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昨天是”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从来不缺少对母亲的歌颂、赞美之词。当然,母亲们当的起这样的赞美。但是,生活中还有一群被称为“妈妈”的人,她们却很难获得这种赞美,她们就是“婆婆”(当然,婆婆也有儿女,她们的儿女也会赞美自己的母亲,这里说的是婆婆们很少能获得儿媳的赞美)。母亲和女儿的关系,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而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料理的关系。中国有句老话说道“十对婆媳九不和”,这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从古至今,千百年来,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困扰着许多家庭的头痛难题。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婆媳本该“一家亲”,为何相看“两相厌”?

婆媳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文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今天的婆媳关系不但没有缓和,似乎还愈演愈烈;很多婆媳之间相看两相厌,矛盾一触即发。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媳嫁过来,自然也成为一家人。虽然婆婆和儿媳妇之间没有血缘之亲,但她们爱着同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婆婆的儿子,儿媳的丈夫。媳妇爱丈夫,进了婆家的门;婆婆爱儿子,让媳妇进了门。两个陌生女人,因为一个男人,有了生活中的交集。既然两个女人因为对同一个男人的爱,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为什么婆媳之间有的开开心心,有的温馨平和,有的就磕磕碰碰,"战火"不断呢?这当中有婆婆的原因,也有媳妇的问题,今天我们分别来说。

先说婆婆的问题。为什么婆婆会“敌视”儿媳呢?因为“夺子”之仇有了孩子的女人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感受:无论孩子有多大,他(她)都永远是自己的心肝小宝贝儿。而当一个自以为儿子还一如既往的依恋自己,把自己当成世界上最美女人的母亲,发现自己挚爱宠溺的儿子竟然用挚爱宠溺的目光去关注另一个明显比自己年轻美丽的女人,更可怕的是,很多儿子竟然“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时候心有不甘的母亲不把这个“夺去”自己心爱儿子的女人当成“敌人”才怪!

很久之前看过一出戏,叫《小姑贤》,说的是有一位母亲姚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她含辛茹苦地将一儿一女抚养成人。日子虽不富裕,但女儿生来聪明伶俐,儿子也十分孝顺,一家人的日子也算和和美美。儿子娶亲之后,夫妻感情融洽,但这位母亲(也就是婆婆)对儿媳妇却横挑鼻子竖挑眼,时常借故虐待儿媳。

一天,儿媳妇给婆婆端上早饭(一碗面条),婆婆说儿媳做的饭一股子怪味,没法下咽。这时,被她视为掌上明珠的宝贝女儿(小姑子)就说“嫂子新进门,还不熟悉您的胃口,我去给您做一碗面,让嫂子看着,学习一下。然后,这位小姑子就把嫂子做的那碗面端出房转了一圈,又重新端了进来。婆婆以为是女儿(小姑子)做的,一边吃,一边不住地夸奖说做得好,远远地闻着就香味扑鼻。

吃过饭,婆婆又开始找儿媳妇的碴儿,嫌儿媳扫的院子不干净,纳的鞋底不整齐。小姑子就说院子是自己扫的,那双鞋底也是自己纳的。婆婆马上又说刚才光线暗,自己没看清楚,这院子扫的是一尘不染,鞋底纳的又密又整齐。当小姑子说出实情的时候,婆婆不但不承认是自己偏心,故意刁难儿媳妇,反而诬陷儿媳妇把小姑教坏了,要把儿媳妇打死。

后来,在女儿(也就是小姑子)的巧妙周旋调停下,这位母亲(婆婆)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婆婆不再挑媳妇的毛病了,这个家庭婆媳和睦,幸福美满。

再说儿媳的问题。儿媳为什么会“敌视”婆婆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大致可以归纳为3个原因:

首先,婆婆和儿媳是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女人,她们之间毫无感情基础,而且两个人生长于不同时代,接受不同文化,自然对待婆媳关系的心态也不一样。婆婆做儿媳的那个年代,儿媳必须孝敬婆婆,婆婆对儿媳来说,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多年媳妇熬成婆,她们自然也能希望儿媳能够像当初自己对待婆婆那样对待自己。可是,儿媳生活的年代不同了,她们心里想的是:婆婆没生我,没养我,对我毫无恩情可言,我肯叫一声“妈”,都算“给面子”了。婆婆还想“倚老卖老”,让我处处忍让?门儿都没有!

