

4.以自我为中心,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有人说,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甚至一生都活在当年的阴影中,回想起来仍然瑟瑟发抖。

演员陈乔恩和妈妈在综艺节目里,母女俩僵硬的关系瞬间成为热议话题。

原来,从小到大,陈乔恩都活在非打即骂的世界里,以致于听到妈妈的脚步声都害怕得缩起来,性格也变得孤僻。

哪怕如今长大了,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也无法做到亲密沟通。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富兰克林曾说:

“处于盛怒之中的人,驾驭的是一匹疯马。当父母情绪不稳定,驾驭了这匹疯马时,受到伤害的,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

失控过后,好多人会开脱说自己“没办法”,

但有没有想过,弱小的孩子又如何能改变你的一些过激做法甚至暴力;有没有想过,孩子从你这里能学会什么呢?

人的脾气都有互动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气往往会加倍反弹回来,脾气越大,教育效果就越差。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

养出优秀娃

家长一定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失误”。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何做到不被坏情绪控制,这是家长的必修课。

1.试着调整自己的声调,深呼吸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曾说:“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控制和排解这12秒。”

多少人就毁在了这12秒!

生气的时候我们的语速会变快,音调高而尖锐,做一组深呼吸,转移注意力,能有效舒缓自己的激动的情绪。

如果你能坚持12秒,那就更优秀了。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2.离开现场

这不是消极逃避,恰恰是一个积极的暂停方法。

当怒火来临时,暂时离开,既能避免因为失控对孩子的伤害,又能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哪怕还是气,但至少不会失控。 

等平静后,再来解决问题,效果翻倍。

3、找一找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揭示着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并且是从“话语权高”的人传染给“相对弱势”的人。

爸爸在公司受了批评,回家把不听话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不高兴踢了旁边的小猫,小猫逃开窜到街上,司机为了避让不小心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就是“踢猫效应”里相对话语权高的人,而孩子就是相对弱势的人。

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发火,可能只是一种表现,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在外受气了却没地撒。

发脾气后,一定要反思,找到情绪的根源,演练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时,自己该如何来克服,而不是拿弱势的孩子当替罪羊。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一生》中说道:

“父母的情绪不好,会让孩子感到郁闷、自卑,是促使孩子消沉、学业止步不前的导火线;

而好情绪能让孩子感到愉快、自信,是促使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妈妈猛踹3岁男童下体,出血送医: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

当孩子做错事、受了委屈后,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关爱和倾听,而不是一个被坏情绪控制的家长。

孩子只有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倒出来后,才能装得下你的良言和教诲。别让自己的坏脾气,成为绊脚石。

- END -

作者:育儿话报(ID:ttzhuishu),孩子教育第一站,聚焦6-18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关注我,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鞋柜   富兰克林   情绪   父母   妈妈   小猫   孩子   男童   下体   弱势   童年   脾气   性格   儿子   家长   女儿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