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问你,你会作何回应?


是假装没听见无视他、还是大声地呵斥责骂他?


有一位妈妈的做法,暖心而又奏效。


这位妈妈柔声问:“宝贝,你不想上学吗?”


孩子吞吞吐吐地回答:“嗯...学校里没有好朋友...不好玩......”


妈妈再次反问道:“所以,你不想上学是因觉得上学不好玩?”


孩子欣喜地回答:“嗯,家里才好玩,我想跟你一起玩!”


妈妈再次接力:“这样啊!那我们一路玩到学校吧,今天走过去好不好?”


“好啊!”孩子欣然同意,欢快地踏出了家门。


虽然仅有寥寥数语,却成功地引导孩子再次走进校园。


这位妈妈采用的方式,是努力和孩子共情,利用不断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自己不想上学的真实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成功解决了孩子的困扰。


不过,这位妈妈,不愧是活在故事里的妈妈。


在大多数时候,孩子如果提出如此“找打”的问题,最常见的回答还是以下几种......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这四句回答,你一定说过


1、“不想上学,你想干啥?上天么?小朋友就是要去上学的!”


用强硬的态度把孩子强迫进校门,容不得孩子有任何反驳的机会,是部分家长惯用的手段。


这类家长的目的,仅仅只是完成“送孩子去学校”这项任务,无所谓孩子在学校里是怎样的状态。


这样的做法,从根本上讲,违背了学习的初衷。


因为孩子此刻的状态,是与“学习”二字没有任何关联的,他一门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


所谓“人在心不在”,就是这类被家长逼着进学校的孩子的真实心理。


另外,几乎所有的强迫性行为,最终的结果都是适得其反,逼孩子去学校也一样,这只会增加他对学校的抗拒,也会增加对你的怨恨。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2、“你不去上学,老师就不喜欢你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最惧怕的人之一就是老师,如果家长搬出“老师”来威胁和吓唬孩子, 其后果也是惨不忍睹。


常常拿老师来吓唬孩子,孩子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具象化的恐惧,例如有老师在根本不敢说话,老师说话大声一些就害怕地哭起来,等等。


把老师塑造成“魔鬼”,孩子不敢面对老师,无法好好听课,终究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所以,用“老师不喜欢你”来威胁孩子去上学,实属下下之策。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3、“女儿乖,只要你今天去上学,妈妈晚上就给你买冰淇淋,怎么样?”


有部分脾气好的家长,会和孩子讲条件,以诱导的方式来达到他去上学的目的。


反正,只要孩子能去上学,一切都好说。


然而这部分家长,却没看到这么做对孩子的“隐性伤害”。


一旦孩子发现只要自己不去上学,家长就会无条件地满足自己,那么聪明的他,就会利用这一点,频频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要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过分,慢慢地孩子会变得贪得无厌……


教育再次适得其反。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4、“山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走山路,头顶霜花,你要珍惜上学的机会......”


更理智一些的家长,会和孩子讲故事,那些在艰难条件下读书的孩子的故事。


“山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走要多山路,爬过危险的吊桥,顶着一头霜花,但是再多困难都阻止不了他们上学的脚步……”


故事讲完后,家长感动地老泪纵横,可我们的教育对象:家里的倒霉孩子,却是不为所动。


这是因为,这些艰苦读书的孩子,距离我们的孩子太过于遥远,他们没办法像我们一样做到感同身受。


如果真的很想用这样的励志故事,激励孩子好好读书,至少应该等到他五六年级、拥有一定的共情力和思考力,才最为奏效。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接纳孩子的情绪

或许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


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古人诚不欺我,以上三种,在孩子身上,全中!


千万别觉得我家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如果你带入角色换位思考,就会发现,你对孩子说的这些,真的没有用。


最简单的比喻就是,你和孩子他爸说:亲爱的,我今天可以不辅导孩子作业吗?


回答一:不想辅导作业,你想干啥?上天么?妈妈的责任之一就是辅导作业!


回答二:你不辅导作业,以后我们宝贝就不喜欢你了!


回答三:亲爱的,只要你今天给孩子辅导作业,我就负责刷碗,怎么样?


回答四:我们当父母是有期限的,孩子转眼就会长大,你要珍惜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机会......


如果他真敢这么回答,你有很大几率会选择揍飞他,因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来自猪队友的认可啊!


类比到孩子身上也是一样,当孩子问出“我能不去上学吗?”的时候,他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你倾诉学校的些许不满,以及想要从你身上获得,你对他的情绪的认可和接纳。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所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这样哦!我的宝贝为什么今天不想去上学呢?可以和妈妈说说原因吗?


先肯定他不想上学的情绪,然后借由这样的反问,引导和鼓励孩子表达出真正的内心,从而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这期间,无论孩子向你抱怨上学的任何不开心,都千万别给他讲道理、提意见,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此刻的他,真的没办法听进去。


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有一搭没一搭地认可他,期间摸摸他的头,等待他情绪全部发泄完。


只要不是在学校内发生了对孩子非常不友好的事,有90%的几率,他都很有可能自然而然地拿起了身旁的书包,催促着:


“妈妈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如果有时间

就带着孩子去看世界吧


当然,上面的做法与回答并非唯一。


有一位徐爸爸,就带着他厌学的孩子,休学一年,自驾游走中国,走遍了六朝古都,让孩子亲身感受浑厚的中原文化。


徐爸爸的想法很简单:


儿子不愿意读万卷书,那我就带他行万里路吧。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朗读君看热点

父亲辞职带14岁厌学儿子环游中国,希望能让他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

视频号


徐爸爸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看世界,让孩子把世界当课堂,让孩子再从中感受到,自身的知识是多么地匮乏,进而激起他对探索和学习的热忱。


在旅游的过程中,他还会教孩子摄影,也会鼓励孩子写日记,记录下每一抹朝阳,每一扇古门。


有人问徐爸爸,如果自驾一年后,你的儿子还是厌学怎么办?


徐爸爸笑了笑,温柔地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如果孩子通过一路上的游历更爱学习了,那就回去学习;但如果没有,他也爱摄影,我也可以教给他,给他一技之长。


当孩子问:“妈妈,我可以不去上学吗?”4句回答,你一定听说过


宽容而又温情,令人感动而又羡慕。


其实我们都懂,看过世界的孩子,是一定会选择回去好好学习,因为他看过了星辰大海,见证了历史文明,他的眼界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厌学的学渣了。


他会有自己的思考,他会对知识有巨大的渴望,他会用自己全部的热情,去探索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不做那个循规蹈矩的听话大人,允许我们的孩子去看看世界,见识天地的广阔,品味人生的百态,他就一定不会把眼前的困惑,当成永恒的困局。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是你误入了泥潭深处,还是踏上了康庄大道。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曾告诉过我12个字,很简短,却让我坚持学习了几十年:


认真学习二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想告诉所有家长的是,每个孩子是不同的,父母想要处理好孩子不愿意上学这件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更多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但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真诚之心,温柔而坚定地引导孩子,这样才不会出现舍本求末的局面。


最后,摘录一段网友作的小诗,送给所有的孩子:


酒是苦的

粥是甜的

路是自己选的

愿你此生

如鱼得水

如沐春风

不因往事回头

不因生活失意

不因未来而讲究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霜花   妈妈   孩子   目的   厌学   作业   适得其反   做法   情绪   爸爸   家长   老师   学校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