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颁奖词

他是同事眼中的“才”爸,是儿子心中的“好老师”“好哥们”。十多年如一日,他把“培养”变为“陪养”,“陪”出了“3个方法”、“2个秘诀”“1个标准”,用贴心的陪伴,谱写了一曲简洁而深邃的父爱之歌。他,就是新父母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厦门市家庭教育讲师周才发。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我是一位二次生命的“白痴奶爸”,每天要吃四餐。且第四餐很“挑食”,只读家庭教育类的书。我特别热爱家庭教育,平常走路、吃饭、洗澡、睡觉都会想着家庭教育。我叫周才发,因为姓名中间有个才字,所以我给自己取名为“才爸”。

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爱!但是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困惑:第一,我想陪伴孩子,可是却没有时间?第二,我想陪伴孩子,可是有时间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陪?

“才爸”这十多年发现其实“陪”养孩子是那么简单与快乐!我说的“陪”养是陪伴的陪,陪着养。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从2008年开始,我每天早上5点09分起床,煮早餐、拖完地板后,6点叫儿子起床,我们一起做家务、一起晨练、一起晨读。每天白天、晚上我会挤出2小时左右时间,学习家庭教育的书籍。从儿子3岁开始,一年365天每天如此,至今已十多个年头了……

故事1:“做家务是孩子的权利!”

每天早上儿子6点钟起床,刷牙洗完脸后,接着给两边的阳台的“洗脸”,给阳台洗脸的习惯同我与他的这段话开始。“孩子,你已经慢慢长大了,爸爸妈妈不能剥夺你做家务的权利,你与我们大人一样,可以拥有扫地、洗衣、做饭等等的生活权利,因为这些是你独立生活所必须的生活本领。”

我一直不太赞成用金钱来做教育的纽带,比如说:洗一次餐具一块钱,拖一次地板五角钱……这就变成了赤裸的金钱交易。自从我告诉儿子做家务是他的权利后,便时常看到阳台上他扫地、洗衣服的身影,厨房里常常出现他切菜、洗碗的身影。

儿子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晚上,我回到家,儿子不允许我和太太踏入厨房半步,一碗简单的面条,从前期食材准备、中期烹煮、最后的摆盘上桌,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统一、康师傅、白家……,虽尝过很多品牌的方便面,味道也都很好。但尝过那晚看似简单却有特别味道的面条,我才知道啥品牌是心目中的第一品牌---100%纯正孝心牌。

其实很多孩子是想争取做家务这个权利的,只是我们做父母的可能会不让,比如可能会担心他学习已经够累,可能会担心他不小心把碗筷打碎,可能会担心他洗完后碗筷还油油的等。孩子当下好像是受益者,减少了很多劳作,但是事实上是我们捆住了孩子的翅膀,等他长大了隐患就会显现,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孩子生存的权利,他会特别可悲。

故事2:“父母在孩子面前犯了错,怎么办?”

做家务结束后,大约6点20分,我们开始一起晨练。

我们每天晨练项目很多,有跳绳、打羽毛球、踢足球等。跳绳,从最开始的单次二十来下,在他幼儿园中班时练到最高记录单次551下。打羽毛球,我们从最开始的来回二三下,练到目前最高记录来回266下。踢足球,小家伙从碰不到球到现在运、控球自如……

有一天晨练,与往常一样,我们在小区的中庭踢足球,踢着踢着,一个“旋风飞球”砸在了一辆丰田轿车的后视镜上,看着地板上的足球和后视镜,我们俩站在那儿大约发愣了几十秒钟,后来我们立即回到家写了一封道歉信。在陪养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孩子面前犯了错,怎么办?

如果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大人自己犯了错没有意识到,或以为孩子没能发现,当作没有发生过。可是孩子的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他们时刻在观察自己父母的一言一行。

如果遇到,我们应认真地对孩子说:“对不起,我错了!”因为如果作为父母都不承认错误的话,那么孩子长大后也很难从他的口中听到:“对不起我错了。”

故事3:“古诗是孩子的晕车良药!”

