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我一直讲爱情是勇敢者的游戏

因为我们在爱情里

能更清晰地看到自我

能更好地成长起来

只有在爱情里面

我们才能走出原生家庭

看到两性关系不是只有父母给我的这个模式

还能创造新的模式出来

——沈奕斐


从《以家人之名》说起


前段时间很多朋友都推荐我看一部很火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然而这部剧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我一直没有关注。但是剧中所讨论的原生家庭问题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之前《都挺好》、《隐秘的角落》等等都会涉及到原生家庭的问题。


我以前是做韩剧研究的,韩剧里类似的剧也特别多,比如《Kill me,heal me》、《没关系,是爱情啊》。近期有一部剧叫《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也是在讲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我在后台经常收到很多私信都跟原生家庭紧密相关,甚至有的人会告诉我自己原生家庭一直有问题,所以TA觉得自己是不完美的,自己是没有能力进入到亲密关系里面。


在这里我首先想问一下大家,如果自己或者别人原生家庭很糟糕、父母关系很糟糕,这样的人就很难获得亲密关系吗?


我在社会学爱情思维课里也专门用了一节讲原生家庭的问题。今天我想结合《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这部剧重新和大家探讨一下原生家庭的问题。


今天我想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1. 有没有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

2. 如果我们想要走出原生家庭,是不是我们选择对象必须是那个原生家庭没有问题的、最安全的才是好的?

3.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在我们社会学上,原生家庭就是你父母的家庭。父母的家庭给到孩子的最重要的是“社会化”。可是大家请记得,父母给你社会化的时候其实是父母把他们年轻时代所认可的一套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传给你。


所以原生家庭本身给你的社会化是带有时代烙印的,是你的父母把当时所认可的体系给到你。比如父母觉得勤俭节约很好,比如父母觉得女性要保持矜持不要那么主动,这些都是我们父母所认为的当时的好的概念。


而把它放到今天的家庭里、放到今天的两性关系里很可能就不适用了。所以不是因为父母有问题,也不是说父母不爱你。恰恰是因为父母本身受到他的时代限制所以给了你这样一个概念。


在我们的研究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也不存在可以给到你所有未来成长所需要的东西的原生家庭。尤其是我们的亲密关系和社会发展那么快,父母怎么可能在现在给到孩子30年以后依然是很时髦的、符合自我要求的一些东西呢?


我们过去是家庭主义,怎么可能在家庭主义的文化里给你的社会化却是个人主义呢?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讲,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点创伤。在这个社会上混,没点创伤还真不好意思行走江湖了。


父母也有他们的无奈


原生家庭有点问题,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当然有些人的原生家庭创伤会更严重。比如我之前遇到一个个案,这个孩子一直觉得父母特别忽视他。尤其他的妈妈,从来没有感受过他今天在学校是否高兴,他回到家里跟妈妈讲这些妈妈从来没有心思听他。


我也去做了他妈妈的研究,孩子妈妈告诉我当时他们的日子过得艰难,他们为了应付生存能够活下来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回到家里真的没有心思去关注孩子的情感这种敏锐的、细腻的问题。她知道自己有缺陷但是她也没有办法。


所以父母也有父母的无奈,他们有现实的生存问题,他们也受自己家庭的影响他们的概念的问题。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与其抱怨父母不如我们努把力自己走出原生家庭。


实际上所谓的成长就是你走出你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代人跟一代人的成长,就是用新一代人的想法替换掉原来那一代人他们某些已经过时的想法。走出原生家庭不是说你的原生家庭有问题才要走出来,是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在走出原生家庭。


因为“不完美”才可能“完美”


那么我们该怎么改变呢?尤其是当我们的创伤很严重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是不是一个创伤很严重的人就是有缺陷的?是不是对这样人来说最好的匹配就是找一个原生家庭很好的,TA是很有能量的?毕竟这是我们很理想的模式。


但实际上我们做的研究告诉我们并不一定是这个样子。


像《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里面男女主角两个人都有精神创伤,或者说都有比较严重的原生家庭问题,但是他们两个是匹配的。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我们复旦大学心理学陈斌斌老师今年也一起和我开了亲密关系的课程,他在研究里发现回避型的男性和焦虑型的女性他们俩的结合是最稳定的。这个稳定超过了都是安全型的两个人的结合。


所以不要惧怕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要嫌弃别人的不完美,有时候两个“不完美”凑在一起它就变成“完美”了。今天我就结合《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来讲两个不完美的人他们是怎么互相支持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的。


两个人比一个人走更远


为什么我今年花了很大的时间和努力做一门爱情课?作为一个女性主义者为什么总劝人家要去谈恋爱,要做亲密关系?经常有人批评我说独立女性不结婚就好了,不结婚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确实不结婚当然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可是一个人走出原生家庭其实是特别特别艰难的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反思,这经常是疼痛的。而对自己的反思很多时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你以为妈妈是这么做的,我走到她的背面就是反思了。不一定的。因为那个背面很可能是另外一个错误的极端方式。我们走到中间或者找到第三条路,那才是真正幸福的道路。


这条道路怎么走法,就是为什么要做亲密关系的原因。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有碰撞、有不断的交融,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出来。


所以我一直主张你可以不结婚,但你一定要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你得去学会谈恋爱。因为当你谈恋爱的时候,它恰恰就是你走出原生家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如果我们很幸运的遇到了跟我们能互相治愈的关系,那TA一定是非常重要的那个人。


