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为了天下爹娘】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有国才有爱,有家才有暖。祖国的安康,民生的安宁、幸福是天下爹娘的心愿。

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人,在不同的战线上,为了天下的爹娘过上幸福、快乐日子,舍小家、顾大家,舍亲情、浓国情,用自己的爱、自己的光,温暖和照亮着天下的路。这些人,是值得我们更加尊敬、尊重和敬仰的。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这份力量、这份大“家”情感,2021年,【天下爹娘】公众号特举办【为了天下爹娘】征文。

让小爱凝成大爱,温暖爹娘的心。期待大家能把更多身边的榜样推荐给我们的读者、推荐给全社会。


责任不是以年龄为界限的,担当不是以岗位来界定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点燃心的光明,温暖别人、幸福别人。

——题记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做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记旧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万振贵

文/杨旭萍

2020年12月28日,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应邀到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新寨乡旧寨村采访。

上午,在乡政府听取了县委常委、乡党委书记高跃龙代表乡党委和乡政府领导的扶贫工作总体介绍后,下午,按照分工,我前往旧寨村采访。

来接我的是村支书张从文书记。从乡里到村里,大约十几分钟的车程。一路上,张书记不停地称赞着我的采访对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万振贵。

“这后生,一来就给了我们一个天大的惊喜。把我们近几年的扶贫材料,理了个门儿清,简直就是精准扶贫的‘活电脑’啊!这后生,就是一个肯干实事的后生。年龄不大,责任心强,能吃苦,能担当,是少有的优秀青年。”

在张书记赞不绝口地夸奖中,我勾勒着我要采访的主人翁。

说着说着,十几分钟就过去了,车子在一排平房前停了下来。“到了,这就是村委会和扶贫工作队的办公室。”

“活电脑”的真面貌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午后的阳光斜射着穿过窗户照在办公室地上。这是新寨乡旧寨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办公室里,一张很大的办公桌,整齐的椅子次第摆放,墙边站立着好几个文件柜,各种档案材料整整齐齐地排列其中,像一群守卫扶贫的卫士,这是多年扶贫工作的见证。办公桌不远处,一个小小的洋炉子就是这个有两间房大的办公室里唯一的取暖设施。炉火不够旺,屋里有点清冷,但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端坐电脑前,似乎丝毫不觉寒冷,他的面前摊开众多资料,不时地看看资料,敲敲键盘。

没等张书记介绍,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你就是万振贵?”听到我的问话,他才停下手头的工作,满含歉意地点头笑笑,似乎为刚才没有注意到我而略显不好意思。当我说明我前来了解他的扶贫工作时,一边说:“没什么可说的,没什么可写的。”一边赶忙烧水泡茶,憨憨地真诚、满脸羞涩谦虚的给了我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尽管我说不渴,他还是手忙脚乱地忙活了一番,为我泡上一杯茶水,淳朴的乡情让我顿时产生一种暖暖的敬意和亲情。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乍一看,俨然就是一个在校大学生。我好奇他的年龄,“我是1993年出生的。”我真不敢相信,如此年轻竟能担当旧寨村130户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眼前的他,和张书记的描述似乎有着不一样的差别,这更加剧了我的疑惑和好奇。一身笔挺的深蓝色工作服架在他清瘦高挑的身躯上,略显宽松,“万振贵”一个体现他工作岗位的小小的工作牌端端正正地挂在胸前,醒目耀眼,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万队长……”“还是叫我小万吧。”我刚一开口,就被他打断了,他纠正了我的称呼。一种亲切的暖流在简单的称谓里,滋生在我的心头。

2017年,万振贵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一毕业,他就在五寨沟管委会这一公益性岗位上服务了整整一年。一年后,通过山西农信正式招聘考试,于2018年6月考取了五寨县农商银行的工作,正式上岗时间是这年8月份。但天生勤快的万振贵闲不住,在6月份就提前上了岗。村支书张从文书记介绍说,他一上岗就参加了单位的对接扶贫工作,来到了旧寨村扶贫工作队,“要想做到精准扶贫,就要把村里的情况和扶贫对象摸清楚,才不至于走弯路,扶不准。”面对纷繁复杂的扶贫资料,他首先从核实情况,归类整理入手。从2014年到2018年整整四年的130户扶贫材料,按照五寨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制发的综合性资料、贫困户资料、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模板进行整理。当时驻旧寨村的扶贫工作队,每天有五六个帮扶责任人入户了解实际情况,他们记录的所有贫困户的相关数据,万振贵都逐一归类并录入系统。看似小小的数据,却是相当庞大的数字工程,繁琐、复杂、凌乱、模糊,给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尽快进入正常有效的扶贫工作状态,他经常连续加班加点整理材料,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加班是常有的事。 “我们这个扶贫资料的活电脑啊,真是详细,只要你问哪个贫困户的情况,他立刻便能说出来。”张书记笑着评价他。他不仅主动承担贫困户电子化信息的录入与管理,而且每天上门走访自己承包的贫困户,哪家的实际生活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早一天核准资料,就能早一天做好扶贫,做好精准扶贫。”对于如此高负荷的工作,万振贵从不言苦。“我也是农村孩子,知道贫困的艰辛。现在党和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机会,早一天脱贫,群众就早一天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才最开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只有二十七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境界和视野高度。但是,他确实像一棵大树,站在我的面前。

