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文化与社会的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日益增多,并已逐步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1、国际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们认识到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他们认为,没有广大民众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被视为是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的。


2、当代教育的发展,使社会普遍认识到音乐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理念历史悠久

音乐审美教育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我国古代春秋末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如《论语·泰伯》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即是此意。

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体系,要求儿童学唱赞美诗和军歌,把音乐作为鼓励儿童勇气和培养儿童纪律的工具。在中世纪的欧洲,音乐长期拥有重要的教育地位,被保留在所谓的“自由七艺”之中。

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音乐教育历史证明: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教育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其他教育和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从古至今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存在于教育的全过程。

音乐审美教育有待深入

我国与世界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一样,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但真正称得上音乐教育的历史,则只能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算起。

虽在蔡元培先生的“美育代宗教”主张的影响下,音乐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终因时代的原因而不能有真正的音乐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仍局限于音乐的欣赏和娱乐上,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内在本质——审美价值,以及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美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对美育的本质和中心地位的认识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高度。

提高对音乐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将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美育再次被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就有了根本保障,音乐教育又一次被确认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的审美本质,表现出其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显示出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即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功能对人自身美的潜质进行挖掘和培养,达到陶冶人的心灵和塑造人格的目的。

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为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

由于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因此重视人的本体作用的素质教育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


音乐具有教育、审美、娱乐三大基本功能

音乐审美首先是属于大众的,也正因如此,音乐审美教育就具有了充分的社会性。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诸多形式的纽带。


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陶冶其情操。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可以

促进人的身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由于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速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身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精神疾患成为难以控制的时代病。人类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

而音乐审美教育对克服人的情感“异化”,使之身心和谐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

音乐并不是表现某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激情,而是表现激情本身。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有一个高尚的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他因此美化”。

音乐能美化人们的灵魂,能激发大众对美好愿望不懈追求的热情;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感,保持和发展人的想象力,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这些审美功能的实现,将提高大众群体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层次,具有广泛的实践效用和社会意义。

因此,加强和发展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古希腊   美育   音乐   大众   素质教育   重要性   身心   音乐教育   本质   节奏   当代   作用   功能   情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