因为TA戳破了我们的幻想,TA把我们拉到现实生活中去,然后TA又成为我们的支持力量。我们互相支持,我们两个人才能更好地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


两个极端之间的张力


《虽然是精神病,但是没关系》里面的男主角文钢太,由于他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所以他妈妈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哥哥身上,这对他来讲一直是个比较大的创伤。


而由于妈妈过早去世,他跟哥哥两个相依为命,所以他是照顾者的角色。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常态的人生,它是有很多缺失的。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他长期压抑了自己所有的需求,他的生命是为另一个人去服务的,他的存在价值就是帮助他的哥哥,这也是他妈妈给他的任务。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而女主角高文英,她的妈妈给了她一个特殊的教育:把她跟别人的感情联系全部切断,告诉她你跟妈妈两个人相依为命就可以了。所以她没有感知别人情绪的能力,她活得特别自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她只表达自己想表达的。


这两个人站在了两个极端,但是他们相遇了。


剧中他们两个相遇的镜头特别有意思,是在一片很美的樱花里,女主角在抽烟男主角告诉她不能抽烟。然后女主角很酷地把烟头灭在了男主角的咖啡杯里,跟他讲看到你长得不错。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他们两个人在这个过程中,角色和常规角色是反过来的。女主角戴着墨镜,很酷很拽调戏男主角,好像是女主看上了男主。他们的性别角色是反过来的。随着剧情推进,女主角马上敏锐发现男主是个伪善者。


男主披着自己善良的外衣,好像是在照顾别人其实根本没有关注到自己的需求。很多时候你明明是违心的,你并不是真心实意真的想这么做,你是有委屈的。所以她觉得男主是个伪善者,你想什么你可以直接说,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利益。


而男主角觉得女主是个空心罐的人,或者说是空心怪。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内心里面没有别人,你什么都没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开始互相冲撞了。通过一系列的事情后,慢慢女主角非常直截了当地向男主角表达好感:哇,你的腹肌好性感,我要去摸一摸。甚至你拒绝我的时候,我要跟你讲我爱你啊,我都跟你说我爱你了你怎么办。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像文钢太这样的男主,如果没有人直截了当向他表达他是绝对不会去考虑感情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做了决定,要把自己的人生向哥哥服务。所以他其实是牺牲了自己的人生的。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不顾一切、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女性,这对他来讲是个很大的冲击。


而文钢太对女主角来讲又是另外一个存在。因为文钢太特别为别人去考虑,在关键的时候他会出现在女主角身边,这个时候女主角开始感觉到那些情绪。所以她会觉得你离开我的时候、你拒绝我那才是我最痛的。她开始有感觉了。


这两个人相互之间形成了非常有意思的性的张力。这个“性”不是我们一般说的“sex”的张力,而是能够互相吸引,互相能够打破对方个体边界的状态。在长期的交往里面,他们一步步地看到了对方跟我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原生家庭欠你的,谁帮你找回来?我们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


比如文钢太因为要照顾哥哥从来没有去玩过,而这个时候他跟女主角说我想跟你一起玩,看你玩得很开心。而女主角也从来没有照顾过别人,她为了跟男主角拉近距离所以她把自闭症的哥哥也拉到家里住。然后她也感受到了早上起来,大家生活在一个空间里有人做好饭,有人做好菜,有人打扫卫生,那个家的感觉,这些东西一点点一点点去填补她。


在填补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开始反思,父母原来给到我们的那些东西好像是很有问题的。而我走到它的另外一面,我把这些东西都切断也是有问题的。我们慢慢开始回归到我内心到底想要什么,我真实的表达是什么。


所以文钢太在拒绝女主角很久以后,当女主角发生危险的时候他开始正视自己。他知道我很想你,原来我是喜欢你的。而女主角也在整个经历里面慢慢开始有了安全感,有了信任度,知道原来我是需要考虑别人的状况的。在整个过程里,他们恰恰是互相治愈的。


爱情存在的意义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再一一跟大家重新讲述这个故事是怎么一步步来的。但是我特别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把所谓的走出原生家庭看出是一个得找到一个很安全的人,很完美的人才能做到。或者我自己一定要很完美我才能有爱情的关系。


这个逻辑是反过来的。恰恰是因为我们都不是那么完善的人,所以我们才需要亲密关系帮助我们成长。


好的亲密关系不是没有冲突的亲密关系,也不是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一直很快乐的,有些负面情绪、有些冲突正是帮助你成长的。我在课程里一直讲,当我们手拉手的时候是身体和身体的触摸,当我们有冲突的时候是我们灵魂和灵魂的触摸。甚至有时候失恋也好,爱情失败也罢,都是好的。因为它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我的自己,我能成长起来。


当我们在亲密关系里,你身边会有一个人来让我像照镜子一样清楚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好也看到自己丑恶的一面,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慢慢去进一步成长自己。


同样很多时候TA既是一个刺激的力量,让你很不舒服,但是另外一个层面上TA也会成为你的支持力量,我们可以一起往前走。


所以怎么走出原生家庭,并不是说永远地只做自己的反思,我不要亲密关系就可以了。也不是说我一定要找一个很完美的人,而是我们要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去碰撞。


互相不完美这才是爱情存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自闭症   家庭   男主角   精神病   创伤   女主角   没关系   哥哥   角色   父母   两个   东西   妈妈   完美   爱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