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段时期,不注意使父母孩子双方成仇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对家长有仇视心理,心理学上把孩子这段特殊时期的特殊表现称为“仇亲期”。而在相关调查中,发现知道这一概念的父母少之又少,更不知道该如何化解孩子的“仇恨”。


如果孩子有了这三种行为,那说明孩子进入了“仇亲期”。这可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状态持续2年以上,家长就该重视了,防止孩子未来成为不孝之子。


孩子的这段时期,不注意使父母孩子双方成仇


一、和父母对着干


所谓仇人就是像敌人一样的人,平日里冷冰冰,见多了人就和爹妈顶着来,你让向东,他向西。好好的孩子,硬生生地成了冤家。


二、脾气变得暴躁


性格上暴躁的孩子是很让父母操心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和父母基本不沟通,上来直接发脾气,甚至摔摔打打,口无遮拦。


三、出现各种“坏习惯”


显示自己已经“成熟”的青春期少年,会出现很多成人看起来的“恶习”,比如抽烟、喝酒、夜不归宿等等。这时伙伴成了他们生命里更重要的人,对其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父母双亲。


孩子的这段时期,不注意使父母孩子双方成仇


那么如何与仇亲期孩子化解仇恨呢?


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需要家长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交流,且沟通时候要讲究方法。


父母应注意要尊重孩子,卸下长辈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耐心听完孩子的意见,试图站在孩子角度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


另外,家长宜学会用交换意见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唠叨说教,甚至冷嘲热讽,拳脚相加。此外,交流时,家长应学会认真倾听,当孩子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不要似听非听,表示出一种不屑的态度,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家长不重视自己的感觉。


孩子会出现“仇亲”情绪,与他们所处年龄阶段尚存的幼稚性、依赖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有关。父母对此,要有科学认识,不要悲观沮丧或者与孩子蛮干,而是正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明确指出他们自身的优缺点。


孩子的这段时期,不注意使父母孩子双方成仇


最后,父母感化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做好榜样,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方式可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也是引导孩子最好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之子   父母   孩子   片面性   冷嘲热讽   暴躁   青春期   重视   时期   看法   家长   意见   方式   心理   年龄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