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

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

很多父母都发愁自己的孩子缺乏主动性,每天生活很懒散,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人催促。

那么究竟该怎么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呢?我给你三点建议:

一、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性

如果想让孩子拥有主动性,父母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想办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主动性的前提。那么,该如何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兴趣呢?

首先,兴趣与好奇心密不可分,好奇让孩子产生探究的兴趣。所以,当孩子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现象表现出好奇时,父母就要注意了,一定要鼓励他们探究真相和发掘原因,让他们的好奇转化为深厚的兴趣。

2015年3月26日,《重庆日报》刊发了父母为孩子代做动手实践作业的报道。春季来临,许多小学校园开展了针对小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或布置了相关动手实践的作业,这些“作业”包括:做调研报告、制作PPIT、画思维导图、做手抄报、设计布袋等。学校布置这种新型作业的本意是开拓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但是,有些家庭却出现了大人为孩子代劳、父母帮助孩子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

比如,一个小学生的父亲,从事媒体工作的廖先生,忙到深夜十二点多,才帮助女儿完成一份漂亮的手抄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帮孩子完成作业了。”廖先生讲,女儿小学一年级时,就有过制作手抄报的家庭作业。第一次,他指导孩子完成了手抄报。但到学校—看,其他同学的手抄报鲜艳夺目、排版精美,女儿自制的简陋手抄报被同学们嘲笑了。这一次,廖先生总结经验,自己一手包办。他在单位里排版,并揣摩儿童心理,制作了富有童趣的手抄报。结果,廖先生女儿上交的手抄报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些为孩子代劳的父母显然没有理解学校的用意,也没有理解孩子的实践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实践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是对眼界的开阔,是建立勤奋感、避免自卑感的重要途径,他们实践活动的成功与否对自己的心理影响很大,父母需要从实际出发给予其指导和帮助,在心理上给予其关注和关怀。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的想法更为奇特,他们的实践活动也需要与未来的发展有更多联系,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其次,父母需要对孩子的实践活动保持平常心。不能抱有太过功利的态度,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内在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否成功,父母都需要给予尊重和理解,让孩子拥有一个自己认识世界的通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同时,父母要给孩子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和动手的机会,如果家庭和学校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行动的欲望,这不仅能开拓孩子的思维,还能加强他们对书本知识的转化,加深记忆和理解。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特别重视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就是不明白,或者在很多时候,大人讲的话孩子听不懂,孩子特别需要的其实是一种体验,亲身的体验。孩子不能光有一些间接的经验,更需要有直接的经验,这种直接的体验对于儿童的发展意义重大。

如果大家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可能在教育中有一个缺陷,就是跟孩子说的特别多,让孩子体验的特别少,所以他不明白很多道理。要多给孩子一些体验,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要敢于放手,培养自主性

在这里,我特别想分享我的朋友、儿童教育专家胡萍的教育心得。她对于孩子自主性和探究性的培养让我感佩。我与胡萍第一次见面是在深圳,虽然是初次相会,却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我们自然聊到各自的孩子。说实话,任何人养育孩子都是一种历险,儿童研究者也不例外。

说起儿子,胡萍容光焕发,因为她儿子刚刚被剑桥大学生物系录取,作为母亲,她有充分的理由骄傲。但是,最让我好奇的不是剑桥,而是她儿子经常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总是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成果代替。在去剑桥大学面试的时候,她儿子除了生物研究报告,居然带去了自己做西餐的图片集,并且因此受到剑桥教授的特别欣赏。

各位朋友想一想,一个不完成作业却着迷于生物实验和做西餐的孩子,如何面对高考?又怎样折磨着父母那颗万般担忧的心?虽然我初识胡萍,却因其过人的勇气与坦诚而备受震撼。

这样的孩子是不可复制的,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不好好写作业,却总是着迷于做生物实验和做西餐,你肯定要担心他怎么应付高考。仅凭这一点,我就对胡萍肃然起敬,因为她具备很多父母没有的勇气和远见。

很多父母认为,“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但胡萍不这么看,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格外珍视他的兴趣发展。在儿子一岁的时候,胡萍就发现他迷上了玩手电筒,甚至一次能玩一个多小时。每当儿子这么玩的时候,胡萍从来不去干扰儿子,她始终相信,孩子对玩的沉迷也是在培养他的专注力。当孩子逐渐长大后,迷上了做西餐,尽管当时学业已经很紧张了,胡萍还是尽量给孩子提供各种厨具和食材,让他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直到高考前夕,他儿子还在兴致勃勃地探究各种菜谱和技艺。胡萍能对孩子包容到这个程度,就是因为她坚信,孩子需要学习,但更需要生活。胡萍的教育模式,很好地诠释了自主性对孩子主动性的促进作用。

许多父母一边经常以喝水或吃水果等事由打扰正在做事的孩子,一边抱怨孩子做事情不专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与许多父母信奉“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要管”的口头禅不同,胡萍格外珍惜孩子的兴趣发展。

如果某些朋友以为,胡萍既然如此投入地教育孩子,一定脾气温和、一切顺着孩子,那就错了。胡萍也会着急上火,也会委屈得大哭,甚至在盛怒之下,把儿子做好的大虾扔进垃圾箱。但是,即使在险些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她都会仔细听儿子说的话,如果发觉孩子有理而自己无理,她会静默会道歉,甚至会请求儿子给一个拥抱。

三、要鼓励探索,培养创造性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那么你一定很关心近年来的中考和高考改革。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确发布文件规定,要把考试成绩以外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这几个方面也纳入量化考核的范围。这一个信号够明确了,但我相信,直到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家长没有重视起对孩子学业能力之外的素质培养。

就拿最简单的小学家庭作业来说,有多少家长是全权代替孩子来完成手抄报和思维导图这类作业的?这么做的家长,可能是考虑到孩子的作业如果优秀,很可能会被老师当众表扬,但这部分家长显然没有理解学校布置这份作业的真正用意,也没有意识到这次实践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做一份手抄报,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手工书写、排版、绘制……整个过程其实是一次难得的亲子互动体验,如果家长为了图快、图好就全权代理,失去的可能是孩子激发灵感、整合思维的机会。而且,现在随着教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家长务必要重视起来,协助孩子独立完成。

除了学校布置的实践性作业,在家里也要带着孩子多进行课外实践。说到这里,又有家长犯难了带孩子做什么比较好呢?其实不用特别复杂,不用操心器材和场地,只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方法用得对,在家就能做很多实践。比如亲子共读、陪孩子搭积水、下棋、拼拼图等,这些都是激发孩子创造力和自主性的绝佳机会。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千万不要抱着功利心去做这件事,一定要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内在的感受,不管孩子的实践活动是否成功,父母都要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建立起自己认识世界的通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

本文摘自孙云晓著作《学习力·12招巧妙唤醒孩子的潜能》

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首师大特聘教授

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

生活の感悟

孙云晓:三个好方法培养孩子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主动性   剑桥大学   剑桥   作业   西餐   家庭教育   思维   儿子   家长   父母   女儿   兴趣   孩子   机会   学校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