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一说到追逐打闹,老师和家长们就会“谈虎色变”。在校园里,老师是禁止孩子奔跑打闹的;而父母也担心,经常打闹会让孩子变得淘气、更冲动、攻击性更强。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其实,研究显示人类的幼仔也需要玩打斗游戏,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不仅在练习攻击能力,也在练习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能力。

当孩子玩战争游戏时,他们进行的探索与幼狮是一样的:尝试自己的肌肉和“爪子”,探索冲突、结盟和策略的复杂性。那些在校园里、操场上到处惹是生非的孩子,更需要有人专门指导怎么玩打闹游戏,才能把他们的恐惧、犹豫、冲动、愤怒等情绪合理地释放出来。

孩子打闹的背后有许多原因,如果我们找对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将“谈虎色变”的打打闹闹变成好玩、有用的打闹游戏。

作为家庭时光社区服务中心的游戏引导师,我经常遇到那些爱打人的“熊孩子”,仔细观察的话,他们“打人”的原因都不同,用不同的游戏化教育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孩子改变“打人”的习惯。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花仙子来了” ——帮助孩子学习控制肢体动作

小豆,男孩,8岁。小豆有个大麻烦,那就是老师经常跟家长告状,说他喜欢在学校里打人。可是每次回家,爸爸、妈妈一批评他,他就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打人呀!”原本很生气的爸爸、妈妈,每次听了小豆的“辩解”就更加生气。他们也对小豆进行了惩罚,可是完全不管用。

见到小豆的那一刻,我发现小豆和同龄人相比显得特别人高马大,整个人都壮壮的。这一天,小豆约了小朋友们在家玩。我抛开之前爸爸、妈妈对我的叙述,仔细观察和记录。我发现小豆虽然人高马大,但完全还是个幼稚的小男孩。他和小朋友特别亲近,特别喜欢熊抱,可是他的“热情”小朋友们真是招架不住。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一天结束了,我问小豆:“你喜欢和小朋友玩吗?”他乐呵呵地告诉我:“喜欢啊!”“可是,你知不知道自己的力气特别大,小朋友被你碰到特别疼呀?”小豆摇摇头。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小豆是个人高马大的孩子,他和同学玩的时候,动作幅度特别大,他一碰到同学,那力气就把同学弄疼了,同学们就觉得小豆怎么又打人了呀!所以,小豆每次被批评的时候,都挺委屈的。

“我来教你个游戏吧!这样子你既能和同学们开心玩,又不会把同学弄疼了,这样大家就不会说你打人了,想学吗?”小豆听了,眼睛里闪着光,赶紧点点头。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花仙子来了”。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先指定一个范围,小豆就要在这个范围内,扮演蜜蜂不停地走动,并挥动自己的手当翅膀;这时,我和爸爸、妈妈就要扮演花仙子想方设法靠近小豆。而小豆呢,只要有花仙子凑近,他就要赶紧把自己的手收回,绝对不可以碰到花仙子。当小豆成功避开花仙子,就能获得一分,假如花仙子用身体碰到蜜蜂的翅膀,花仙子就得一分。在指定的时间里,谁获得的分数高,谁就获得了胜利。

后面的几周,小豆父母在我的指导下经常和小豆玩“花仙子来了”。我提醒小豆,平时和同学们玩的时候,你可以把同学们想象成“花仙子”,一旦同学们靠近,你就要记得控制自己的手,不要去碰到同学。渐渐地,小豆在和同学们玩游戏的时候就能够记住不要去触碰同学了。

这个打闹游戏其实就是在帮助小豆控制自己的肢体,这样的情境创设也帮助小豆在与同学玩耍时记得控制自己,不要去触碰同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我是喷火龙”——帮助孩子学习安全的情绪表达

皮宝,男孩,6岁。皮宝爸妈告诉我,别看皮宝人小,脾气可大了。一发脾气,不止打人,还要咬人呢!皮宝自称是可怕的霸王龙,因为他有锋利的牙齿。小朋友看到他,当然就不愿意和他玩啦!

其实,皮宝的主要问题就是在生气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才会让他想用打人、咬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于是,我给皮宝讲了一个“喷火龙”的故事。有一只小喷火龙,他总是到处喷火。他张开大嘴要吃汉堡,哎呀,火把汉堡烧成了碳;他张开大嘴要刷牙,哎呀,火把牙刷烧断了……喷火龙到处喷火,小伙伴们看到了,都躲得远远的……喷火龙一个朋友都没有,他伤心地哭了。

“你想做喷火龙吗?”我问皮宝。他摇摇头。

“你觉得你和喷火龙像吗?”我接着问。他点点头。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喷火龙灭火吗?”皮宝想了想,说:“嗯,那就把嘴巴闭起来吧!这样他的火就喷不到别人了。”