其次,现在生活压力大,特别是在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小夫妻俩又要赚钱养家又要带孩子,相对比较困难,大部分家庭都需要老人在这时候伸出援手。这时候问题就比较多了。有的老人还在拿自己那时候的情况说事,认为自己当初一个人带大了好几个孩子,现在的儿媳妇太矫情(在很多老一辈人心里,带孩子就是女人的事,和男人无关),不但不帮忙,还要怪儿媳妇“懒”;有的老人也帮忙带孩子了,但和年轻人在育儿观念方面有冲突,又总以“我当初就是这么带大孩子爸”的为由,责怪儿媳“不听老人言”;还有的老人儿女比较多,给这个帮忙多,给那个帮忙少,不但儿媳意见大,连兄弟姐妹之间也多有怨言... ...

最后,男女失衡的婚姻下造成的相互攀比。没结婚之前,比彩礼。大部分的公婆,为了迎娶儿媳妇进门,都会给多少不等的彩礼,给的少的自然就成了“恶婆婆”。结婚后,生孩子要包红包,坐月子要住月子中心或者请月嫂,出了月子要带孩子,“好婆婆”自然得又出钱又出力,否则肯定是“恶婆婆”。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男人就该受“夹板气”?女人的事情,女人自己解决!

每一个家庭,每一对夫妻,家中的成员和亲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婆媳之间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导致家庭纠纷,造成婆媳之间的隔阂,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夫妻不和,家庭出现裂缝以至于分崩离析的例子并不鲜见。

婆媳关系的处理,是令无数男人感到头疼的事情。一头是生养自己的母亲,一头是要相伴一生的娇妻,都是自己最爱的亲人,也是最爱自己的亲人,闹起矛盾来,该站在谁的一边?都是不能得罪的主啊!那个既是儿子又是丈夫的身兼二职的男人,平时再怎么有主见,遇到这样难缠的家务事,不心麻不心怵都不行。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遇到婆媳关系不和,有的男人护着母亲责骂妻子,有的男人护着妻子怪罪母亲,不管他护着哪一位,都是给自己找难堪,且不说到头来自己下不了台阶,反而起到煽风点火的坏作用,如同拉响导火索,促使战争火旺升级,愈演愈烈,甚至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正好像:老鼠掉进风箱里,两头受气。所以,婆媳关系的处理,还是不要把责任推给男人吧,女人的事情,女人自己解决。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婆媳何必成“冤家”?婆媳和,全家亲!

很多有经验的“过来人”都说:婆婆与儿媳自古以来都是一对“天敌”,但我自从进了婆家的门,感受到的却是婆婆那颗关爱、善良的心。我结婚5年来,和婆婆从没红过脸,拌过嘴,连高声说话都不曾有过,可以说是“情同母女”。

我的婆婆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为人宽厚,贤淑善良,邻里关系和睦(公公是独生子,没有兄弟姐妹,老人也去世得早,所以婆婆根本没有处理婆媳、姑嫂、妯娌关系的经验)。我和老公准备结婚的时候,我家对彩礼、婚房都没有太多要求,只有一个条件,公婆必须亲自到我家“提亲”。在商量结婚的事情的时候,婆婆说会“把我当成亲闺女”,婆婆说到做到了。

我和老公同省不同市,饮食习惯上大体差不多但略有差异。每次回去,婆婆都会照顾到我的饮食习惯,安排我喜欢的饭食。另外,还会做一些当地的特色饮食。即使有些饭菜做起来费时费力,婆婆平时也不常做,但她很愿意在我回去的时候做给我吃。

自从有了孩子,白天要带孩子,只能晚上孩子睡下之后,才能抽空做点兼职,补贴家用,每天都睡的比较晚,也因此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前段时间带孩子回家小住。每天早上,婆婆早早的起来做好了早饭,都要等我起来一起吃。后来老公说我晚上睡得晚,早上起不来。婆婆为了不打扰我睡觉,就做好早餐,把我的那一份先盛出来(给我留的还一定是最好的),单独放在锅里热着,我什么时候起来,随时都可以热腾腾的端出来。

我老公的脾气有些急躁,有时候会对婆婆(他的亲妈)发脾气。有的婆婆这时候不说是自己的儿子脾气不好,反而怪儿媳妇把她儿子给“挑唆”坏了。但是我的婆婆在忍受了儿子的坏脾气之后,反而对我说是她把儿子没教育好,脾气差,让我受了委屈,让我多担待一点。

