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学生第二

曾经听过一个叫人笑不起来的笑话,说是在一个参与式校长培训班上,培训的主题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学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长被要求回答一个情境性问题:当一位教师与一名学生发生争执,到校长室去评理的时候,校长该批评教师,还是该批评学生?据说,这位校长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当然是批评教师,因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

我无法判断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是我知道,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校长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似乎把着眼点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上面这个笑话,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我们是一个警示,也引发我们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上?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学生也可能“近墨者黑”。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有没有想一想:长年累月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幸福吗?他们的心情还好吗?他们的脸上还有微笑吗?


我们不妨随意剪辑一组拍摄于校园里的镜头——


首先是带着一脸怒气走进教室的数学老师。因为分房子的事,他刚刚跟总务主任进行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争论。让同学们莫名其妙的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按教学进度讲不等式,而是讲起了社会的不公。这是他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但今天的火药味远比平时要浓得多。同学们一边听课,一边开始“防御”,生怕把“火”惹到自己身上。尽管大家都变得特别乖,但仍有十几个同学难逃“厄运”。


还有因为教导处调整了检查作业的标准而影响了评分的化学老师。今天,他没让课代表去办公室拿作业,而是亲自抱来了全班的作业。他一脸阴沉地抽出了一份又一份他平时表扬过的学生的作业,开始了不同寻常的讲评,一直把全班同学的脑袋全都批评得垂到桌面上。


再看因为小孩发烧而一夜没睡好的英语老师。第一节课刚走进教室,他就发现后面坐着几位校领导,他一下子意识到,这是学校正在推行的领导“推门听课”,想不到第一个就轮到自己了。小孩病了,没人知道;家里有事,没人问一句。当领导的专做些乘人之危的事!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把课上完的。一直到第二天课代表没交作业,他才想起下课的时候忘记布置了,情绪一上来,莫名其妙地冲课代表发火,直到把课代表训哭了才罢休……


在这样的校园里,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大家一个个神经都绷得很紧,教师怎么能有幸福感呢?在教师没有幸福感的校园里,学生会好到哪里去呢?


把一家小小的旅行社做成世界第三大旅游管理公司,并使其成为“美国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之一的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对公司“顾客至上”的说法不以为然。尽管对员工来说,顾客当然是处于第一的优先位置,但对公司来说,实际上是通过把精力集中在内部,集中在自己的员工身上而获得成功的。


豪尔批评说,有太多的公司把压力、恐惧和沮丧施加给了自己的员工,员工每天晚上把这种感受带回家里,这会引起家庭问题;第二天一早,员工又会把这些家庭问题带到工作岗位上。这种恶性循环非常典型,也非常可怕。


1974年,当豪尔加入公司的时候,他发现在“顾客至上”的旗帜下,公司几乎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顾客身上而很少关注自己的员工。公司管理层的工作全部围绕顾客展开,他们甚至忘记了是谁在为顾客服务。


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最高级别的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因此,能够到达员工内心深处的公司就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也是管理者能为顾客所做的最好的事情。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一位教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时,他自然就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主体”“学生中心”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对校长来说,教师就是实现其教育理想的天使,只有当教师从自身出发,觉得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他才会发自内心地这样做。


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学校,给教师更多的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教师来说,他从事的职业是塑造人的,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从过去的“一维”改为“三维”,从平面变为立体,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长期以来被忽略的育人者的情感、态度问题,也理应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已有很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教育的理性和管理的智慧。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话,听了着实让人感动。他在为松下公司确立定位时曾说:“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气器具。”在这样一家“制造人才”的公司里,还有谁会心有旁骛呢?正是松下幸之助对员工的一片赤诚,才最终把松下公司建设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园。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学生第二》,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

李希贵:学生第二

《学生第二》

李希贵 著

源创图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力作,出版十余年来,深受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欢迎。

“学生第二”是管理学的视角。要想在校园里落实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学生第一”,在管理上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当管理者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就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也许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希贵,山东高密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曾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20世纪90年代,在山东高密实施“语文实验室计划”,建设学科教室和自修楼,让教学资源方便进入学习环节,提高育人效益。该实验被列为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

进入新世纪,在山东潍坊提出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影响了国家决策。

2010年以来,深化新学校行动研究,构建以选课走班为特征的育人模式,实现一名学生一张课表,唤醒学生潜能,回归教育本质。该成果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近年来,开启K12新学校育人模式实验,打造学习社区,构建学习蓝图,探索从教学走向学习的深度变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学生   作业   高密   管理者   松下   校长   顾客   批评   身上   员工   压力   代表   教师   学校   公司   李希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