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游戏在很多家长心里就像是洪水猛兽。

孩子自控能力差,极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孩子是非观念不全,在游戏里打打杀杀不利于性格的成长;孩子没有金钱的概念,很容易被游戏诱导充值消费……

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家长们不知道如何是好,开始明令禁止,针锋相对,然而换回来的却是孩子更为激烈的反抗。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呢?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爱玩游戏这件事呢?

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在小善看来,游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妖魔化”,父母过于专制的禁止反而更恐怖。

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边看着他,现代生活也难以完全脱离手机电脑等智能产品,孩子作为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父母越阻止,孩子越叛逆。

对于孩子玩游戏,就像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家长不要阻止孩子玩游戏,因为游戏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电子竞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当的体育项目,它和篮球、足球、围棋等运动项目一样可以培养孩子思维、反应、团队等能力。

而且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有一个爱好对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哪怕这个事情是玩游戏。

人生很苦,如果没有这些可以让人快乐的爱好来续命,那孩子的人生该有多乏味啊!

游戏是一种放松方式,只要不沉迷其中,游戏对孩子来说,利大于弊,当他感到孤独的时候、当他难过的时候、当他努力前行感到累了的时候……

游戏就是他在这个世界快乐的源泉,人要找到能让自己保持快乐的事情,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苦。

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游戏不恐怖,家长要禁止的不是孩子玩游戏,而是孩子沉迷其中。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一但沉迷都是危害。

要防止孩子沉迷游戏,首先要找到孩子沉迷的原因。

1.爱玩游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

大多数爱玩游戏的孩子,都是孤独的,他们缺少父母、朋友的陪伴,所以才会沉迷其中寻找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快乐和满足。

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甚至是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当孩子心理得到满足之后就不会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了。

2.爱玩游戏的孩子需要父母做榜样

很多父母禁止孩子玩游戏,自己却每天离不开手机,整天拿着手机刷抖音。

只有父母做好榜样,脱离手机的掌控,才有权力指责孩子的沉迷。

3.帮孩子找到更有趣、更多的兴趣爱好

多带孩子去做一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陪孩子观察蚂蚁搬家、带孩子一起去爬山、或者培养孩子某一项运动爱好。

一个人的爱好越广泛、见识的世界越大,越不容易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

孩子因为游戏,成绩下降,性格转变:游戏,真的那么罪大恶极吗?

所以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小善认为不应该过度禁止,而是从其他方面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了解,给孩子带来更多爱好。

不要担心游戏毁了孩子,很多时候家长害怕游戏,是因为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心理在作祟。

因为害怕游戏影响孩子,而替孩子焦虑,于是禁止孩子玩游戏,最后得到孩子的反抗,家长却认为你看,果然游戏影响了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人生很短,有时候适当地放手,会让孩子未来的路走的更好。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就是他的糖,要用这些甜的东西犒劳自己,才能承受那些苦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性格   孩子   罪大恶极   游戏   传说中   不能自拔   榜样   害怕   有趣   家长   父母   事情   成绩   恐怖   人生   快乐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