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父母,尤其是妈妈,跟孩子之间的能量是相通的,当一个妈妈能量匮乏,无力滋养自己的时候,她就会不自觉地去吸收孩子的能量;只有这个妈妈本身能量是充盈的,她才能滋养自己,然后更好地去滋养孩子……

——题记

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里,我总有一种感觉,我的人生就像是海上的浮萍、风中的树叶,随风飘摇,无依无靠;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座“孤岛”,无论身处何地,无论做些什么,无论身边有谁,那种“孤独”的感觉总是若有若无地围绕;总之,就是用三十多年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问题”

我不是孤儿,有完整的家,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哥哥。他们都比较爱我,从不曾虐待过我。家里幼时很穷,经常为生计发愁,但总算还是供我上了学,受到了高等教育。但即便如此,我总有一种“无根”的感觉。

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感觉。

我模模糊糊意识到,好像是因为缺乏一种叫做“安全感”的东西,但这个安全感到底是什么,我始终没搞明白。

直到多年以后,当我了解了很多心理学知识,我才恍然明白,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的“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依恋关系”怎样影响一个人的心态,乃至命运?


心理学上讲,在你六岁之前,你和你最初的养育者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

打个比方的话,孩子和最初的养育者形成的关系就像是一个人关系的“初始模板”,后来建立的其他关系都是这段关系的“复刻”和“投射”——最初关系质量好,你才能在其他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最初关系质量不好,其他关系一般情况下也好不到哪儿去~

这么说有点抽象不好理解?那我举个例子。

假如一个小孩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积极地回应他,饿了就喂他食物和奶,哭了就会抱起来哄他,会经常跟他玩,陪他说话,只要他一发出信号就立马回应他。那么他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这么热情和友善的。当他长大了,有能力了,他也会这么对待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别人也会这么回应他。这样就开启了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但假如,一个小孩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忽略他,饿了不及时喂他,哭了不及时哄他,那么他就会觉得整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行的,人与人之间都是非常冷漠的。他不敢奢望别人对他好,即便别人对他好,他也不敢相信,反而感到不自在。他对待别人的时候,也会以这么冷淡的方式来对待,别人通常也会以冷淡的方式来回应他。这样,就开启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孩子会越来越孤独,而且他还以为,整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呢。

这就是最初的关系模式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

在所有人生最初的关系模式中,有一个东西至关重要,那就是——是否和父母形成“依恋”

依恋就是一个孩子对养育者形成的一种深深的信赖和眷恋的情感。

形成依恋的孩子,就像是漂在海上但手里抓着救生圈,就像是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身边却有一个可信任的向导,他始终有依靠,有安全感,能够笃定地生活

而没有形成依恋的孩子,就像是漂在海上,但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就像是走在沙漠里,却没有可以信赖的向导,他就会迷茫、困惑、不安,会心里空落落地,不能也不敢信赖和依靠任何人,总能很轻易就体会到孤独和无助。

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我是怎么发现自己没有形成正常的“依恋”呢?


那是我在听武志红的心理学课时,当我听到关于依恋关系的几个追问时,我内心的震惊,就像是一个年幼时埋藏下的心灵疑惑,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答。

课里面问:

当彷徨无助的时候,谁为你解惑,是你的头脑还是你的妈妈?

当你被欺负的时候,是谁帮你面对,你的头脑还是你的妈妈?

当你感觉受伤难过的时候,是谁安抚了你,是你的头脑还是你的妈妈?

最后一个终极问题:是谁养育了你,是你真实的父母,还是你的头脑?

我的答案全都是——“头脑”。

没错,我是有真实的妈妈,可是这么多年,陪伴我的却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头脑”啊!这真是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呢?妈妈她不爱我,没有照顾我吗?

不!她非常爱我,她非常努力地照顾我,甚至,为了我和我哥,她做了很多的牺牲,长年辛苦劳动,落下了一身的伤病。

可为什么这么爱我、照顾我的妈妈,却让我的“头脑”养育了我三十多年呢?

这是因为我的妈妈,她是一个脆弱、敏感和虚弱的妈妈。

这些年,我亲眼目睹着她陷在各种负面情绪的深潭里,像个困兽一样无法自拔。她因为自身能量的匮乏,根本无力开解生活中源源不断的负能量,没有信赖的朋友,和老爸关系也一般,只能紧紧抓住她生命中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就是我,她的女儿,不断地倾诉、寻求安慰~

我记忆中,自我一懂事起,我就一直在倾听妈妈的“诉说”,她会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的委屈、不甘,以及遭受的种种歧视、不公,就像胸中澎湃着激烈的情绪洪水,一定要找个渠道倾倒出来,而我就成了那个“渠道”。

我一开始,还常常试图安慰她,但作为一个自己都无法排解情绪的年幼孩子,我逐渐发现,我拙劣的安慰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换来更加猛烈的倾倒。于是,我慢慢关闭了自己的情感,让自己变得迟钝和麻木,只为在她向我倾倒的时候,能够保持心中不起任何波澜,因为没有共情,也就没有痛苦,不安慰,也不反抗,只是随口回应着“嗯”和“哦”。

而我的妈妈,在看到她最贴心的女儿,居然都不能对她的痛苦感同身受的时候,她的心中,升腾起了更加强烈的悲苦,开始了更加猛烈的倾诉~

我和我的妈妈,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闭环”,维持着一种古怪的“平衡”:一边是一个始终没有得到安慰,但还在不断倾倒情绪垃圾的倾诉者;一边是一个不断接受情绪垃圾,但努力避免感受痛苦,迟钝麻木、感情冷漠的“人形垃圾桶”。

虚弱的妈妈,无意识地吸收孩子的能量,孩子也跟着变得虚弱,我和妈妈之间就是这样的状态。

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至于我自己有没有情绪,情绪怎么处理呢?


