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大学新生开学,全家上阵,不管距离有多远,路上多辛苦,父母都会把孩子送到校园。

帮孩子背很重的行李,忙前忙后、打扫卫生、铺床叠被。

这时候孩子在干什么呢?

坐卧一隅、独处一处,手机不离手,连麦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仿佛这是父母的开学,不是自己的。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不难发现,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养成了孩子心安理得的心理。

父母害怕孩子吃苦,事事亲为,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错,但却忘记了孩子还小,三观心智还未成熟。

此时在她们应该形成独立意识的时候,无事可实践,没办法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就很难积累人生经验建立高品质品格。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

一步路、一道坎、一个微笑、一个蹲起......

这些都是父母无法替代的经历。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因为很多日常琐事都会被爱子心切的父母代劳。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的生活看似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然而他们的成长潜能却一直被压缩,生存技能等逐渐弱化甚至没有。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在13岁时,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公认的“神童”。

在大学4年里,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一直都在学校陪他。

魏妈妈说,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所有的家务事情她都自己做了,包括给魏永康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

为了不耽误永康吃饭的时候看书,他读高中的时候,魏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然而就在魏永康17岁这一年,他考上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

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因为魏妈妈不能跟在他的身边,他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最后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生活,那么长大之后的他就很难适应和自立于社会。

父母要牢记,有些事,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经历。

因为只有经历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面对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过度保护,其实是害了孩子。

孩子还小,父母的全权代理只会让孩子难以懂事,更加依赖父母。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主见与安全感的原因。

因此,习惯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应该放弃过度保护,要明白,过度保护其实就是溺爱!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放弃过度保护孩子呢?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首先,父母要学会减轻焦虑心态,学会放手引导,鼓励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比如,可以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房间,整理自己的衣柜;出去旅游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规划路线,准备自己的行李等。

其次,与人交流,学会正确育儿。

我们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没有经验也是人之常情。

我们可以解开封闭,多与亲朋好友等交流育儿知识,也可以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意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不足,学会科学育儿。

父母要学会放下过度担心,卸下过度保护,应当让孩子学会承受生活中的考验,学会自我管理、调整、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爱孩子,就不要过度保护

作为父母,我们保护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一生顺遂,少受伤害。

然而却独独忘记考虑,如果孩子没有生活技能、毫无挫折经历,就无法成长为拥有优秀性格品质的人!

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从此刻起,放弃过度保护,让孩子在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高能物理   永康   无事   孩子   目的   都会   行李   意识   事情   父母   独立   能力   妈妈   经验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