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军人兄弟对父亲的怀念。看一位平凡父亲在生活中不平凡的担当


在卜金宝老师朋友圈看到他和弟弟回忆自己父亲的两篇文章,特推荐给【天下爹娘】的读者朋友。文中有一个普通家庭在时代浪潮中不普通的变迁和家风,也有一位平凡父亲在家庭生活中不平凡的担当和影响,更有当代军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柔软……

两位军人兄弟对父亲的怀念。看一位平凡父亲在生活中不平凡的担当

怀念慈父

文/卜金宝

阴历腊月29,父亲的生日。写此文,献给去世近30年的慈父。

1

1988年10月14日,我接到二弟来自家乡的电报:父亲患食道癌,住院。

那时,我在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教育处当干事。

看到这份电报,我顿时不知所措。我的处长弓计来从宣传部药秘书处得知消息,要我将手头的事放下,立即回家看望老人,并叮嘱我不要着急。他接着和当地驻军领导联系,请他们给我提供帮助。

当晚,我连车票都没有来得及买,在北京站给检票的服务员诉说。她很同情,放我进站补票。

第二天一早,赶往运城人民医院病房,父亲静静地躺在那里,正在接受输液治疗。

我轻轻喊了一声父亲,立即上前握着他的手。

父亲见到我,先是一愣,说道:“宝宝(我的小名),你怎么回来了?”接着他转向二弟说:“不是说了吗?我的病不要紧,不要告诉你哥。”二弟站立一旁,无语。

在我俯身给父亲整理输液管的时候,父亲端看了我一眼,说:“你的头上都有白发了?你要注意身体。”

二弟悄悄对我说:“医生说,你父亲这么重的病,还不快给你哥拍电报,让他回来?这么大的事,我怎么敢不告诉你?”

我的眼眶里盈满了泪水。

我太了解我的父亲了,他视儿女如同自己的生命,他把儿女的前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陪伴了父亲几天,他要我赶快回去,不能耽误工作。

就这样,我回到了北京。

2

父亲做手术后不久,回到家里静养。

这年春节,我带妻儿回乡探望父亲。妻子虽在都市长大,但从小很自立,干练能干,适应性极强,人缘也特好。回到农村的家,她很快融入当地的民俗,遇门前巷里的年长乡邻,开口先叫“叔叔”“阿姨”。在家里,除了和父母说话聊天,就是不停地帮着干活。父亲的满意溢于言表,对弟妹说:“你们干什么都在磨蹭,看你嫂子,多麻利!”

儿子卜飞和二弟的儿子卜武相差4个月,正是淘气的童年,满院子奔跑打闹。父亲坐在院子里,小石桌上放着一个黑色的袖珍收音机。他一边听广播节目,一边看两个孙子左冲右突,像是看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特别的开心。

父亲悄悄叮嘱我,飞飞这样的聪明活泼,招人喜欢,要管好。千万不敢放纵。放纵,就把孩子害了。

在家的日子,父亲的心情很阳光,对生活充满信心。他为两个军官儿子感到自豪和骄傲。这时三弟以优异成绩考入军校,后来他在北京军区工作时,与张庞将军合著《东方神话》,在诗坛留下一段佳话。

春节假期过后,我回到北京。

这是我和父亲过的最后一个春节。3月4日,我接到四弟的电话:父亲走了。这天,父亲还在输液治疗。说是治疗,实际上是听天由命,因为父亲的身体极度衰弱,输液已经很困难了。下午1时许,父亲对陪伴在身边的四弟说:他想坐起来。四弟扶他坐起来抱在怀里。约2分钟后,父亲走了。

后来四弟对我说,为了儿女,父亲吃苦受累一辈子,没有享过福,但略感欣慰的是,那时家里的日子渐渐好转,父亲对自己战胜疾病一直充满信心。再就是,父亲是在他的怀里走的。

3

1989年3月4日,我亲爱的父亲走了。但他的关爱,他的音容笑貌,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打我记事起,就很少见到父亲。他在荣河汽车站当运输工人,运煤,运粮,装卸200斤的粮袋,跟着解放牌运输车在万荣、运城、侯马、临汾一带穿梭,长年累月。

