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你没有见过一些这样的“学霸”,他们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并没有比其他人花费的时间更多,但成绩却始终能名列前茅,除了智商和学习方法的原因之外,可能就是他们的“专注度”了。

专注力强的人,能够很快地集中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之中,也能够尽量排除周围的干扰,一心一意地沉浸其中,因此,他们学习和做事的效率就会很高。

而专注力差的人,不太容易集中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即便能够暂时集中精力,也会很快分神,分神之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这样的人,他们学习和做事容易三心二意,拖延,所以效率就会比较低。

为什么专注力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总量都是有限的,我们的注意力越分散,那么注意力的力量就会越弱,我们就很难完成一些挑战。而如果我们的注意力越集中在少数事情上,那么注意力的力量就会越强,我们就越容易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事情。

打个比方的话,注意力集中,就像是一个手电筒开启了强光模式,这束光,就会非常有穿透力,能够照到很远的地方;而注意力不集中,就像是手电筒开启了弱光模式,光照的范围虽然变宽了,但是光的力量也变弱了,不能穿透黑暗,照到很远的地方。

所以,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充足的专注力,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具有较强的专注力,那么他们就容易克服一些暂时的困难,取得较大的成就,而如果缺乏专注力,则会容易因为拖延、敷衍而处于低效状态。

虽然专注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提醒大家:

第一点:专注力的高低,在孩子之中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孩子的专注力,的确有一些天然的差别,有的孩子天生专注力就会比较高,而有些孩子,天生的专注力就会比较差一些,但大多数孩子,天生的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第二点:专注力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后天的训练,是可以提高很大幅度的。很多天生专注力不是特别好的孩子,在良好的环境影响之下,在正确地练习之下,是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的。

那到底怎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呢?最近看了一本《认知突围》从脑科学角度分析专注力问题,非常有启发,其中三个比较好的策略分享给大家。

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策略一


【案例1】

有个孩子,学习弹钢琴,学得也挺勤奋,他每天都在家练习至少一个小时以上,但是他的钢琴水平,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任何提高。家长很着急,孩子自己也很失落。

后来,有个老师给这孩子和家长出了个主意,帮他制定了一个新的练琴方案:

那就是,当天学的曲子,不需要练习整个曲子,而是只练习其中最不熟练,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并且只要能够达到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完,那今天的练琴任务就算完成了,不管花了多长时间,即便只花了10分钟,只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不用在接着练了。

这个孩子和家长,就按这个方法试验了一段时间,结果,他的钢琴水平真的有了非常快速的提高。

【分析】

那这其中有什么原理呢?下面我给你解释一下。

以前,这孩子也每天都练琴,但他练琴的目标,就是时间,只要练够一定时间就行。至于练成什么样,有多少进步,没有强制性要求。

人嘛,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既然你对练琴的质量没什么要求,只要求练够一定时间,那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多去练习那些容易的部分,而避开那些有难度的部分

而且,因为对质量没有具体要求,所以,孩子的神经就会特别放松,就难免出现走神、开小差的现象

你说在这样的状态下,这个孩子的钢琴水平,怎么可能会有提高呢。

那后来呢,他们采用的这个练琴方法,为什么能够迅速提高孩子的钢琴水平呢?

这是因为他把练琴的目标细化了:

一是把练琴的范围锁定在不熟练和容易出错的部分,这就避免了孩子只去练习那些容易的部分;

二是对“质量”有了具体的要求,这就形成了练琴时的“关注点”,孩子在练琴的时候,他的神经会适度紧绷,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这些“关注点”上,不容易分散。

这样,到最后,实际上这个孩子每天练琴的时间比以前是少的,但是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再加上刻意练习了那些有难度的部分,所以练琴的效率就会比以前提高很多。

这个方法,就叫做“目标细化法”,这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专注度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个方法怎么用在孩子身上呢?

就是无论学习,还是做事,一定要把目标具体、量化,一定不要是模模糊糊、非常松散的,而是要非常明确、清晰的目标,让孩子有清晰的关注点,这样就能促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专注度,进而提高效率。

你比如在家里看书,过去有的家长可能规定孩子,每天阅读半小时,只要读够这个时间就行了,至于里面的内容读到什么程度根本不在乎。但这样的读书方法,大多数时候都很低效,因为很多孩子,都免不了会走神。看了半天书,根本不知道究竟看进去多少。

如果用目标细化法,你可以这样做。今天的阅读目标,就是看10页书,不管你看多长时间,怎么看,只要你看完之后,能把这10页里的主要内容,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记到笔记本上,或者是用你自己的话,给爸爸妈妈简单讲讲,就行了。就可以不用再继续看了。

制定这样的阅读目标,实际上就让孩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炼、总结,这样他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去认真读书,读书的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这个方法就是目标细化法。

但是使用这个方法,有一个注意点,就是你定的目标,不光要具体,而且难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难度太高,否则孩子知道自己完不成,就干脆放弃了。太简单也不行,没有挑战性,孩子就不能获得成就感。只有那种“踮踮脚就能够到”的难度,才能激发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看书的时候,看完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给别人介绍一下,这就是踮踮脚就能够到的目标,但假如你让他整篇背下来,这个难度就太高了,只会把孩子吓坏。

所以,使用目标细化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不仅要把目标具体化,量化,还要把握好目标的难度。做到这两点,这个方法才能起作用。

