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提问:孩子说他们同学都有耐克鞋,他也想要。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不给他买,又怕他自卑,怎么办?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孩子在2岁多之后,开始喜欢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了更多的小伙伴。当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好吃的,好玩的,就像让爸爸妈妈也给自己买。再大一点的时候,看到其他人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东西,就会跟爸爸妈妈说“别人都有,我也要”。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攀比心理在孩子之间普遍存在。小到一个玩具,大到一套房子,孩子们的攀比好像无处不在。作为父母,一定要分清情况,给予合理的引导教育,避免孩子走弯路。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儿童攀比心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攀比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很多孩子都喜欢与同龄人攀比,尤其是一些物质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外貌的攀比等,这些现象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心理状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那么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1、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

孩子之间攀比是需要家庭经济进行支撑的,好的家庭经济水平能够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供孩子去进行攀比。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消费水平也比以前大有提高。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年幼时期经济条件不允许,过得比较艰苦,但在如今经济条件的允许下对孩子便十分大方,加之也不愿意自家的孩子吃的、用的、穿的比别人家孩子差,自然就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2、家长的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

现在每家都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孩子,通常是一大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父母及爷爷奶奶都很溺爱孩子。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正确合理,也不顾次次满足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坏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这种没有限度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

小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极大的好奇心理、极强的模仿能力,再加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无法辨别是与非、好与坏、美与丑以及善与恶,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视。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4、父母不正确的教养助长了孩子的攀比心。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的成长时刻受家长的影响。孩子由于年幼,无法辨别真善美和假丑恶,如果父母为了满足虚荣心整天穿金戴银,开好车、住好房,用来向外界标榜自己的富有,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势必会受到影响感染,进而不再专心读书,而是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此,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尤为关键。家长要以身作则,正确认识“社会差别”,拒绝攀比,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21世纪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但仍有部分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生活并不富足,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又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父母应该要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有攀比心,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很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的一个阶段,这很正常的一个现象,家长不要慌乱,要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1、爱攀比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必然阶段。

一是爱美之心。俗话说:“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根据心理学家范茨的研究,幼儿具有视觉偏好。幼儿感觉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美观,也想自己拥有;感觉自己的东西美观,就要拿出来给其他小朋友欣赏。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二是自尊心。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儿童具有向上意志,追求优越。幼儿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普遍争强好胜,有强烈的自尊心,内心敏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引人注目,不愿比别人差,认为自己只有在某方面高于其他同伴,才能在同伴中找到尊严、受到尊重。有些孩子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有些孩子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有些孩子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想得到别人关注或者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衣服或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三是从众心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孩子只有与小朋友一致,才能获得团体的认可与接纳。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好奇心较强,喜爱模仿,但幼儿知识经验不足,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2、在某些方面的攀比具有积极的作用。

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成绩上的攀比,这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超过xx同学,下一次一定要超过他;比如孩子比赛拿到了奖品,心里想:我比全班同学都厉害,是第一名,下次还要拿奖品等等,都是正性的攀比心理。父母正确的指引,只会产生正能量,进一步促使孩子主动用心的学习。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3、负性攀比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所谓负性攀比,就是指只会产生负能量的或者盲目自大的攀比心理。比如“我拥有的都比别人的好,鞋子衣服只穿名牌的”;比如出去吃饭只吃高档饭店的,如外国料理、披萨等等;比如玩具也要别人没有的:手机、平板等;或者随意夸大自身没有的条件,比如“我爸是局长”、“我家开劳斯莱斯”等等。这种攀比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孩子爱攀比,家长应该怎么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攀比行为,而孩子们的攀比现象也并不少见。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如果家长重视不够、引导不当,长大后这种攀比心理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促使孩子走上弯路。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1、引导孩子“正向攀比”,把握分寸,适时鼓励。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针对孩子负性的攀比心理问题,家长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是批评,更不是纵容,而是将孩子往正确的道路上指引,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切勿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

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压力过大,防止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心理专家认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孩子提出每一个"我也要……"都是经过缜密思考的,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正确引导,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种资源。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2、从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正确教导。幼儿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建立,这个阶段父母的做法格外重要。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这样,孩子就能找到内心真正的富足,而不是盲目依赖于物质,否则,就真的可能掉进虚荣、攀比、别人有我也必须有的“深渊”了。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3、避免对孩子过度宠爱,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很多家长认为:再穷不能穷孩子,于是毫无原则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作为家长其实已经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给予孩子的物质去和别人做了攀比,认为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要有。家长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抬高自己孩子的地位,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而事实是,这种攀比带娃的行为已经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提供适度且合理的物质条件,不要盲目和过度宠爱。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拿捏分寸、懂得拒绝。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首先,应当让孩子知道,家庭背景是不可比的,父母的优势或劣势已成事实。明智的父母应当以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家庭生活的真相,当孩子真正了解“妈妈下岗了”“咱家买不起”的含义,会主动承担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减少不恰当的攀比。

其次,若是孩子基于攀比心理而提出的合理要求,例如:买一个好一点的铅笔盒等小事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和劳动来得到,这也是让孩子明白欲望满足需要代价。

最后,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一定要懂得拒绝,一味的满足只会让孩子的要求变本加厉。但是,作为家长,在拒绝的同时,要告知原因,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你为什么不答应孩子的这个要求。

“别人有,我也要”,孩子爱攀比未必是坏事,家长正确引导很重要

5、家长要学会问问题,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价值观、以及金钱观不是解决一两个问题那么简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比回答“是与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思考。当孩子攀比要买某个物品时,家长要多问问题,弄清楚孩子的动机。只要用途合理,家长就不要断然拒绝孩子的要求,尽量科学合理的与孩子沟通,建议先由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家长引导帮助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

孩子喜欢攀比是很正常的。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长对待孩子一定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以促进他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家长   正确   孩子   溺爱   价值观   坏事   小朋友   物质   幼儿   现象   父母   条件   东西   心理   家庭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