晨练结束后,大约6点40分,我们开始一起晨读。

陪伴孩子十多年的晨读,我们从最开始的绘本,继而学习《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国学启蒙读物,近几年学习《诗经》、《论语》、《道德经》等古籍经典。

我们一起品读的古诗,古诗便不再只是古诗,那古诗是什么?古诗是他的晕车良药!每次坐公交车,他会头晕,我们就开始玩背古诗比赛的游戏,比着比着,他就精神起来了。有一次我们去集美,下了车沿路继续PK,走着走着,到了龙舟池,他突然吟出:一道残阳铺龙舟,半江灰灰半江红。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我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问他:“孩子,什么时候你向白居易偷学的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是罗马就是这样一天天建成的。” 教会孩子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工程。

故事4:“数学课?一碗热乎乎的水饺”

书本、大自然都是很好的老师,到底谁是最好的老师?我和孩子常常在探讨着这个话题。

在儿子读一年级时,我与他分享了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儿子常常问我道德是什么?我告诉他:“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等你慢慢长大了,你就能找到答案了,比如懂得付出、懂得感恩……”

儿子读五年级时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很用心地在课堂上奖励了他一碗热乎乎的水饺,老师说是因为他读到了孩子与90岁房东老奶奶这五年的故事被感动了。

那是2011年的春天,我们在儿子就读的实验幼儿园旁租了套房子,第一次与房东老奶奶打交道,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老奶奶与一个患病的儿子相依为命,俩母子生活很不容易,我在心里面告诉我自己,一定要为奶奶做点什么?

有一个周末,太太煮了一碗肉丸汤端去给奶奶尝尝,当我们进门看到她老人家的一瞬间,我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奶奶90岁了,背已经驼成标准的90度,她行动又不太方便,行走时要靠一条绑绳的塑料凳子来挪步,她老人家正在用劲地擀饺子皮,那天天气又不怎么炎热。但是奶奶已经满头大汗,她身上的外套已脱了下来搭在那条绑绳的塑料凳上,她身上那件市场上已很少能见到的白色的的确良衬衣也湿透了,她包好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排了一菜板。或许是投缘,奶奶停下了手中的活,和我们聊了起来,聊她老伴还健在的时候她的幸福生活,聊她的家人,聊……当她聊到开心事时,她脸上露出了笑容,有时还会像小孩一样发出咯咯的笑声,当她聊到伤心事时,她会一直叹气,有时还会发出呜呜的哭声。6岁的儿子凑到我的耳根问我:“老爸,奶奶为什么时哭时笑?”

2012年的夏天,儿子幼儿园毕业了,我们的新房也装修好了,有点不舍地离开了那个出租屋。往后的日子里,当我想起老奶奶时,周末时光我就会带上儿子去看望她,每次同样津津有味地听着奶奶讲着她的故事……每一次儿子都还是会凑到我的耳根问我:“奶奶为什么时哭时笑?”

2016年有一个周末我们去奶奶家,很凑巧,95岁的奶奶又在擀饺子皮,看到我们,她又停下了手中的活,和我们聊了起来,11岁的儿子这次和往常很不一样,他没有起来在阳台上走来走去,坐着的凳子也没有发出吱吱的声响,他听得很入神,从他的坐姿、他的脸上看出他找到了些许“道德”的答案。

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周边的人、周边的事,就会发现原来真的有很多人需要帮助!就像从2011年到2020年,奶奶从90岁到99岁,每一次听着奶奶的故事,感受她的哭,感受她的笑,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才爸“陪”出了“3个方法”、“2个秘诀”、“1个标准”。关于陪伴,前面提到很多父母的两个焦虑、疑惑:想陪伴孩子没有时间,有时间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陪?或许这“3个方法”、“2个秘诀”、“1个标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两个困惑。

如何陪伴?---“3个方法”