后来,汽车运输公司要父亲到运城汽车站工作,那时家里孩子多,奶奶在父亲12岁时就撒手人寰,爷爷另组家庭。妈妈一人无能为力,连吃饭用水都要从100多米深的水井打水,父亲只好辞职回到生产队。

这段日子,我见父亲的时间也很有限。一早,我还没有起床,父亲就出门了,到东边的山坡割草。我在家里喂好几只羊,用来给我们兄弟姐妹换取学费。等父亲割草回到家,我上学校了。他把草放到家里,拿上一块干粮,踏着生产队出工的急促铃声,跟着社员们到地里干活。我从学校回来吃饭,他还在地里。我下午到学校,父亲回家吃饭,接着又到地里干活去了。

日复一日,父亲总是匆忙……

1971年,我14岁,从荣河初中毕业。虽处在“文革”岁月,我却因为受父亲的教诲和影响,十分用功,踌躇满志上高中,考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不料想,能否升学,村里推荐决定。荣河高中录取通知来了,没有我的名单。

我茶饭不思,一连躺在床上几天。

父亲没有呵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天天到床前劝我:“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机会的,咱们想办法。”

为生活所迫,父亲给我准备了一辆人力车。我和他一道拉石头,一连几个月。

我的家乡处在汾河、黄河交汇处,上个世纪70年代初,黄河水患频发,给沿岸百姓带来不尽的灾难和恐惧……为根治水患,政府实施治黄工程。工程需要大量石料,我和父亲加入拉石头的行列,年幼的弟妹当助手,母亲在家做饭。每天凌晨3点出发,装五六百公斤的石料,途径2个5里长的缓坡,1个30多米长的陡坡,回到家已是晚上6点。一天下来,能挣2到3元。

拉石头的日子,我和父亲形影不离。父亲给我讲他的童年,他的军旅生涯,他的坎坷,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

那段时光,艰苦,危险,充实,终生受益。

苍天有眼。万荣县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地,人们素有强烈的公平意识。那个升学的推荐名单一出,好多乡亲们不服,不停地上诉反映。相关部门顾及民意,又举行了升学考试。

借着这次考试,我进了荣河高中的大门。尽管只有两年,让我遇到了李致荣、张梦雄、陈志宏、崔光等特别优秀的科班出身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在知识海洋畅游的钥匙。

“总会有机会的。”父亲的话再次应验。高中毕业后,我到运城糖厂当了一名工人。一年后,应征入伍。

4

让儿子参军,是父亲梦寐以求的事。

父亲少年就失去父母的呵护。兵荒马乱的年代,他投靠队伍混口饭吃,给国民党二战区的一位长官当勤务兵。这位长官爱看戏,常请来戏班子演戏。几位勤务兵维持秩序,把门收费。有的时候,长官高兴,给父亲一些银元,让父亲倍感温暖。

这给父亲留下深刻的印象,队伍里长官对部属友善;队伍是个长出息的地方。他在队伍里不仅学会了接人待物,而且练就了一身本领。

一次,当地组织民兵搞射击训练。带队的人摸过几天枪,牛气得很,动不动呵斥、训斥人。

我参加了这次训练,给父亲讲了。父亲说:有什么好吹的?我当年跟着队伍行军作战,为保护长官安全。射击是枪响鸟落。说完,他叮嘱我,这事不能让人知道,我参加的是国军啊。

他说,你要走对路,你要当解放军。

那年,某部到山西“支左”,一位团政委在县里讲话,父亲回来就跟我说:这位长官讲话声音洪亮,非常有气势。一位指导员带人到荣河“支左”,派饭到我们家。母亲竭尽所能为他们做最好的饭菜。饭桌上,父亲鼓励我向这位指导员问好,和他们说话交流,看他们的言行举止……

如今,我终于实现父亲的愿望,成为解放军队伍的一员。

运城火车站送别的那天,人山人海。数百名新战友的亲人送行,有的父母含泪叮嘱,有的未婚妻恋恋不舍,有的全家抱头痛哭……

我就父亲一人陪着。他送给我一支钢笔,叮嘱:有什么不舍的?出去才有机会,争取当个排长再回来。

父亲虽如此说,他是不想让我牵挂。我也真的记住了父亲的话。

后来听弟妹们说,送走我后,父亲回到家,躺了3天。他把牵挂和思念留给了自己。

父亲的判断没有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军营,风清气正。我在连队8年,从士兵干到指导员,后来,一路遇到关爱和培养我的领导,给我提供更好的平台,调我到团、师、内蒙古军区、北京军区机关,从事组织、青年、理论、宣传工作。1993年,我有幸来到全军的权威媒体——解放军报社,一直干到退休。

