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爱“躺平”?

还不是内卷闹的,现在孩子的学业竞争都快卷成麻花了~

内卷的背后是低水平竞争,低水平竞争背后,是家长们越来越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竞争。

你说竞争是为了让孩子获得幸福?好,可无论孩子竞争是胜了也好还是败了也好,他都没办法感到幸福啊!败了自不必说,痛苦,可即便他付出这么多努力最终取得了竞争优势,可他终究会发现,他需要继续无限期持续努力才能一直保持这个优势,那痛苦就拉长到了一生,这样持续一生的痛苦,还不如前期先爽一爽来的实在呢。

你说竞争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更好的未来,可是如果更好未来的终点,是继续鸡自己的娃,焦虑下一代的教育,那这跟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还有在小车轮里不停打转的小老鼠有啥区别呢?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孩子他聪明着呢,知道怎么着最舒服最划算,面对这么“黑暗”的未来,他现在不躺平干啥,等着累死以后在棺材里躺平吗?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躺平也就算了,我们大人怎么办呢,也跟着躺平吗?那不跟得过且过、苟且偷生没啥两样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大家都躺平了,我是觉得面对孩子躺平这样事,我们别急着“鸡娃”,君不闻,老司机界有句至理名言,叫“别滴滴,越滴越慢”。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这个道理,放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

你鸡娃,你鸡着鸡着,就把孩子的乐趣给鸡没了,鸡着鸡着,就把孩子的耐心给鸡没了,而且说不定,孩子还落下一个什么心理问题也说不定。

这里有两个孩子,你可以来对比一下:

一个孩子,每天在父母严格的监督下练琴,从不停歇,后来钢琴过了十级,还在本地拿了不少小奖项,但是这个孩子本身并不那么喜欢钢琴,弹琴对他来说,就是完成父母的一项任务而已。如果完不成,就会受到父母严厉的责罚。


另一个孩子,也是每天练琴,但他不是因为父母逼着才练琴,而是因为他喜欢钢琴曲,特别享受那种优美的琴声从自己手中流泻出来的感觉。他钢琴没过多少级,也没参加过什么比赛,曾经也想过放弃,但是每次想要放弃时,父母就会带他去欣赏美妙的音乐会,会提醒他弹钢琴的初心,会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

这两个孩子,你猜哪个孩子会在钢琴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我猜是第二个。因为他体验到了钢琴本身的美好与快乐,他有更多的热情,这样的孩子更愿意全身心地投入,也更容易坚持下去,即便将来不一定从事钢琴相关的职业,但是钢琴都将是陪伴他一生的幸福和慰藉。

而第一个孩子,即便有各种证书荣誉加身,但他没有真心体验到这件事的乐趣,他的耐心总有一天会耗尽,终有一天,他会因为内心积累的压力和反感,而放弃这条路。也或者,他没有放弃,但是钢琴也只不过是一个谋生的工具,或是简历上一笔色彩而已,没有热爱,也没有享受。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那如果鸡娃不科学的话,我们家长应该咋办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人生的“动力”!

有了动力的孩子,就像身上安了一个发动机,他哒哒哒地在那儿转,不知疲惫,关键对他来说,这不是痛苦,而是享受,这样的孩子还愁他未来发展有问题?

关键是,“动力”咋来呢?

其实人性最根本的动力,无非两种,一曰“避苦”,二曰“求乐”


先说“避苦”


关于“避苦”这件事情,网上有个小故事特别有代表性。

有个高中生,特别喜欢上网,经常和同学晚上翻墙出去上网。

有一天,他爸来学校看他,给他带来了生活费。那天晚上,他照例翻墙出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刚翻出去没多会儿,又迅速翻回来了,而且表情严肃,面色苍白。

后来,这孩子就没再出去上网了,他发疯似的学习,刻苦要求自己,成绩不断提升,最后,还考了个不错的大学,成为了村子里少有的大学生,给父母争了光。

大家都很好奇这个学生为什么会突然就变了,后来这个学生谈起,那天晚上跳出墙去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他爸爸,他爸爸因为舍不得住旅馆,就靠在学校外面的树上,凑合了一晚上。

他说,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恨自己不争气,下决心一定要改善家里的生活。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它都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一个人,当他有强烈动机的时候,他才会真正改变和行动。

请你回头看看你的孩子,他有充足的动机吗?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我给他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要5块钱,从来都是给10块,平时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干,他怎么就是不爱学习呢?怎么就是老想着上网、看电视、玩手机呢。

是啊,他已经吃的这么好,穿的这么好,被你伺候得这么好了,那他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地去学习,去自己做事呢?