“3个方法”:每天拥抱3秒钟、倾听3分钟、陪伴30分钟。

1

3秒钟的拥抱

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有时一个深情的拥抱即能传递爱的讯息。拥抱会让你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感与安全感,这种无声的陪伴是言语表达无法替代的。有时候下班回到家,当你抱起孩子,他与你脖子相贴的那一刻,那种感觉是不是会让你一天的疲惫感瞬间消失。

生活中,当遇到开心事时,一个深情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力量。比如当孩子做了好事,当孩子改掉了一个小毛病时,拥抱可以超越称赞。当孩子不开心、委屈的时候,一个深情的拥抱有利于缓解孩子的沮丧情绪,给予孩子安全感。

2 3分钟的倾听

倾听是我们和孩子沟通的真正开始!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嘴巴和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的。倾听切忌敷衍了事、心不在焉。比如孩子在和你说话时,一定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脑袋瓜中的其它思考,全身心地倾听孩子和你说的每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全身心地倾听,孩子是能感应到的。一次、二次、三次,慢慢地,慢慢地,孩子的心门很可能就关上了,以后你想再打开他的心门,这把钥匙相当的难配。

3 30分钟的陪伴

动的陪伴,比如一起运动、一起游戏。大家都知道运动的好处,但坚持运动的不多。另外我们大部分即使运动,或许只是简单肢体层面的动,很少涉及深层的运气和全身心的放松,实际上这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运动对于我们锻炼身体有时是反作用的。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机器,里面的五脏六腑能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修复,就看我们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涉及到深层的运气和全身心的放松。

静的陪伴,有一个词听起来有点刺耳,不过是家庭教育很好的方法,两个字--“闭嘴”。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曾经对1000名11-17岁的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烦父母唠叨。所以说“闭嘴”是很好的“不教之教”。我们可以想一想,平常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你会不会站在旁边,一会儿说:“这个写错了”,一会儿说:“这个字写得不好,擦掉重写”,这些都是严重的干扰,没办法让孩子专注地做作业。孩子在写作业,我们可以拿一张报纸或一本书,这里也提倡下,我们父母最好手上一直有一本正在读的书,活到老,学到老。

陪伴没有时间?---“2个秘诀”

其实这2个秘诀很简单,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做到。

第一个秘诀:只要我们早上闹钟提前三分钟、五分钟(每天3分钟,每年1095分钟,18年19710分钟)每天一点点改变,孩子一定会有一大步的改变。只要我们坚持,每天3分钟,这19710分钟一定会有神奇的力量。

第二个秘诀:周末怎么陪,生活化的陪伴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周末的闲暇教育很重要!周末不一定要带着钱,不一定要绞尽脑汁计划游玩路线,有时随性坐上一辆公交车,沿途的风景不一样,发生的趣事都不一样!

我和儿子很喜欢钓鱼,当然前面一两年钓鱼经常空手而归,但是过程还是很开心很快乐。经过几年的钓鱼体验,现在他凭手感大概就能知道一竿有几条鱼,鱼有多大。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是用七星钩钓小鱼的,我们钓鱼不需要带浮漂,也不需要鱼饵,用什么呢?就是带上几个苹果,苹果吃完后,把苹果核当成饵料。

有一个周末去钓鱼,那一天,刚开始鱼不怎么上钩,儿子说他要体验一下姜太公钓鱼的乐趣,愿者上钩。他先甩了鱼竿,然后就向我要了手机,去一旁开始看我是演说家的视频。过了十来分钟,他提起了竿,一竿五条浪里白条把他乐坏了,他笑得连嘴巴都变了形,他的开心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当下的愉快记忆已经流进了他的血液,流入了他的骨子,烙在了他的脑海。说到愉快记忆的画面,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一个人不管在哪个阶段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只要他的脑袋瓜里头有储存足够多的愉快记忆画面,可以随时调出一两个,他就可以回到平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这就是真正的自愈。每次在小学场做讲座时,蛮经常听到校领导说,担心个别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说要跳楼的,有上课时一直拨自己头发的等各种现象。希望更多的父母记住闲暇教育,记住愉快的记忆画面,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陪伴是否有效?---“1个标准”

不完整的运动对锻炼身体有时是反作用的,陪伴也是一样,如果不是有效陪伴,有时也是反作用的。那么什么是有效的陪伴呢?1个标准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评估专家,可以很轻松地知道你的陪伴是否有效?

