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闹腾,坐不住,家长这样做就对了!

同事大敏的孩子4岁,正好属于精力旺盛的时候。

那天去她家玩,从早上9点半开始,一直到下午三点,我看到她家宝宝基本上没有停下来过。

玩具弄得满客厅都是,从地上爬到沙发上,从沙发上爬到矮柜上。

大敏很头疼,和我吐槽说,感觉生了娃之后,整个世界就变得聒噪了。

除了晚上睡觉,孩子没有一秒钟停歇,开始的时候,大敏还好声好气的和孩子说,到后来,轻言慢语的好说不行,就只能直接开吼。

最后发现,吼孩子的声音逐渐升级,但是孩子不仅没有停下来,还变本加厉,学会还嘴了。

其实大敏的烦恼,很多家长都有遇到。

一开始都是想着和孩子母慈子孝,但是,为什么最后都演变成鸡飞狗跳的吼叫了呢?

我和大敏说,其实孩子闹腾,坐不住,原因有很多:

孩子的好奇心驱使,让孩子有无限的精力忙于探索,忙于创造;

父母没有给到孩子正确的环境,孩子们在绝对自由中,没有体验过约束的规则;

父母的大声呵斥,不仅不能改善孩子的闹腾,相反给孩子造成一个不好的榜样:声音越大,就越有道理。

等等.....种种日积月累的坏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在:该活泼的时候兴奋,该安静的时候禁声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日常训练的小游戏,叫:安静游戏

大家可能第一次听这个词语,很多人都会纳闷,安静游戏就是要小朋友保持安静吗?他们可以做到吗?

其实,安静游戏不是要小朋友一直保持安静,因为活泼好动是小朋友的天性。很多年龄小的小朋友只能保持20-30秒钟的安静。

但是,让小朋友偶尔安静下来,关注周围的声音,发展他们的自律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锻炼。

那么平时在家中,家长可以怎么样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小朋友这方面的能力呢?

安静游戏三阶段

第一阶段:适用1岁半到2岁半左右的孩子

1、先关掉家中人为的声音(如:电视、音响等),以及可能会中断活动的因素(如:正在烧的开水、电话等),再邀请孩子和你到较安静、舒适的地方(如:书房、卧房)。

2、告诉孩子这是一个特别的活动,你现在要让自己的头(或是手、脚等,你自己觉得最轻松、最容易开始的部位)不动,接着请孩子注意看你:自然放松身体,保持全身寂静不动数秒。

3、询问孩子是否看到你刚才头部完全不动,然后请孩子也试试看。给予孩子明确开始和结束的信息,例如:当你说开始,就必须不动;当你弹指(或以双唇轻弹一声)就表示结束。

4、依刚才约定的信息让孩子重复练习,过程中你也必须和孩子一样保持静止不动。

5、更换不同的身体部位,同步骤2—4的方式继续进行。

6、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能安静的能力,变换不同的身体部位,最后练习全身不动,并且逐渐加长静止的时间。

补充说明:

此阶段的活动能让幼儿意识自己的肢体,并以不同于平常的方式——“静止”来控制肢体。

若发现幼儿尚无法完成上述活动,不必勉强,这表示孩子还需要更多身体动作的练习,也就是必须先有较佳的动态控制能力,才能做静态的控制。

游戏变化延伸:

1、和孩子进行带有肢体名称的儿歌律动,例如:“头儿、肩膀、膝脚趾……”“一个拇指动一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来增加孩子意识肢体与控制肢体的练习。

2、一二三木头人:这是一个传统的团体安静游戏,四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得很好,也可以变化成一二三机器人、一二三睡美人等。配合游戏规则与团体游戏的乐趣,让孩子练习控制不动一段时间。

3、模仿布偶:请孩子模仿他喜爱的布偶模样,这是两岁多孩子就可以做的活动,但能够控制不动的时间以及模仿的深刻性,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和观察力而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阶段:适用2岁到4岁左右的孩子

经过第一阶段的活动,你和孩子已经可以共同创造一段寂静的时光,此时环境中的声音就显得格外地清晰。

1、在孩子能静下来维持不动一段时间后,邀请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注意听见什么声音,并告诉孩子等你的指令后再张开眼睛。比如,你说,天黑了,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模拟风的声音;吹了风的声音之后,你说,天亮了,孩子就可以睁开眼睛。

2、邀请多位孩子安静闭眼倾听一段时间后,再请孩子们张开眼睛,分享彼此刚才听到的声音。

补充说明:

此阶段除了能发展辩认环境声音的感官敏感度外,还能让人体会安静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程度和状态。

经过此阶段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关系,进而探索自己的内在;除此,你或许有机会倾听孩子内在的声音呢!

游戏变化延伸:

1、进行上述活动,可同时介绍乐器,让孩子先听一段音乐(你事先挑选的),然后从中找出他所认识的乐器声。如果你自己是音乐爱好者,可以藉此把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引导孩子逐渐亲近音乐。

2、邀请孩子到户外从事上述活动,再和孩子一起分享听到的声音,如:风声、海浪声等。当孩子能够确实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后,可以一起寻找声源,培养孩子成为自然观察者。

第三阶段:适用2岁到4岁左右的孩子

确定孩子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意志进入安静,并敏锐知觉环境中的声音后,就可以尝试做此阶段的活动。

1、邀请孩子坐下来,先请孩子静坐不动,然后轻唤孩子的名字。当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后,再以最安静的移动方式,走到你的身边。当孩子走动时,要用嘘,或者肢体动作告诉他,轻轻的。

2、也可以走到离孩子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多次练习后,你甚至可以在门边或隔壁房间),轻唤孩子的名字,然后等待孩子安静地走向你。

补充说明:

1、在进行此阶段的协和体练习时,更能看出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2、每个阶段需练习多久时间,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不同的孩子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纵使已经练习至第三阶段,仍可以再进行第一、二阶段。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的学习吸收。但是,安静并不等同于不说话,安静也可以是分享、讨论,但却是来自沉静的思考。


经常和孩子玩一玩安静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协助身心和谐,同时可以帮助开发孩子内在力量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声源   孩子   布偶   肢体   部位   小朋友   对了   安静   家长   身体   声音   名字   阶段   能力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