如果说我们这一代还有我们上一代人,很多人努力学习,辛苦工作,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我们的孩子会觉得,“我的命已经很好了,我为什么要改变命运呢”。

所以,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优越的生活,让很多孩子失去了“避苦”这个动机。

当然,我这里可不是告诉你,故意让孩子感觉到家庭困难,孩子都有感情都有心,如果你明明有条件还各种故意刁难他,不满足他,只会让他怨你~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再说“求乐”


其实,“避苦”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动机,它是会让一个人有动力去努力,去奋斗,但是避苦只能避开痛苦,但不一定会获得幸福啊!所以,真正更高级的动机,应该是“求乐”。

不过,这里的“乐”,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快乐教育”,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想咋样就咋样,而是一种超越物质生存、世俗名利,持续一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追求

是不是很高大上,很NB!我就知道,肯定有人会想,这TM不就是“PUA”吗?我让孩子“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读书”,那谁为我明天的饭钱而读书呢?

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这个意思!

这里所说的“价值意义和目标追求”,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式的目标追求,而是基于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去追寻一种更长远、更深刻、更有价值意义、更能触动灵魂的追求。

这样的追求就有点像黑夜中的灯塔,你也许会颠颠簸簸,甚至翻船,但你不会迷失方向。

重点来了,这样的追求它怎么能带来快乐,激发动力呢?

不是这个追求能带来快乐,而是追求这个追求的过程能带来快乐!

想要找到并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追求,一个人就必须去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热情,然后用全部的热情去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用自己的努力、专注和坚持,去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成就。这个过程中,他要忍受暂时的迷茫、寂寞、枯燥和不成功。

这个过程,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快乐吗?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避苦”难,“求乐”更难


我知道,我都知道,我们做家长的,肯定都希望孩子好,但凡对孩子好的方法,我们都愿意去尝试,可关键是,这玩意儿它太难了,这谁能做到啊?

当然难了!不难的话,我们早都“上天”了,还在地上吭吭哧哧干神马。

“求乐”这件事,之所以难,难在两点:

一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所谓长远的价值追求,是不是和现实的生存与成功相冲突,万一孩子是有远大的志向,可他都快穷死了,还要这志向有何用?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中国有句老话特别好,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曾经听过很多牛人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最近一次是在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上,他们讲到:当你把赚钱、名利、成功这些东西当成你人生最终目标的时候,那么你最多只能“小成”,因为你目的性太强、急功近利,很难全身心投入到你所从事的事业上,很难深入“本质”,即便“有成”心里也是空的,不开心;但如果,你能把你所从事的事情、你追求的价值,当成你最终的目的,那么你就会全身心投入,会触碰它的“核心”和“实质”,会有突破,而钱权名利这些东西就会像副产品一样,自然地来到你的身旁~

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啊,这样的教育,可要比单纯地“鸡娃”,有难度多了,毕竟我们很多大人自己,都从来没有过什么超越生存的价值追求,更没体验过兴趣与专注所带来的快乐,我们要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这些东西呢?

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从现在这一刻开始,你和你的孩子一起去追寻,你们一起成长,会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过程;即便做不到和他一起,但也请别限制他,请给他自由,让他去自己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好过你把他囚禁在一个你以为很美的“山顶”上。

现在的孩子都“躺平”了,家长怎么办?别鸡娃了,越鸡越慢

最后,我特别喜欢这样一段描述,送给大家,以共勉:

如果你把登上山顶当成你此生最大的目标,那么你的一生其实只有一秒钟,就是你登上山顶的那一秒钟;


如果你把登上山顶的这一段旅程当成你的目标,那么你正在经历的每一秒都是你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孩子   名利   山顶   动机   钢琴   痛苦   家长   父母   晚上   竞争   努力   目标   价值   动力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