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用思维导图解读绘本,引导孩子走进新的阅读世界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人父母的,总希望自己能有个爱读书的孩子。而且,有数据显示,孩子出生的前十年是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迅速,能够快速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孩子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也会随着他们的阅读量突飞猛进。

很多人会说,那不如把孩子送去绘本馆,让那里的老师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但是,你是否曾经想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只能由外部机构来做?假如有一天,孩子离开了这些机构,不愿意读书了怎么办?

陪孩子用思维导图解读绘本,引导孩子走进新的阅读世界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方面需要父母创造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教会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能够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解去探寻书中的乐趣。

当然,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习惯给孩子读绘本,有的人喜欢按照根据书上的文字逐字逐句读,有的人喜欢一边读一边向孩子提问,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理解讲给孩子听,无论是哪一种方法,更多的是带领孩子输入书中的内容,而真正的学习更应该是输入和输出的双重结合,只有当孩子全面地理解看到的、读到的内容,并转化为自己的内容,孩子才会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

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地读懂绘本,理解绘本呢?今天,我要为你介绍一种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思维导图。在具体讲解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思维导图。

陪孩子用思维导图解读绘本,引导孩子走进新的阅读世界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图形化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个层次的主题之间的关系通过隶属关系和关联图层来表达,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色彩等建立记忆联系。它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帮助人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实现平衡发展,使人脑无限潜能得以发挥。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人类思维功能。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托尼·博赞,他把鲜艳的颜色与图形、线条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思维导图。那思维导图有怎样的特征呢?

1.主题在整个导图的中心。

2.从主干发散出无数个枝干,这些枝干均与主题相关。

3.主题与子主题用线条相连。

4.重要的内容与主干靠近,不重要的内容分布在边缘位置。

不知您是否发现,给您一段文字,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能够长久地记住这段文字的内容,给您一张图片,您反而可以迅速地记住图片的内容,即使过段时间还依稀对这幅图片有影响,这与我们人脑记忆的模式有关,人脑的左右半球分别管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当我们用图像来记忆时,正好将两半球都调动起来,记忆效果比单纯用文字来记忆要好,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地帮助儿童建立绘本的结构,帮助儿童有层次、有类别地记忆绘本的内容。另外,与孩子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还能提升孩子动手能力,分享与孩子共度的快乐时光。

那到底怎样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新世界呢?

绘本:

《小蓝和小黄》

故事很简单:小蓝和小黄是一对好朋友,一起游戏,一起上课。一天,小蓝趁妈妈出门的时候,溜出去找小黄。从家里找到外面,找了许久,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小黄。小蓝和小黄惊喜地拥抱在一起,越抱越紧,结果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小绿。小绿去了公园,钻隧道,爬山,后来累了,就回家了。可回到小蓝家,小蓝的爸爸妈妈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蓝呀。”回到小黄家,小黄的爸爸妈妈也认不出来了:“哎呀,这个‘绿’不是我们家的小黄呀。”小绿很伤心,流下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哭呀哭呀,最后全都变成了蓝色和黄色的眼泪,蓝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蓝,黄眼泪集拢到一起变成了小黄,两个人高兴了:“这回爸爸妈妈不会认不出来了!”小蓝和小黄先回到小蓝的家,小蓝的爸爸妈妈高兴地拥抱小蓝,又拥抱了小黄,结果变成了绿色。直到这时,爸爸妈妈才总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他们一起去小黄家报告这个好消息,两家的父母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也变成了“绿”。

陪孩子用思维导图解读绘本,引导孩子走进新的阅读世界

故事简单,画面其实也很简单——这本是李欧·李奥尼在一次火车旅行时,用随手撕下来的彩色圆纸片说的一个小故事。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关于颜色的知识,有关于友情的共鸣,对于低龄小宝宝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一本书。哪怕是小米上小学了,依然会喜欢看这种低龄绘本。她画的思维导图也很简单,直接就用彩纸剪了三个小圆,分别代表小蓝、小黄和小绿,又加上了它们各自会有的表情。比如小绿,因为家人认不出它们了,就是哭泣的表情。而小蓝和小黄加起来就会变成小绿,所以各自用箭头指向了小绿,又用分散索引线列出了小蓝和小黄各自的特点、家人以及朋友。

绘本2:

《晴朗的一天》​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狐狸偷喝了老婆婆的牛奶,被老婆婆砍掉尾巴,为了拿回尾巴,不得不四处求助,找奶牛要牛奶……奶牛要青草……草原要水……水要罐子……姑娘要珠子……商人要鸡蛋……母鸡要谷子……磨坊主最后给了小狐狸谷子,然后小狐狸再一样一样地换回它要的东西,一系列地交换下来,最终把牛奶还给了老婆婆,老婆婆也给狐狸重新缝上了尾巴。最有意思的是,狐狸每进行一次交换,都要提到上一个交换理由和上上一个交换理由、再上上上一个理由,理由就变得越来越长,如果你听过“凯叔讲故事”里的凯叔讲这个故事,会发现他几乎是不停顿地一口气讲完那些理由,让人忍不住都为之憋了一大口气。小米在看这本书时就非常喜欢这种有规律的内容叠加,而在后来听到凯叔讲这个故事时,更是每天晚上都要跟着一起听、一起说。这种不断重复的语言故事,非常适合幼龄宝贝,就像是绕口令一样,读出属于自己的freestyle。

陪孩子用思维导图解读绘本,引导孩子走进新的阅读世界

而小米画的这个思维导图,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以狐狸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小狐狸和每个人物的互动、所要交换的东西,都通过箭头简洁明了地标示出来。

汇总到此。利用思维导图阅读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地透视一本书,读懂一本书,尽管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能适应,不过,相信在你和孩子的多次尝试下,你们会发现思维导图确实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提升理解力。而且,你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孩子做好主题阅读,让孩子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看同样的问题,拓展孩子的思维,增长孩子的见识。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思维导图,只要敢想敢画,就没有不可能。不管是什么结构,不管是什么方式,能帮助阅读、锻炼思维以及总结概括能力,就是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思维   孩子   老婆婆   小米   狐狸   爸爸   眼泪   父母   理由   记忆   妈妈   文字   喜欢   内容   主题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