腊月二十九是父亲的生日。回想起来,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很努力,问心无愧,但最遗憾的是,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太有限了。

当兵第5年,第一次回乡,见到日思夜想的父母。1974年12月,我离开家乡远赴祖国北部边陲。1978年夏,连队在内蒙古集宁的深山里搞国防施工,我给家里去信说春节回家。可临近年关,部队突然接到新的任务,所有官兵一律推迟探亲。我写信到家里,要十天半月。父亲得不到信息,接连几天冒着刺骨寒风,到村东口的汽车站等着接我。临近年关,乡亲们同情父亲的孤独和期盼,劝他说,等明年吧,今年春节你儿子肯定不回来啦。

……

一直到父亲病故,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身为父母,要想到儿女有自己的小家,有繁忙的工作,不要老想着他们打电话问候,更不要老想着他们能在身边,字里行间还是对儿女的理解和深深的爱。

我想,做儿女的是否也做个换位思考?像那首歌唱的那样,无论工作再忙,无论事情再多,也不要忘了亲情,常回家看看,听听父母的唠叨……

到了听不到的那天,除了后悔、遗憾、泪水、思念,还有什么?

我已经快30年听不到父亲的深情呼唤,只能在梦中,与慈爱的父亲相见,只能在父亲的墓前向他倾诉心声。

慈爱的父亲,若有来世,我定常回家看您,不留人生遗憾。

2019年2月2日

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家中

两位军人兄弟对父亲的怀念。看一位平凡父亲在生活中不平凡的担当

父恩如山

文/卜宝玉

今又逢父亲诞辰,独在石门,遥望故乡,无限感怀。读大哥《怀念慈父》,体味四弟真情留言,止不住泪如雨下。

想当初,父母一介布衣,身无分文,落脚荣河,何其艰难。二老起早贪黑,卖命忙碌,只为糊口。儿女逐年成长,即为最大盼头。年年劳作,岁岁欠款。每逢过年,即是过关。虽如是,仍穷尽办法,割肉添衣,扫院贴联,为我等营造年之欢乐。

四弟说,父亲之难才是真难。此语平淡如鸿,细品却如泰山压顶。相比父母之难,吾辈之难都不是难。相比父母之苦,吾辈之苦皆不算苦。贫穷如虎,能吞噬一切尊严。而在如虎的贫穷中,父亲却教会我们,寻找尊严,并尊严地活着。正因如此,我们日子虽苦涩,梦想却甘甜;屋檐虽低矮,心却比天高。母亲说,儿女如雏燕,长大了就要飞走。若非父亲教诲,飞走了也飞不远。

善良是父母赐予我们的基因。若言善,当数四弟。百善孝为先。人言久病床前无孝子,四弟却数十载如一日,用孝行破此语。套用四弟之言,四弟的孝才是真孝。我等远在他乡,无法体会。鸟大筑巢,人大分家,而我们手足天各一方,却始终情系一处,共守一家。家是人生出发地,也是最温暖的归宿。四弟是家最忠实的守护者!

黄河波涛依旧,故园物是人非。往岁贫寒之家,今日村中翘楚。惜只惜父亲英年早逝,走得太早;痛只痛父亲一世苦累,未享清福。

常在梦中与父相见,明知是梦却不愿醒来。在父亲诞辰之日,又是欲语泪先流。

父亲曾言,母亲晚年很幸福,他已将路铺好了。父亲此言,果是神畿。我们手足各自所从之业、所走之路,父亲亦若先知,早有预言。

仰望青天,怀念慈父。只望父亲如山重恩,惠及子孙后代。只盼母亲早日康复,平安健康。

2021年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北京军区   割草   运城   父亲   黄河   慈父   指导员   长官   军人   儿女   队伍   平凡   家里   儿子   母亲   父母   日子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