“是呀!管住自己的嘴巴!”我解释说,“如果你在生气的时候,你就想想你是一头非常生气的喷火龙,你可以对着任何东西喷火,但是当你看到小伙伴的时候,就赶紧把嘴巴闭起来。”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于是,我在和皮宝玩其他打闹游戏的时候,一旦发现他有愤怒的迹象时,我就立刻提醒他把自己想成“喷火龙”。当然,有时候“喷火龙”的脾气特别大,我就会假装丢了一把大椅子过去,然后说:“哎呀,喷火龙把我的椅子烧成灰啦!”接着,我又假装用力扔了只鸡过去,嘴里说着:“天哪,我的鸡被喷火龙变成烤鸡啦!”这时,皮宝的脾气往往已经得到了发泄。我也不忘把自己凑到他面前,并装出害怕的样子说:“小喷火龙,我可是你的好朋友,请你闭上嘴巴,不要伤害我!”

“我是喷火龙”的游戏既帮助皮宝发泄了情绪,又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看到朋友时管住自己的嘴巴。几次游戏之后,皮宝已经不再是那个让人害怕的霸王龙了。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哎呀!真疼”——帮助孩子学习换位思考

桐桐,男孩,8岁。桐桐爸妈苦恼地告诉我,桐桐是个喜欢惹事生非的孩子,他在学校总是惹惹这个同学,碰碰那个同学,和同学打打闹闹。

这天,我和桐桐,还有他的爸爸、妈妈一起玩了一些打闹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桐桐在玩游戏时确实出手挺重,有两次我都吃到了他的重拳。可是,面对桐桐的重拳出击,爸爸、妈妈的表现却出乎意料,他们不仅没有疼的表现,反而还挺开心的。

几轮游戏后,我带着疑惑询问桐桐的爸爸、妈妈,他们却告诉我,“游戏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开心吗?让他发泄一下情绪,疼两下也没事吧!”我突然明白了桐桐在学校把同学打疼的原因了。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当他们打人的时候,其实他们是无法理解别人的疼痛的。因为当他在家里打了家庭成员的时候,家人都会让着他,并且不把这当一回事,甚至还纵容孩子这么玩,所以孩子并不能理解打人是疼的这回事。可是,孩子到了学校,继续用这样的方式逗同学玩,得到的结果就恰恰相反了。

于是,我教了爸爸、妈妈和桐桐玩一个“哎呀!真疼”的游戏。游戏时,当孩子很用力地打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表现出痛苦的表情,并告诉孩子“哎呀!真疼”,让孩子知道被打的人是很疼的;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力还击孩子。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游戏开始了,桐桐果然使出力气打了我,我立刻做出夸张的痛苦表情“哎呀!真疼”。桐桐看了还非常得意。这时候,我也一记“重拳”回击了桐桐,他当时就懵了,脸上现出既痛苦又尴尬的表情。但我们的游戏还在继续。桐桐似乎吃了我的拳头有些生气,想要发泄,于是又打出了重重的一拳。我依然痛苦地叫“哎呀!真疼”,又反击回去。这次他是真的生气了,大哭着说:“我不玩了,不玩了。”这时候,我说:“是的,被打真的很疼!”他哭得更伤心了。我做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告诉他:“可是,刚刚你也是这么打我的呀!既然你选择了对打游戏,我也是可以这么打你的。”这天的打闹游戏就这样结束了。

“哎呀!真疼”不一定能马上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但事后我们可以再问问孩子,他希望我们怎么做。因为他打人是无意的,但的的确确会打痛别人。问他希望别人怎么做,实际上就是在给他自己提要求。

当然,孩子是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于是,在后几次见面时,我们还是会尝试玩“哎呀!真疼”的游戏,因为我们要让桐桐知道,被打必然是疼的,和同学玩要注意力度。慢慢地,桐桐就知道用怎么样的力度是会把人打疼的,什么样的力度和同学玩闹,才是能被接受的。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我针对孩子的三种不同情况介绍了三个打闹游戏,平时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创设一些打闹游戏的情境。但是,这些打闹游戏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家庭必须对家庭暴力持有零容忍的态度,因为我们也发现那些喜欢打人的孩子通常来自于经常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家庭。

“打闹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习自控、化解矛盾,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烦恼,不妨和孩子一起试一试哦!

如何通过“打闹游戏”引导孩子学习自控力

嘉宾简介:文/徐璟

徐璟,能量逗游戏引导师,幸福MBA家庭教育指导师,在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之前,曾任上海二师附小语文教师、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对游戏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孩子   人高马大   小豆   游戏   重拳   打人   小朋友   嘴巴   生气   情绪   痛苦   爸爸   同学   妈妈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