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前些日子我看见了一条新闻,班干部嫉妒同学成绩好,删除其专升本志愿被拘留十天。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每次看到这种故事,我都挺心痛的,因为两个孩子都是受害者,被删除志愿的孩子不用说,另一个嫉妒心太盛的孩子,他也自毁前程了。

不过这条新闻的评论,大家普遍都是这么说: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于惩罚不够重,该去怎么判才合理,或者从怎么去威慑,让他不敢做这些事的角度来讨论。

法律的威慑固然重要,但这个充满嫉妒心的孩子,他已经到了不考虑后果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暴自弃,这时的威慑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自暴自弃是一个人失去归属感后的最终阶段,在它前面还有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和寻求报复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归属感是“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我对世界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在发展中一直在追寻的东西。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对于新闻中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他们需要外部的评价帮助他建立起归属感。

而这时的他们,如果被否定,他们的归属感也很容易被破坏,从而失去自我成长的动力,甚至会觉得人生没意思,没意义。

这类问题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等到新闻这类事件发生的时候,其实已经非常严重了。所以在早期,找到预防问题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需要情感教育

就拿嫉妒这个情感来说,在古今中外,它都被看做一个非常糟糕的东西。天主教把它列为七宗罪之一,莎士比亚用绿眼的妖魔来形容它。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谦逊和宽厚的传统美德也完全是嫉妒的对立面。

所以很多家长看见孩子产生嫉妒的情绪时,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多数家长都会选择说“不”。

家长的这些教训孩子的话,都在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同时也在破坏孩子的归属感。


回到开头的新闻,就能发现,其实孩子归属感的缺失与之而来的自暴自弃行为,才是事件的根本原因
嫉妒是人类非常本能的一种情绪,每个人都会出现。

从内心感受来讲,前期表现为初期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这些信息看起来很糟糕,但换一个角度讲,孩子会攀比,会因为自己不足而感到羞愧,会感到不服不满,都说明了他有一定的上进心。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我们需要去教导孩子如何发泄情绪,因为这些负面情绪有它正向的一面,单单压制是不行的,你让孩子不要比较,也会让他动力减少。

在表现出类似嫉妒的情感时,孩子其实是想变得更好一些,但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该怎么发问,所以他只能通过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来提问。

过去就有学员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家多多5岁半,中班升大班,向来是讲道理,能听且能执行的孩子。最近,她在奶奶家过暑假,一起过暑假的还有小姑子家7岁的表姐。


两个家庭当然有一些不同的教育、生活观念。多多近来老是反问我:为什么姐姐可以赤脚,我不行?为什么我要读英文,姐姐不读?为什么我不能下很多iPad游戏?

这个故事中,这个孩子是在和姐姐进行比较,同时也在向家长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对他和姐姐区别待遇。

对于孩子来说,他未必是在说“我要和姐姐获得一样的待遇”,很多时候他是在确认,“这是我的原因吗”,“我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如果原因是与孩子有关,比如不让下游戏可能是因为担心孩子自控力还不够,家长其实完全可以和孩子讲清楚。

你会发现,这个时候孩子的关注点就从“凭什么我不能玩”变成了“我要怎么提升自己的自控力”了。


嫉妒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正是因为孩子能够提出问题,但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就可以采用技能法来把问题变成技能

我们家就把玩手机的问题变成了自控力的技能。


当儿子拿到手机和ipad,我就先定时十分钟,铃声响了之后他就必须放下来;那么如果他不定时,我看到了就必须没收掉,告诉他下次什么时候玩妈妈来决定!


实际上我也不会一直不让他玩,我会过半个小时或者第二天会给他玩,这样下一次玩的时候,他就会心平气和地等待,并且有动力继续练习。如果他自己做到了,那么他可以休息十分钟以后再玩。


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这个十分钟也慢慢变成了十五分钟,二十分钟。

在这种方法中,最重要的其实是找准技能,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让孩子去做全天的时间管理,这就很不实际了,所以怎么给孩子搭台阶也很重要。

我的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学校会布置五分钟做100道题的作业,来提高他的计算速度,但他一开始分数不高,尤其是和同学一比,会有一点焦虑。

如果让他每天刷题,也许会有效果,但他可能会就此对数学失去兴趣。我就研发了《加10赛》,和他一起在游戏中一边抢牌一边计算,过了一段时间,他计算速度就提升很多了。

在原生家庭中,我们怎么处理孩子的嫉妒心

如果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担心自己会做错,那么不干涉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要先让孩子遵守“三不”原则。

当孩子注意这三个原则时,他们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

我们家两个孩子如果发生争执,我就会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自己协商,但是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有一次他们在争夺iPad,我就直接没收了iPad,谁都不能玩,也不去争论他们的对错。


因为我在现场,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我觉得你们俩很不和谐,所以我只能没收。


而现在,他们姐弟就形成了一套很好地相处模式,姐姐会让着弟弟,弟弟也会帮着姐姐。

在孩子抢东西时,无论他们争议什么东西,做父母的都不用非得要去处理,因为当我们参与时,他们对某个事情的争执,就会变成对父母的爱的争执。

作为父母,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但也要相信孩子的情感学习能力。设立好底线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只靠自己也能处理地很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孩子   都会   关注点   自暴自弃   归属感   情绪   家长   姐姐   父母   技能   东西   动力   家庭   方法   情感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