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历史中的古老楼舍,记忆中的热闹戏楼,眼跟前的排排楼房,在交相辉映中彰显着精彩,使众多身在外乡的彭楼人,耳边又响起遥远的童谣,心中又唤醒美好的回忆,眼前又浮现灿烂的梦想。

彭楼,心中永远的家乡,梦里辉煌的阳光。

★★★历史上的彭楼,曾经那么辉煌

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山东鄄城的这个彭楼,更是历史悠久。

家乡彭楼,既是彭楼村,又是彭楼镇,因为镇子就设在村子上。

汉、西晋、北魏时,彭楼所处济阴郡成阳县地,隋、唐、宋归雷泽县地,金为大名府雷泽管辖,金贞元二年(786年)降雷泽为镇,并入濮州鄄城县。明洪武年间由姓于的建村,因是濮州第五个有围寨的村庄,取名第五寨。清代,有彭氏兄弟自濮州城内移居此地,营建庐舍楼台100余座,遂改村名为彭楼。

据史书记载,彭楼处在舜生之地姚墟附近。虞舜诞生地,首见于《孟子?离娄章》:“舜生于诸冯,东夷之人也。”战国时期《竹书纪年》载:“生舜于姚墟。”东汉应劭在《地理志》注释中说:“姚墟与雷泽近,后世称为姚城。”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生舜于姚墟。”唐李泰《括地志》:“姚墟在濮州雷泽东十三里。”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姚城在雷泽东十三里,即姚墟。”明高士英修《濮州志》载:“今濮州历山下有姚城。”清宣统《濮州志》亦标出姚墟在濮州东南境。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认为,伏羲族是东夷民族,活动的中心在今山东和豫东一带。当时山东还是水乡,泰山、沂蒙山如水中岛屿,菏泽位于鲁西南,与豫东为邻,应为东夷之腹地。《隋书 地理志》:“兖州于《禹贡》为河、济之地,淮之星次,本冀州之域。”与范文澜东夷之说吻合,即孟轲、司马迁所指为同一区域(今菏泽一带)。唐苏鹗《苏氏演义》:“舜生于诸冯之姚墟。”清乾隆《曹州府志》:“生舜于诸冯之姚墟,在濮州。”其图考并标出姚墟在曹州东北境,在濮州东南境,在历山、雷泽附近,正是今鄄城彭楼镇一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彭楼是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了赶跑日本鬼子,彭楼村的众多子弟勇敢地扛起枪参加游击队;为了支援前线,彭楼村的父老乡亲在积极送子参军的同时,更学会了与国民党还乡团周旋,保护我“地下党”人员,谱写了壮丽的斗争诗篇。

★★★记忆中的彭楼,尽是田园风光

儿时记忆中的彭楼,虽然是贫瘠的,但却是美好的。美就美在生态天然,充满生机、情趣与梦想。

在记忆中,彭楼是一个四周由大堤(我们那河叫海子墙)围着的地势低洼的古老村庄,里面除了有穷人住的众多干打垒的土屋子,还有许多青砖小瓦老房子,房顶上站立着各种寓意吉祥的飞檐走兽,房门门框上雕刻着各种图案花纹,门高樑粗,庭院深深,充满神秘。

尤其是大户人家彭占元家族的一座座庭院,更是写满故事。彭占元为清末廪生,早年与黄兴一起闹革命,曾身兼民国政府参议院参议员、咨议局会员、资政院议员等要职,捐资兴建了彭楼完小、彭楼戏园、菏泽二完小等教育文化设施。抗日战争时期,多次拒绝日伪任命为官,载誉乡里。

彭楼还有一家谢氏手工砖雕民间艺术,用手捏刀雕在泥塑上创造各种动物及图案,再经砖窑烧制,多被用在房屋、门庭等装饰上,精美绝伦。记得村中央一个大坑的北侧,就曾有一座砖窑,是圆形的,足有一二十米高,窑体大体分为三层:最下面烧柴,中间码放砖雕,最上面用土封。每次放入砖雕后要烧几天,之后如要砖雕变青色的就在窑顶上浇水,不浇水则为红色。可惜的是,由于“文革”期间的毁坏,彭占元家的建筑和谢氏砖雕烧窑都被毁。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随着岁月流逝,村西戏园子里的戏楼也成为人们的念想。戏园子坐落在学堂的西边,园子东西是围墙,南北分别是一长溜的平房。戏台子紧挨着北边的学校教室,台子后面是一间房子,有通道可以走上前面的台子,是用来供演职人员化妆和存放道具的地方。戏台子底座有1米多高,戏棚子约有3层楼高,是用4根又粗又长的独木柱子支撑起来的,房顶是青瓦坡顶,台子正中是演出舞台,两侧分别为乐队和工作人员用地。戏台子的正南方是一大片开阔的露天场地。

“文革”之前,对戏园子里上演的都是古装戏,戏园子不仅晚上有演出,有时白天也有节目,人们常常打着雨伞、背着小孩子看戏,后来,戏园子里演的就多是革命样板戏了,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白天,戏园子里上演更多的是各种批斗大会。等到文革快要结束时,戏园子才静了下来,人们都忙着恢复生产,学校停止了勤工俭学,学生们开始集中上课了。