扶贫工作没小事。

村民亟需的,就是我们要帮扶的。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万振贵作为五寨县农商银行新寨支行的一名工作人员,既要做好自己单位的本职工作又要兼顾好扶贫工作。五寨农商行领导高度重视,书记白丽光、行长高培荣,多次深入旧寨指导帮扶工作,关心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生活,鼓励大家集中精力抓好扶贫工作。万振贵以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负领导的重托。他常常忙到顾不上回家,吃住在村里,有时候一连就是好多天。

今年疫情期间,万振贵和旧寨村委会的张书记、杨主任,还有驻村扶贫第一书记高书记从正月初四就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到贫困户家里宣讲防疫知识,送去口罩和消毒用品,了解并解决每家每户的实际困难,对于防疫意识不强的村民多次上门规劝,对于有恐慌心理的村民进行耐心安抚。他和村里防疫工作人员每天轮流在本村路口坚守防疫岗位,一连两个月,风雪无阻,严查每位进出村的村民,杜绝外来人员入村,最终取得抗疫成功。

作为扶贫工作队普通的一员,万振贵想贫困户所想,急贫困户所急,真正走进了帮扶对象的心里。村民李飞家两个孩子上大学,经济十分困难,每到开学时,一家人都犯愁一万多的学费,向亲戚和村人左挪右借,好不容易凑够学费,又为两个孩子的生活费一筹莫展,全家人省吃俭用也难以供给两个孩子上学。万振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助李飞用产业扶贫资金买来一辆四轮车,用来耕地和收割庄稼。又帮李飞通过相关部门申请小额免息贷款,建起了养猪场,现已扩大了养猪规模,已有四五十头猪,经济收入可观,真正做到了扶贫扶志。诸如此类的还有养牛的李贵如,在万振贵的协调下贷款买来三头牛,除了地里的收成也有了点养牛的收入,日子逐渐好转起来。

跟随村支书张从文书记去了几户贫困户家庭,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万振贵为“小万”。提起万振贵,所到之处的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万振贵的工作做得好,做到了他们的心里。“这后生,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张二先和顾大贵家的窑洞有了裂缝,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万振贵了解实情后,主动承包工作,立刻拍照,准备资料,向乡政府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后经过住建局和乡政府分管危房改造的郭乡长具体核实为危房,马上拨款一万四千元。之后,万振贵又帮他们联系盖房子的建筑商,包工包料,没多长时间,两家的房子盖好了,现在都住在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再也不用为危房过提心吊胆的生活了。“多亏了小万这后生。要不是他忙前忙后,跑上跑下,我们哪能这么快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娃,了不起!”两家人的感恩溢于言表。

“只要贫困户有事,无论大小,他都牢记在心,想方设法落实,帮助解决。”在张从文书记看来,年轻的万振贵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耕牛,奉献,奉献,从不厌倦。“扶贫工作没小事。村民亟需的,就是我们要帮扶的。”万振贵每天都要去贫困户家里走访,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方才放心。他亲自拉着残疾的顾大叔等三位村民去残联办残疾证。他帮好几个考上中专、大学的孩子申报雨露计划,整理申报材料,落实每年三千元的资助。他为患大病的贫困户杨永兴、秦英、李俊等落实医疗报销。浇地的农田里,秋收的打谷场上,大雪后的街道上……到处可见他和贫困户一起劳作的身影。他往往能在贫困户需要时雪中送炭,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他把让130户贫困户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一重任扛在肩头,把温暖留在每个受助人心中。

给群众感召,给群众力量。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万振贵一直以来为贫困户所做的一切,五寨农商行党委怎能不看在眼里,2019年10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20年5月,他又担任了驻旧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要求高了,担子重了,我的压力也大了。但是我决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信任与栽培。我今后的路还很远,很长,需要我不停地努力,不断前行。”万振贵谦和中满含自信地谈着自己的感受。

“你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吗?”我突发奇想地问,觉得万振贵这么年轻有为,肯定有他信奉的“真理”。

“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担当,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责任。我愿意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党员。”简单的话语,朴实的语言,坚定的诺言,坚实的责任。万振贵的这颗燃烧的火红的心,深深地感染了我,在这个极其寒冷的冬天,给了我夏日般的温暖。