陪伴不是说父母在孩子身旁就等于陪伴孩子,而是在一起的时候,让孩子感觉到快乐、安心。如果在一起是不开心的,那么陪伴是反作用的!包括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我很认同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当我们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我们大人的心是平和的,孩子的心是安的,那么才是有效的。如果你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他都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相信说再多也是无用的。

一个人的教育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那么家庭教育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个人浅见,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用最平常的方法“陪”养出一个正常的孩子。我常常对儿子说:“每天进步一点点,做更优秀的自己”,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比别人优秀”的孩子,而是“陪”养“与别人不一样”的孩子。

“陪”养,就是应该回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让爱流动起来!

爱孩子有时候其实很简单,简单的只有两个字――陪伴!陪伴!陪伴!

如果时光倒回40年,那时的我3岁,那时的我最想对爸爸妈妈说:“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现在的我是一位15男孩的父亲,我最想对儿子说:“我需要你,孩子!你是上帝送给我学习爱的最好的一份礼物!”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推荐信一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2017年公司年会上,“才爸”的一首诗朗诵感动了我,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伙伴。

“感恩遇见最美,五四青年,五四行之,汉字兴亡,我的责任!是‘每日一练’开启我的读书摘抄笔记模式。字强不息,每日一读。2015.05.04-2018.02.08,从第1天到1012天,家庭教育书籍的摘抄笔记,从第1本到53本,笔记本的厚度从1张0.1mm到1377张的137.7mm。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2020.05.04,公司五周年庆,“才爸”同公司“共呼吸、共成长”了五年,他的每日一读已坚持了1828天,读书摘抄笔记累计到118本。

“才爸”对家庭教育的热爱、坚持,值得我们每一位伙伴的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

中国新父母,身上一定有不同的闪光点。“才爸”的坚持就是一个特别难得的品质。期待他能成为中国新父母,做更多父母、孩子的榜样。

推荐信二

“才爸”给我的最深印象:爱学习。

每天早上翻看朋友圈,总能见到“才爸”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最近看到他已第六遍学习《道德经》,或许是读书多遍,有时同他闲聊,他会突然蹦出一句老子李耳的言语。

在公司上班,有时经过他的位置时,我会调侃;“哪天您的这些家庭教育‘宝典’压垮办公桌,一则小心您的双脚,二则准备赔偿公司财产。”他的办公桌上,堆着一摞摞的书,除了一个鼠标、一个水杯有它们的地盘,其余的都是书。

还有他很谦虚,经常向同事学习。有时他向我“讨教”家庭教育的文章创作,我常说:“饶了我吧,我还没结婚呢。”他总是笑着说:“每个人都是他的老师,他还经常向他的儿子讨教呢。”

生命影响生命,期待爱学习的“才爸”能评选为中国新父母,影响更多的父母和孩子。

孩子自述

我的爸爸是个“好老师”。有问题,找老爸总没错,他一般不会告诉我答案,可是他总能给我信心和灵感。

我的爸爸是个“好哥们”。我最喜欢周末和老爸去“探险”,每一次的体验、每一次的经历,似乎都历历在目。

我爱我的“傻”老爸。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END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新家庭教育研究院

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我需要你,爸爸妈妈---十多年如一日的“陪”养|新父母人物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父母   反作用   可能会   老奶奶   古诗   家庭教育   事迹   秘诀   奶奶   权利   爸爸   儿子   周末   妈妈   人物   孩子   时间   方法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