1980年以后,由于村子的发展和戏园子年久失修,戏楼戏台都被拆除了。

过去,彭楼村内因地势低洼,形成众多水坑,冬天结冰成为孩子们抽陀螺的好场所,夏天又成为人们洗澡消暑的好去处。村子外四周,要么是生产队的菜园子、瓜园子,要么是果园行、枣行、梨行,要么是各队的牛屋、打粮场等,村头路边沟渠旁,载满了高高的杨树柳树,夏天成萌,秋天落叶遍地,冬雪又成为村野里的独特风景。遗憾的是,随着人口增多,原村子周边如今全变成了民房,记忆中的风光已被千篇一律的新式砖房取代。记忆成梦,景色远去。

★★★舌尖上的彭楼:久飘味蕾余香

上世纪90年代的彭楼镇,给乡亲记忆最深刻的还有镇上的集市。每逢集市,便沿着四条较窄的公路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摊,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各有不同,北街以布匹和衣服为主,南街以牲口的买卖为主,东西两条街以农产品为主。

走在乡镇的街道摊边,最惹人眼的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和手工食品,如秋天新鲜喷香的高粱、大豆面,冬天黄澄柳直的地瓜,夏天的各式自制小菜,四季香溢十里的油条、烧饼、煎包等,让人感到尤为幸福与满足;耳边便是乡亲们的互相问好,虽然相隔不远,但在这样幸福的赶集时刻,又碰上了时隔几日未见的乡亲,便握手畅聊,为热闹的集市更添几分幸福之意。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集市上美味小吃中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老彭家的胡辣汤,圆圆的大竹筒里,很远便可以闻到浓浓的酸辣汤味,走近更是大饱眼福,口水瞬间溢满口腔,那白嫩劲道的面筋大块大块地飘浮在上面,掺杂些点点胡椒粉与透红的花生,令人垂涎欲滴。每逢集市放学,孩子们便急匆匆地直奔他的小摊,生怕他会卖得一滴不剩。再来两块他亲手制作的枣糕,焦黄的外皮、酥酥脆脆,内里的糯米甜甜糯糯,加之枣泥的馅料,香甜之味沁人肺腑。

街面上,大家做着各自不同的小生意,而在镇上长大的孩子们也是身处福地,可以尝遍百家饭,互相交换着不同的“美味佳肴”。有一位名叫小满的女孩,从小生长在彭楼,如今在外地任教,她回忆,逛集市吃小吃是她记忆中最美好的往事,她回忆中的佳肴不仅有邻居三哥家香喷喷的红烧兔肉,谢二爷家香酥里嫩、布满了芝麻的烧饼,而且还有太旺爷爷不时赠予的小袋瓜子,二大娘家的沙甜西瓜……它们构成了她童年舌尖上的彭楼美味,绣织了难忘的童年幸福回忆。

随着年轮的推移,如今的彭楼已全部规划成有条理的商品小街,无论楼房的整体构造,还是商品牌的颜色,看上去是那么的井井有条,整齐划一。但是,昔日集市上的味道,在人们记忆里仍然是最美的。

★★★发展中的彭楼,已是今非昔比

虽然儿时对家乡的美好印象不在了,但家乡的经济发展却是翻天覆地的。原来的村庄变成了小镇,楼房连排,道路平整,过去低洼处全都填平修建了房子,村北兴建了当地最大的水库“雷泽湖”,还涌现出中药种植基地特色产业,是中国绿色药都。全镇拥有舜生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泰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欧亚发制品有限公司、美华发制品有限公司、华鲁饲料有限公司、心平纺织有限公司等50多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多户,产业涉及中药材、食品、木材、皮毛、条编、人发、地毯加工业等。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目前,彭楼地域面积达72.74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7.2万亩耕地,常住人口50000多。2019年1月4日,彭楼镇入选2018山东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名单。

经历过彭楼村历史的变迁,有乡亲编出《村歌》——

山东鄄城彭楼村,

历史悠久文化深。

清举战魁御赐集,

黄兴拜书贊学舜。

占元革命跟孙文,

创立共和利国民。

朝幹兴教育英广,

抗日救国见忠心。

怀坤太春身献国,

烈士英迹魂永存。

村民虽是多姓氏,

和谐互助一家亲。

尊老爱幼传统美,

勤勞朴实村风谆。

致富路上奔小康,

道宽路荫楼成群。

雷泽水蓝乡村美,

世代后人赞祖恩!

家乡彭楼的变化,是革命老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彭楼的思念,寄托着在外游子的恋乡梦境,更书写着家国情怀。衷心祝愿家乡更好,祖国更好。

(彭化义 )

我和我的家乡:天下的彭楼有许多个,我最爱山东鄄城的这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鄄城   豫东   山东   戏园子   菏泽   戏楼   东夷   砖雕   低洼   戏台   台子   乡亲   村子   集市   家乡   最爱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