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01、羞耻心是个好东西

前不久,山西太原交警之声发布的一则小视频火了。

视频中,一男子酒后驾车,被交警查到了。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把交警和旁边的人都逗乐了。

原来,车上还坐着他的儿子。看到自己的爸爸被查了,孩子一边爆哭,一边训斥:“你羞不羞耻?我告诉你不要开车,你非要开!”“这下好了吧……这下好了吧。我还能当你儿子吗?”

爸爸一听,赶紧道歉:“是了,我也知道丢脸了。”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看了视频,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孩子的三观很正,即使训起老爸来,也是毫不留情。还有不少网友觉得,虽然这次爸爸做错了,不过能看出来,孩子的家教非常不错。

孩子有羞耻心,是家庭给与的最好的教养。深以为然。

《礼记·中庸》中就曾提到过:知耻近乎勇。意思是:知道羞耻,就已经接近勇敢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勇气去承认和改过。

曾国藩小时候就遭遇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晚上他在刻苦学习,想要背下一篇文章。可是,他资质普通,怎么也记不住。这时候,来了一个小偷,见屋子里有人就躲到床底下,想着等他睡了之后再行窃。

可是一直等,曾国藩都没把书背全。小偷忍不住跳出来说:“就你这个水平,还读什么书!”随口就把听了一晚上的文章背了出来,然后大摇大摆的走了。曾国藩被羞辱了,却不恼怒,而是把小偷的话当成激励,更加刻苦的学习了。

有人说,羞耻心就是好面子,太好面子的人容易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用别人的评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实不然,适当的“羞耻心”,对于一个人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以及养成良好的品格修养,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而缺乏羞耻心所带来的影响,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02、缺乏“羞耻心”的坏处

适当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如果缺乏羞耻心,那么,人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别说反省了。

比如:对于孩子来说,面对家长的批评,可能是一件丢脸的事情,但是家长的批评和提醒,可以让孩子更早地发问题,从而及时改正。

如果孩子做了坏事,或者是有违道德的事情却不以为耻,那么长大后,可能会因此表现出道德的堕落和颓废。想要再改变自己的缺点,和养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就会更难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羞耻心——这是对于可耻事物的一种强有力的抗毒剂,是义务感和责任心的道德情感的支柱。”

有羞耻心的人,能够时刻反省,并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不久前,成都的蒋女士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件让人气愤的事情。

当时车到站,上来一位老人,看来起60多岁,精神不错。他径直走到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旁边,要求他让座。

小男孩没有马上起身,老人居然一屁股坐在孩子的身上,边坐还边骂孩子没素质、没教养。最后,更是一把将孩子直接从座位上拽了起来。孩子都被吓懵了。这个举动让其他乘客义愤填膺,纷纷指责老人不讲理。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且不说,别人让座是否跟素质有关,自己倚老卖老,在公众场合公然辱骂和欺负一个小孩子,难道就没有一点“羞耻心”吗?只能说这位老人太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远超道德的范畴。

而有“羞耻心”的人,又会怎么做呢?

荷兰蒂尔堡大学的艾露娜博士做过一个实验,她将135名大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答题。一组的问题是“曾经让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另一组则是写下一些“最平常的生活状态”。

之后,她给每个学生10个硬币让他们去帮助别人。结果显示,因为自己的一些言语或举动曾经感到羞耻的学生,往往会分出更多的硬币去帮助别人。

心理学家因此认为,“羞耻心”能让人通过善待他人,来填补心灵上的空缺。因为有“羞耻心”的人,会想方设法赢回自尊,对待他人的时候会更热情诚恳。

可见,适当的“羞耻心”还是要有的。

03、羞耻心是怎么来的?

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那么,“羞耻心”到底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

其实,早在孩子2、3岁的时候,就会有羞涩感。比如,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光屁股;听到父母说自己的糗事会不高兴等等。这个时候的羞涩感,就是羞耻心的形成阶段。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3-6岁的孩子开始渐渐懂事,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如果做错了事就会被批评,而被批评的滋味并不好受。他们会因此而脸红、想要逃避。

而这个时候,孩子的羞愧感其实是需要依靠成人的刺激来完成的,因为孩子会依旧大人的反应,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却不责备,那么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认为那是错的,不会因此产生“羞愧心”了。

而6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不需要成人的刺激了,他们自己会在做错事之后感到内疚、羞愧。而且,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感也会呈正比增加。

教育家陈孜虹在《有爱好好说》中写道:“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羞耻心的认知能力,所以不会觉得没面子。但实际上,小孩跟大人一样,非常爱护自己的面子,当他觉得丢脸时,心中所感到的耻辱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力”。

既然适当的羞耻感,是很自然的情绪之一,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呢?

04、如何正确对待羞耻心

国外一个小男孩在超市拿了一块巧克力,没有付钱就离开了。爸爸发现之后,要求孩子把巧克力还回去。

一开始孩子嬉笑着不以为意,想要把巧克力放回到货架上。

可是爸爸却严肃地说:“不对不对,是这里,我要你告诉这位女服务员,你必须亲手交给她。”

孩子顿时觉得很难为情,捂住脸不愿意过去。后来,在爸爸的一再坚持和引导下,孩子终于鼓起勇气,把巧克力交还到了售货员的手上。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如果孩子的爸爸默许了孩子偷拿巧克力的行为,那么,孩子也不会因此产生“羞愧心”,以后还有可能会一错再错下去。

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行为有偏差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并且教导他们正确的做法。对孩子知错就改的行为,我们也要提出表扬。这样,才能在培养孩子羞耻心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

羞耻心理虽然是无法避免的一种情绪,但是这种让人没面子的体验感,会比较容易让孩子想要逃离。

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产生羞耻心里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做出正确的引导。比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做错事;有的孩子是因为挨批评了;有的孩子则是因为被别人拒绝……

如果确实做错了,父母不妨引导孩子反思改过:“做错了就要道歉,虽然会有点不好意思”、“挨批评了就改过,下次争取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再比如,有个孩子在电梯里撒尿,妈妈知道后在业主群里道了歉,并且罚孩子打扫一个月的电梯。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呵护孩子的羞耻心,能够激励他们做得更好,相反,如果一味挖苦羞辱,揪住孩子的错误不妨,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越走越远。

有一位16岁的少年,一天纵火8次。当被问及原因的时候,他说“我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家长说这话,或许是想激发孩子内心的羞耻感,让他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没想到,却成为孩子犯罪的导火索。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与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真正的约束。”

呵护孩子的羞耻心,帮助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引导他们约束好自己的行为,或者迎接更大的挑战。

适当的羞耻心是十分必要的,但一旦过度就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做错了事不敢承认而撒谎;被别人拒绝感到自卑;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外貌或形体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不敢与人交际。

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曾说:一定程度的羞耻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耻已经开始影响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自己价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危险的——这也就是病理性的羞耻(pathological shame)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罗盘对应理论,它把人感到羞耻之后的反应分为了四种:逃避、退缩、攻击他人和攻击自我。当人长期处于被打击、被嘲讽的情景时,就可能会导致这四种行为。

父亲酒驾被查,儿子哭诉“你羞不羞”:谁说羞耻心就是负面情感


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要正确疏导,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不要让“我真蠢”、“我真笨”、“我什么都做不好”的思想,左右孩子的心。

我们培养孩子的羞耻心,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因此,永远不对孩子恶语相向,呵护他们的面子,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他们才能成长为真正强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羞耻心   羞耻感   可能会   教育家   羞耻   羞愧   负面   巧克力   面子   大人   批评   父亲   儿子   道德   爸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