我有情绪,我情绪太多了——生活中些许的不尽人意、别人的轻视、我自己的失败,只要一点微小的刺激,都会让我心中泛起无边的浪花

但这么多年,我也学会了一招,就是把心中所有澎湃的情绪,全都摁进自己的头脑里,让头脑来消化它,为自己开辟出一条继续活下去的道路。

我开发了一套套属于自己的“生活哲学”:

受了欺辱,我不敢反抗,但我会在头脑中为自己开解:“总有一天,这些人会遭到报应的”;

面对打击,我经常心灰意懒,但我的头脑也会给我安慰:“没事的,时间还长着呢,以后说不定会好呢?”

孤独无聊,没有陪伴的时候,我就会放飞自己的想象:“如果我是小燕子或是紫薇,我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学会了自己处理自己的情绪,可是我再也不敢,也不会去依赖别人了

我患上了“只能靠自己”综合征,哪怕自己做不到,也不敢向别人求助……

我不太会爱别人,也不太敢奢望别人会一如既往地爱我……

我总觉得这个世界本就是孤独的,每个人都是“孤岛”,我们根本无法相互理解,更不能一直相互扶持……

并且,我还落下了一个奇怪的“病根”——明明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可我却总不自觉地想要照顾别人的情绪,满足别人的需求,仿佛周身围绕的都是虚弱的“妈妈”……


你问我对自己的妈妈有怨言吗?会怪她吗?


要说一点点怨言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么多年,这一路走来,心路历程也挺艰难的。不过,我也理解她,尤其是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我更深深地明白:她不是故意的,她和头几年当妈妈的我一样,都只不过是个被命运所操控的“提线木偶”而已

妈妈有个悲苦的身世,三四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腿部留下了残疾,成了一位“瘸子”,从小受尽别人的冷眼、嘲讽。因为这个残疾,再加上家里贫困,以及姥姥姥爷性格软弱,造成了她极度要强又极度自卑的性格。后来遇上性格温吞、不善言辞的我老爸,两个“失意”的人走到一起,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厌弃……再后来有了我哥和我,两个孩子成了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亮色,寄予无限的期望,但被各种不确定性所折磨……

在意识到我内心深处对我妈妈的怨气之后,我其实变得更平和了,这在心理学上,就是把压抑的想法释放出来。我后来对我爸妈,我自认为还算孝顺的,一直努力地尽我所能给她们更好的生活,只是无法达到完全地亲近,但也会努力维持联络……

父母对孩子命运的“决定性”有多大?成长35年养娃5年我终于明白


我后来怎样了?人生可有改善?


我和妈妈一直维持着“倾诉”与“被倾诉”的关系,在我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情况尤甚,她可能会在任何时刻突然给我打来电话,不管我是在工作,还是在吃饭,然后带着哭腔给我诉说她的不幸遭遇,遭受的委屈和苦恼,而我每次一接到她的电话,总是心头“突”地 一紧。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前几年才有所改善,原因是我和哥哥都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妈妈也逐渐意识到,她的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她的儿子和女儿无法完全共鸣,于是学会了寻求其他途径。

而我自己的人生,在我初为人母的头三年里,曾经历过一个惨烈的“低谷”,原因是有一天,我突然绝望地发现:我变成了我妈!

生完孩子的头几年,各种养孩子的鸡零狗碎、婆媳矛盾、老公偶尔的不理解、事业的停滞,都让我陷入一种巨大的焦虑和无助之中。我无力处理自己的情绪,面对着娇弱哭闹的孩子,竟然崩溃地哭泣起来。就是那一刻,我发现:我变成了我妈?

我感到绝望,是因为我发现,我用尽力气,去考学,去努力工作,可最后还是像我妈妈一样无力……那段时间,真是人生的一个低谷。

什么时候发生了转折呢?

是我用了好几年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我努力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以后,在我努力对自己好,让自己开心起来以后,在我明确自己要好好从事育儿工作,并为此不懈努力以后,在我想要好好地经营我的家庭关系以后,我发现自己改变了。

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我每天有各种新奇的想法,我的心里有很多的能量,我学会了处理自己的情绪,我能承接住孩子的坏脾气、负能量,我的孩子因为我的包容,而变得日益活泼灵动。

总之,我努力给自己补充能量,我前半生没有得到的“依恋”,我努力让我孩子得到了那一刻,我得到了治愈。那一刻,也是我和我的妈妈“和解”的开始……

我明白了:当妈妈最重要的不是先爱孩子,而是先爱自己,要在自己心里注满能量,要用充足的能量先滋养自己,然后再去滋养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在“充盈”中成长~

其实,我比我妈妈要幸运,因为她始终受限于自我心灵和环境的双重制约,而我尽管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却在她的托举之下,有机会找到一个能更好发展的环境,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机会改变自己……从这一点来说,我又如何不该感谢她呢?

现在,我也并没有完全变成一个活泼开朗能力超强的“超人妈妈”,也时常陷于自我怀疑和各种失落,但是,我心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支撑,不那么容易“全线崩溃”了,那个支撑,就是我为我的孩子构筑起的依恋,以及我正在努力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孩子   决定性   虚弱   心理学   能量   头脑   最初   无力   情绪   多年   孤独   命运   父母   努力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