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我1989年3月应征入伍了。刚入军营,啥事都新鲜,教育、训练、吃饭、睡觉,都想让父亲知道,书信往来成了我和家里交流沟通的唯一方式。

分到班里一周了,班长给我的微笑,排长点名的口头嘉奖,连首长给新战士的问候,周三参加营组织的黑板报竞赛得了第一名,等等,凡是经我手的事,一样不落地都进入了信的内容。邮局免费把我这份喜悦的心情,从辽宁营口送到了2300公里外的重庆忠县乡下,那里有我的父亲在等着接收远方递来的信息。

父亲收到儿子的信,就在邮局门外,呈立正姿势一字不落地读完,就像他备课那么认真仔细。喜悦挂在父亲脸上,儿子在部队摸爬滚打、力争上游的画面,一幕幕地浮现在父亲的眼前。

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见到了同族的哥哥,拉住他的手,高兴地说:“我儿子来信了,在部队表现很好,受到领导表扬了。”我大伯也非常开心,平时不爱说话的两个人,因为侄儿当兵,聊的话题还多了起来。见到学校的同事老师,父亲也会将是同样的话题从头到尾再叙述一遍。

回到家,父亲一定会借着黄色的电灯光(农村的电压经常不足),一次又一次地看儿子的信,有时还会用笔画出“重点”。时间久了,父亲会从信寄出的邮戳日期与收信日期,推算出一封信从辽宁到老家的时间,多次验证后得出结论:儿子写的信我7天就能收到。

看到信中反应训练艰苦的内容,父亲也会掉眼泪,不知道是心痛儿子训练苦,还是为儿子能够战胜困难而欣喜呢?两者都有吧!

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收到儿子的每一封信,父亲都要写回信,除了家里的事以外,还要写乡邻婚丧嫁娶的事,甚至张家和李家吵了架,都会在信中给儿子说,他要让儿子知道家和家乡的每一件事。父亲给儿子的回信,最后一段一定是鼓励的话语,“你在部队一定要尊敬领导,团结同志,勤奋工作,不怕困难,努力上进……”

在儿子和父亲的书信往来中,儿子感觉从未离开过家,减少了儿子对家的牵挂思念;父亲也感觉自己像在部队一样踏实,对儿子连队的情况如数家珍。

因经常光顾邮局,父亲和邮局的工作人员都成为了熟人。

儿子在部队的一点点进步、得到的一次次表扬,都全部进入了父亲的大脑,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一封封家书伴随着父亲渡过了一天又一天的快乐时光。他身边的朋友、同事因为经常听他讲儿子部队的事都有点不耐烦了,连见面打招呼都变成“你儿子来信了吗?”

就是这样,父亲还是不厌其烦当众读信给亲戚、朋友和同事听,自乐其中,不知其“烦”。

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第二年五月份,我们团要到驻地高坎镇施工一个月,没有时间给父亲写信了。那段时间,父亲像丢了魂一样,每天都要去邮局问一问:“有我儿子的来信吗?”甚至上午刚去问了,下午又到邮局去问同样的问题,感觉儿子出了什么大事情,20多天过去了,父亲实在忍不住了,跑去同乡的几个战友家,挨个挨个询问情况。听母亲说那段时间父亲饭都吃不下。施工结束后,儿子写信回去,父亲知道后,心情才阴转晴了,村里人都说父亲好像大病了一场。

儿子当兵了,父亲也成了一个“军迷”,业余爱好也变成了关注部队的事情,对飞机、坦克、轻武器的种类、杀伤力等情况都有一些了解。后来,父亲聊天的话题除了儿子外,他还聊武器装备的事,听得乡邻们都兴致勃勃。有的还好奇地问:“是不是你儿子写信告诉你的哟,那样会泄密的,部队要处罚你儿子的哟。”从此以后,父亲就不谈装备方面的事了。其实那些武器装备的知识,都是他从报纸杂志上自学来的,他还有一个记录军事常识的小本子呢。

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播放时电视屏幕的“雪花”多得很,画面也不十分清晰。自从买了电视机,儿子的信和电视机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只要电视里有部队方面的新闻,父亲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竖起耳朵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听,好像电视里就是在说儿子部队的事一样。

看到部队训练的画面,他都要凑近了看,把一个长相胖瘦和儿子差不多的战士,硬看成是儿子,还叫全家人来看。大家都哈哈大笑,“那么多人,啷个看得清楚嘛?”

不管怎么样,父亲只要看到电视里有军人的画面,都感觉是自己的儿子在里边。有时还刻意去寻找,看能不能在战士堆里,找出自己的儿子。后来,父亲写信的内容中,就多了关于他看到的训练相关内容,不时还提醒我:“要注意训练纪律,训练安全哟。”这些都是我们领导关注的问题。

因为要取儿子的信,父亲逢场必赶。赶场路上,只要看到穿军装回家探亲的人,父亲都要等着看个究竟,一直到穿军装的人从他身边走过,确认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又继续往前走。

不管天是否下雨,远方都有人想你,用你想不到的方式

在部队受到委屈了,遇到了什么困难,我都会写信告诉父亲。父亲的回信一定比平时多出两页,专门开导我。我们指导员都说:“小李收到信,前后判若两人啊。”收到父亲的信,我就像接受了一次教育课一样。在连队取得成绩了,那是必须要大写特写的,甚至经过都不会落下,字里行间洒满了骄傲和得意。父亲的回信一定会循循善诱引导我,正确认识成绩,找准自己的差距,争取更大的进步,那份“洋洋得意”自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言行会更加稳重。

当兵离开父亲身边三年,我都是在信中与父亲相见。

父亲的回信一直伴随着儿子成长进步,伴随着儿子的军旅生涯,直到父亲离开我们……(文/李华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乡邻   连队   辽宁   武器装备   回信   战士   部队   想不到   远方   同事   画面   儿子   父亲   邮局   感觉   方式   时间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