“是党员,就要做一面旗,给群众感召,给群众力量。”万振贵如此说也身体力行地去做。

旧寨村是农业资源丰富,农业条件得天独厚的大村,全村百姓的生活全靠每年的农作物收成。今年年初旱情严重,村民耕种时雨量极少,一场短暂的春雨后,村民抢种的各种庄稼却又在上苗期遇到了大旱,村民们心急如焚,眼看着今年的收成无望,生活没有了保障。万振贵看到每位村民脸上的失望,听着他们的叹息,心情异常沉重,“得想办法帮村民度过难关。”他和各位村领导向新寨乡政府反映旱情,乡政府的张小军乡长高度重视这一情况,鼓励乡干部集资,为全乡每个村购买了两套喷灌设备,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旧寨是个大村,两套喷灌设备显然不能满足1600亩农田的浇灌需要,为了村民的生计,他又不辞辛苦,迅速行动,精准发力,找乡政府领导协商,为村里多争取了一套设备,和村民一起浇地,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全村的旱情,保证了农户的稳定增收。在这期间,万振贵更是深入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决战旱情,抢夺时间。从早到晚,街道村落,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经常是在村里一待就是半月二十天。“是党员,就要把对党的忠诚和诺言,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万振贵用汗水和行动,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党的承诺。

小爱要为大爱让路,亲情要为国情让路。

他是一盏扶贫路上的街灯

万振贵是75岁的奶奶九个孙子中最疼爱的孙儿。平日里,每个周末,他都要买好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以及降压药去看望奶奶。很多时候忙于扶贫,他半月二十天也顾不上回城里的家,更无法抽身回村看望奶奶,有时候忙到连抽空打个电话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他说有一次,一个多月没有看望奶奶,奶奶看到日渐消瘦而疲惫的他都心疼得直叹息,一再嘱咐他工作的同时注意身体,每次走时一直送他到村外,含泪送别,依依不舍。

万振贵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有干劲,肯吃苦,有思想,不流俗。“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年初,伴随着全国各地疫情的紧张防控,恰逢万振贵坚守在旧寨村路口的防疫岗位上,他的母亲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两只脚肿得穿不了鞋,走不了路。他很想陪母亲去外面的大医院好好检查一番,及时医治,无奈自己抽不开身,只能由父亲陪同母亲在县城医院进行了检查,稍有好转,但行走依然受限。本计划疫情防控的紧张期过后,再带母亲去北京检查治疗,哪知又遇到旱情,之后又是不间断的扶贫工作,一直未能成行。母亲的双脚现在依然浮肿着,举步维艰,而今年的春耕到秋收,几十亩地只能落在父亲一人肩头。父亲忙于农活还得照顾母亲,一年下来,苍老了不少。母亲生病的同时,妻子怀孕了,万振贵只能通过微信视频说几句关心的话语,妻子好几次产检都无法陪同,说到母亲和妻子,他的语调低沉,面容凝重,内心深深的愧疚几乎使他禁不住哽咽。“但是,没办法啊,小爱要为大爱让路,亲情要为国情让路。选择了这条路,选择了责任,就要坚定地走下去。”

万振贵心中装着家人,更装着旧寨村的每个村民!这就是一个90后年轻人的清澈之心,火热之情。

临走时,万振贵抽空开车送我们到新寨乡政府,还为顾不上送我们回城很是过意不去。

回乡里的路依然是那条去村的路。去了,回来。我的心不再疑惑,我的希望不再漂浮。我看到了扶贫攻坚新一轮的光明。这条路,变得更加坚实起来。

万振贵只是党和国家扶贫攻坚路上一个普通的党员,一盏普通的街灯。可是,正是他们身上的担当,他们肩负的责任,他们心灵的烈火,给了我们的国家崭新的力量!

一首小诗,献给那些像万振贵一样,为扶贫攻坚工作努力奉献的勇士们。

街 灯

扶贫攻坚的路上

一盏,一盏的灯

照亮着

远方,希望的光明

党指明了方向,指明了

我奋斗的航程

我愿做一盏小小的

小小的街灯,点亮

我心里的百姓,和

他们的心灯。我

要把青春的使命

播种,和他们一起

奔向希望,和

希望的黎明……


做一盏街灯

不负党的嘱托

踏上扶贫攻坚的路

汇入巨浪洪流之中

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

杨旭萍,女,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第二中学教师,喜欢文学,常在教学之余,畅游于语言文字中,散文与诗歌多发表于《山西日报》《辽宁青年》《星河》《故乡文学》《清涟》等报刊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街灯   工作队   贫困户   旱情   乡政府   危房   爹娘   防疫   精准   村里   村民   书记   路上   母亲   工作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