我的婆婆有一儿一女,小姑子结婚早,嫁的也不算近,每年回来的次数有限。有一次和婆婆一起去赶集,不认识的摊贩问婆婆“这是你闺女吧”?婆婆笑着说“是我儿媳妇”。摊贩说“看你们亲密的样子,还以为是闺女呢”。婆婆笑道“是我有福气,我这儿媳孝顺,和闺女没两样”。

还有一次,婆婆跟我说“邻居家大娘让她问问我,我们老家有没有年龄合适的姑娘,给她儿子介绍一个,就要像你这样的,又懂事又孝顺的”。我想了一下,老家还真没有适婚年龄的未婚姑娘。婆婆笑着说“有没有年龄合适的姑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像你这样的,恐怕不好找。哪里有那么多知书明理,又能干还性格好的姑娘?就是有,也早被别人抢完了”。我们结婚后没有和公婆同住,常年在外,邻居大娘哪里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不用说这是婆婆宣扬出去的。但听到婆婆这样说,我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婆婆领我的情,我很满足,也很受用。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婆媳相处有秘诀: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前面我已经说过,不要把婆媳矛盾都推给男人解决,女人的事情,咱们女人自己解决。有一位省级“五好家庭”的儿媳在分享“经验”的时候说过:处理婆媳关系的重任,必须由儿媳妇来主动承担。我也是一名儿媳妇,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我认为要想婆媳和睦,明理的儿媳必须牢记这3点(哈哈,我不知道自己这是否是在“传经送宝”,可我正是这样做的,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心得体会)。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现在男女之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少不了要商量婚房、彩礼之类的问题,而且又明显的相互“攀比”的意思。婆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男性很少发言,张口要的往往是丈母娘,讨价还价,不愿意给的往往是婆婆)如果给的“少了”,就难免要被扣上“恶婆婆”的帽子。结了婚,有了孩子,婆婆照顾月子、帮忙带孩子又成了“天经地义”的事,否则就会结下“月子仇”,受到“不给养老”的威胁。

其实,结婚虽然会牵扯到两个家庭,甚至连个家族,但首先是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两个人的事情,结婚以后也是这两个人组成一个新家庭。所以,不论是婚前还是婚后,这些事情本应两个人自己解决。双方家庭的老人能够给予一定的援助(不管是人力、物力、财力),那都是情分,不是义务。

不要认为我是在这里“唱高调”。我们结婚的时候,从头到尾该置办的东西,都是我们夫妻俩用自己的积蓄准备的,没有要求老人出一分钱(当然,老人有出力)。婚后没有和老人同住,怀孕、坐月子都是老公悉心照顾的(为这样的好老公点赞!这也是婆婆教育的好!)。孩子出生之后也一直是我们夫妻俩自己在带。不是公婆不肯帮忙,一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能够提供的帮助实在有限,二是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就该自己过,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没有必要让老人为难。

婆媳天生是“冤家”?聪明婆媳牢记这3点,“情同母女”并不难!

婆婆虽然与我没有血缘关系,但她是我老公的妈,她的儿子成为了自己的老公,对自己体贴又疼爱。作为儿媳,就应该感谢婆婆为自己培养了一个这么好的老公。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子孙。只有自己有了孩子,为人父母(特别是宝妈们)之后,才会深切的体会到婆婆养育一个那么优秀的儿子(这年头老公是自己选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老公一无是处,那该怪自己的眼光太差,没选好,不该埋怨婆婆没教好),是多么的不容易。至于带宝宝之类的事情,婆婆愿意给你带,你就惜福吧。不愿意带也不要怨恨,毕竟她生儿养儿几十年,为家庭艰苦奋斗几十年,现在年过半百也是该享福的时候了,没有谁规定了婆婆一定要带孙子,她给你带是她对你们的情意,不给你带也是人之常情。

很多人听信了“婆媳是天敌”的说法,从内心里“排斥”婆婆,只要婆婆和儿媳有了不同意见,就觉得婆婆是在故意和儿媳“作对”。婆媳二人本来是生活在不同家族中的,是两个家庭的成员,并且是有代沟的,因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当中,所以她们生活当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同和差异。

