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自制沙画材料中


去年开始有意无意地记录蜜妹的绘画作品,到现在也快半年了。整理作品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太有意思了。


追着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好像我自己也在成长一样,每梳理一步,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


第一次记录是在跟孩子学智慧这里面,因为不舍得雪宝,在一个读书的晚上,蜜妹自己密密麻麻画了一堆的雪宝。当时惊呆了我,我惊喜于她能用画表达自己的情绪,还能通过这种表现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这真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儿童智慧。


因为这些零零总总,我开始时不时观察记录一些跟画相关的点点滴滴。孩子也许不会认识那么多的文字,也不会即刻表达清楚自己内心的情绪,但是他们的确是完全可以借助绘画表达自己的。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2.5岁原创作品

也是因为蜜妹超级喜欢画,到处都能看到她在随性大作,因此还特地花一个月时间,研究了两个线上比较专业的美术课程。一个是某大V妈推荐,一个是某广告推荐。


经过一个阶段的对比测试,加上每节课孩子的感受友好程度,以及孩子自己的意见来看,3、4岁的宝宝更乐于接受虚拟AI的老师教学。(本测评仅限于蜜妹版本,因孩子情况千差万别,其他类型宝宝只做参考,不建议直接采用)


比如,这个老师可以是猫头鹰老师,也可以是大狼老师,还可以是蚂蚁老师等等,这类具有拟人化性质的指导者,更能引起她的兴趣。


我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在动物老师的带领下学到绘画知识,又能给到孩子遐想空间,而不单纯是绘画中的想象,绘画外的想象其实更让孩子受益。


就像蜜妹平时这样的作品,真的很打动人。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这两类线上课程都没能打动我们。目前这类线上课程刚起步,属于还不成熟,也不理性阶段,针对孩子心性特征的东西太少,成人化模式化的东西太多。这对于孩子正常的心智成长都极为不利。


通过线上课程这一part,我想说的是我们给孩子选择任何一门课程,尤其是线上,并不是要看这是谁推荐的,是不是某明星代言,又或者某大V妈推荐,又或者某“高能天才”学得如何。


也并不是孩子一句:我喜欢,可以,还好,挺好的,我们就掏出白花花的银子贡献出去,或者获得感官心理上的大众满足感就完事了。


而是这个课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这个时间段,他们想要展现什么,想要表达什么,能够收获什么?符合当下孩子心象特征吗?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在我看来,孩子的喜欢程度我们可以分三阶:不要、一般、太喜欢了。


明确表达:不要。那这个课程可以直接放弃了。

表示一般:那我们可以考察一段时间,说不定有隐藏惊喜我们还没发现呢?

太喜欢了:家长别惊喜过头,仍然要考察一段时间,这个太喜欢了是否可持续?


如果孩子表达我不要学这个,不要看这个,不好等等情绪时,那我就去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哪里的问题,阻碍了孩子喜欢的情绪。


通过这个点我们可以迁移侧推到这个时候孩子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做这些是否尊重孩子意愿,是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等等。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比如:这次学习其中一个绘画课程,老师主打美学思想,针对3-6岁孩子进行思维想象的塑造。这是一个真人老师,戴眼镜的微胖“名师”,会用魔法引导孩子进入绘画世界,也能带着孩子在魔法畅想中进行创作。


过程中会带着孩子进行创作演示,并进行想象推进和调整授课步伐。这些在大人看起来还算OK的,但遗憾的是,真人老师的归音吐字太过,孩子时常听不清楚搞不懂她在叽里呱啦讲啥。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蜜妹表现出来一些急躁和自顾自画的情绪。


在当堂课的课后反馈上,蜜妹说,我不要上这个画画课了,我要上XX老师的,它是只猫头鹰很可爱。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岁原创作品


通过侧面反推,我会发现3岁多的蜜妹是喜欢发声标准且有可爱形象的老师带领的,这不刚好也是“美学”之一么,观感上的美也是美。


于是,我们果断暂停了第一个课程。(这还是某大V妈力荐的,除开广告成分,其实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在我心里的大V成分)


接着,第二个课程,蜜妹超级喜欢,课上课下,白天晚上都画,有时候甚至躺床上了,也要我拿来纸和笔,画完才心满意足的睡觉。


起初,我以为是课程吸引力足够,但在持续一段跟进的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并不是沉醉于课程,而是沉醉于平时的世界里。


她的作品并不局限于课上,她其实自我想法远多于一个课程,那些画作,没有一幅创意来自课堂。都是她在平常生活里看到的,理解到的,觉察到的场景。就像这幅暴风雨下的冰雹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因为看了一个冰雹的新闻,她突突画了一整张,还让我画了一朵云,自己画了各种颜色的冰雹,说是乌云来了就下冰雹了。连着那几天,都要求我带着看乌云,对于云朵的内容,白天说到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云层云朵,晚上延伸到了云朵面包绘本,第二天哥哥又给普及了关于云朵如何形成的科学故事。于是,那一小段时间,她的画作里都是云,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有。


经由这一段,第二个课程我们也暂停了,绘画这类的课程,在孩子年龄太小的情况下,回归平常生活状态,才是正确释放天性的方式。与其给到形形色色,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如还原孩子童真,适当引导给予足够的放松。


也因此,我们更乐于带孩子们去大自然中发现美,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幸福。我一直觉得,在绘画领域,不必苛求一时的画作痛快,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不过是过程的最后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们不要供奉太高,平常看待,顺其自然。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5岁原创作品


附:三岁左右孩子的绘画心象特征


孩子到了三岁,从一开始有意识地去画画,在画之前,其实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孩子们内心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的。


三岁半以后,孩子爱将自己置身于情景游戏中,并用很多圆组成的画面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许画的这些圆,就是最圆满的答案)


这个时期的孩子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他们已经能够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竖线条,并在内心事先要画什么的情况下再动手画。(这点也许我们看不出来,但是观察久了就会发现)孩子会给这些线条和圆圈赋予了意义和故事。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岁原创作品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的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同时还会给事物加以拟人化处理,而孩子给这些形象所赋予的不同身份的能力正是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表征手法的表现画面当中,孩子时常不会画出来耳朵鼻子等,但是别担心,那是他们这时期最在意的往往是眼睛和嘴巴。就像他们天生爱画画在意画画一样的道理,我们多倾听孩子的描述,不难理解为何孩子要这么作画了。


PS:特别建议家长细心把这些画的日期和故事记录并保存下来,因为这些都是爱!


沉醉在孩子的绘画世界里~孩子的成长太有意思了

▲蜜妹3岁原创作品

我是慢时光

记录探索生活&学习

我们可以一起遇见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心象   乌云   孩子   画作   冰雹   猫头鹰   圆圈   云朵   有意思   平常   情绪   课程   老师   发现   喜欢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