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策略二


关于专注力,我们通常有这么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意志力,我们就能有效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当我们感觉疲劳或无聊的时候,我们觉得,只要我们用意志力强撑一下,我们的专注力就提高了;

当我们走神的时候,我们觉得,只要我们用意志力努力把注意力拉回来,我们的专注力就提高了。

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所以,每次看到孩子走神不专注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生气,觉得孩子一定是自己不愿意好好学习,好好做事,所以才不能专注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专注力,不是靠意志力能够硬性控制的,相反,如果明明已经很疲劳、很逆烦了,还要硬撑着,只会让专注力越来越差。

那这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我们的专注力,也就是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它就像一根皮筋一样,是有弹性的

如果一根皮筋,你拉得特别紧,一直不松开的话,那么这根皮筋,就会慢慢地失去弹性,如果你拉得再狠一点,都已经超出了皮筋儿的承受程度了,那么这根皮筋很大概率就会断掉。

但是如果一根皮筋,你能拉开一小会儿,再松开一段时间,再拉开一小会儿,再松开一段时间,并且拉开的力度,没有超过它的承受范围,那么这根皮筋,就能始终保持非常良好的弹性

现在,把皮筋儿换成专注力,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孩子明明已经分心走神了,却还要强撑着,去学习,去做事,那么他就会体验到痛苦,因为这个时候他专注力,已经被消耗得太严重了,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如果每次学习做事都这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想要去拖延和逃避,最终,连最简单的事情,都没办法专注的完成了,这就是强用专注力,造成皮筋失去弹性的结果。

那这种情况怎么改善呢?

给你的建议是,要让孩子学会“有节奏”地学习、做事和休息。就是把专注力当成一根皮筋儿一样,拉开一会,就主动放松一会儿,等精力恢复了,再继续拉开一会儿,再主动放松一会儿,这么反复循环,孩子的专注度,就会始终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

为此给你两个建议

1. 一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专注力范围,如果专注力持续30分钟,就要在达到30分钟的时候,停下来,主动休息一会儿,等精力恢复再继续,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一种非常良好的专注状态。

2. 二是不要在已经非常疲倦和厌烦的情况下去强撑,这样只会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让专注力的“皮筋”失去弹性。

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策略三


【案例2】

有一个作者,有一次接到一个写作任务,是让他三天内,写完一篇五千字的稿件。

这个作者掐指一算,三天时间,五千字,平均一天不到两千字,怎么着也能写完呐。于是他就开始慢悠悠地写了起来。

打开电脑,放开音乐,旁边摆上一壶茶,一边品着茶、听着音乐,时不时地聊着天、上个网,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写着,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过了两天,他发现,他写了不到两千字,关键稿子不仅仅是光看字数的,也要看质量啊,写完还要反复修改呢!

就还剩一天时间了,这下他可着急了,音乐关掉了,茶也不慢慢品了,天也不聊了,手机放一边,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谁都不让打扰,一天时间,连写带改,五千字的稿子终于完成了。

【分析】

对于这个作者来说,为什么明明一天能干完的事情,前面两天却没什么成效呢?

这是因为前两天的状态,和第三天的状态完全不同。

前两天的时候,他也在写,但是不专注,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精力投入连50%都不到;但是第三天的时候,他是一种非常专注的状态,就是完全几乎100%的精力投入,这就让他第三天的效率非常高,这才能用一天的时间,就把稿子写完。

这个作者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的效率,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做事时的状态,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精力效率要高得多。

那听到这里,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也知道100%投入好,但是这个状态太难达到了怎么办呢?

这里,我们给你一个思路,可以帮助你自己和孩子达到这种状态,叫做“划分界限法”。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当你做A这件事的时候,你就彻底关注A,当你做B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要有非常清晰的界限。

我们生活中,最怕的就是,你做着A,心里想着B,做着B,心里想着A。这样是没办法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

你想想,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白天工作的时候,你心里想着晚上要吃什么,要跟谁组队打游戏,周末要去哪儿玩儿,看什么电视剧;等到晚上吃饭打游戏的时候,又想起来白天有些工作还没处理完,明天怎么跟领导汇报。

这样,你是工作也不能专心致志的工作,放松的时候也不能彻底放松,两头都没捞着,老是心里装着事情,老是感觉烦躁不安,生活就会很累。这就是手上做着A,心里想着B,事情与事情的界限不清晰闹得。

想让孩子更专注,学习和做事的效率都能提高,你就要鼓励他为自己的各种事情划分好“界限”,学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地学,别老想着玩,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别老惦记着学习;学习和玩,清楚地分开,这样孩子学习就会更投入,效率提高,玩的时候,也才能真正得到放松。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事情,都能依照这样的原则来做的话,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养成做事情专心投入的习惯,他的专注力自然就会稳步提升。

孩子学习老走神、不专心?脑科学给家长的三个方案,超简单

以上就是三个脑科学角度非常简单,但同时又非常实用地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方法,之前,我还写过一篇《能让姚晨叫苦的除了“苏大强”还有娃作业,孩子专注力差怎么破?》,详细介绍了孩子专注力差的原因,以及整体应对思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觉得有启发可以关注我哦,后续会继续分享更多关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脑科学   简单   孩子   千字   会儿   注意力   弹性   专注   难度   精力   效率   家长   事情   状态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