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完全的默契,有的是相互的尊重、相互的包容、相互的体谅。婆婆是长辈,从年龄上就该尊重她。婆婆茹苦含辛带大儿女,艰辛苦楚自不必说。从文化素养来说,年轻人受的教育多,文化层次高,思想觉悟和思想意识应该比老年人高,即使婆婆有这样那样的不是,让着老人又何妨?很多时候,明明是婆婆有错处,明明是媳妇有理,何必与老人争高下,媳妇认输又何如?如果媳妇能够努力做到以这种高姿态善待婆婆,婆婆就算她想颐指气使,也无从发作,因为媳妇的免战牌是天天高挂的。所以,偃旗息鼓,应该是媳妇的最佳妙招。媳妇如果能抱着包容的心态对待婆婆,我想婆媳关系绝对不会剑拔弩张。

当然,维护好婆媳关系,不是媳妇一个人的事。媳妇再会做人做事,如果真的遇见一个倚老卖老,不知进退的婆婆(这样的婆婆很少,但不敢说绝对没有),最多只能“相安无事”,很难做到“亲如一家”。所以,要想家庭和睦,聪明的婆婆也会做到这3点:

郭晓东的老婆程莉莎凭借她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一期中的出色表现,成功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程丽莎深情地写道:“我和郭晓东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婆婆的优雅退出他儿子的婚姻生活。”

儿子成了家,就说明他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儿媳妇当然也是成年人),他有能力也有权利决定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夫妻之间无论有什么矛盾,做长辈的尽量不要干涉,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情感作家李爱玲曾写过一句话:“现在很多的婚姻现状是:一边是不懂得退出的父母,一边是不知道拒绝的子女。原本两个人的婚姻,硬生生变成了六个人的角斗场。”所以,老人不要掺和儿媳之间的矛盾,更不要护短。床头打架床尾和,两口子吵得再天翻地覆也只是内部矛盾,老人一掺和,反而导致矛盾扩大,老人也要被招恨。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婆婆不参与子女的生活或者说尽可能的少生活在一起,婚姻会稳固和幸福很多。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后很少有和老人同住的。儿子结婚之后,就和儿媳组成了一个新家庭,媳妇认为自己是小家庭的女主人,对小家庭建设充满热情和理想,婆婆的干预完全打破了媳妇的梦,媳妇很不情愿,碍于长辈的权威,心理无比厌烦,媳妇认为,婆婆无权干预小家庭建设,指挥自己做任何事。这就是婆媳矛盾所在。

要想不被儿媳妇讨厌,必须得有界限感,承认儿媳妇是小家庭的女主人,掌管小家庭的一切事务,自己无权干预,即使真有看不惯的事,也不能直接插手教育儿媳妇,因为在彼此没有亲情,生养之恩的前提下,儿媳妇是不会接受的,但是可以有选择有方法地教育儿子,通过教育儿子的方式起到间接教育儿媳妇的目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界限感,儿子成家后,婆婆要学会退出了,要真正从心理上承认和尊重儿媳妇,儿媳妇有了被尊重感,会从内心里真正尊重起婆婆来。

儿子结婚后,一向以儿子为生活中心的婆婆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失落感,一种和儿媳妇抢夺儿子的婆媳大战拉开了序幕。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小姑贤》(又名爱女嫌媳),戏曲中的婆婆,就是因为儿子和儿媳夫妻恩爱,让她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处处觉得儿媳“不顺眼”,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儿媳的麻烦。还是女儿(小姑子)明事理,假意哭闹着要去投井自杀,说怕自己将来出嫁后,也遇到像母亲这样的婆婆。在小姑子的巧妙周旋下,婆婆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答应把儿媳和女儿同等对待。

婆婆们总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有权要求媳妇做什么,怎样做,她认为自己是家中的长辈,需要教育媳妇的掌权者。懒、贪吃、娇气,是现在很多小姑娘的通病,她二十几年都过来了,不要妄图去改变她,怎么生活也是她的权利。不要用自己的吝啬对比儿媳妇的大手大脚。儿媳妇再怎么败家,花的也是她自己的钱。你又没有养育她,她没义务听你的数落。

今天,当我们分享婆媳关系的时候,更要提出的一点是:婆媳原本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只因为爱着同一个人,才成为了“一家人”。在谈论到婆媳关系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试图简单地批评判断谁对谁错,也不要试图去抹杀掉婆媳之间的差别。其实,婆媳本该一家亲的,往后相处的路程还很长很长,现实摆在眼前,不想有太多的焦头烂额,就要想法学会相处的艺术,现实离童话其实并不远,让爱的种子撒满一路,幸福的花朵就在不远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婆媳   小姑子   小家庭   儿媳妇   儿媳   冤家   母女   婆婆   媳妇   聪明   儿子   老人   母亲   关系   孩子   家庭   男人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