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近日,“王源回应抽烟”上了热搜。

他说,成长在于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所有的后果都得自己承担,所有问题都得自己去解决。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我不是粉丝,也对小鲜肉无感,但是他在采访中不回避、错了就是错了的态度,让人心生好感。

对于那些百般推脱责任,事事以“我还是个孩子”为挡箭牌的人来说,王源算得上是有担当的。

比如:一个91年的男子酒后驾车被查,他竟然可怜巴巴地对交警说“我还是个孩子”,求交警放他一马。这个理由,简直让93年的交警哭笑不得。

没有责任心,缺乏担当,是许多孩子,乃至成人都有的毛病。因为,小时候没有意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长大了自然也就会缺乏担当。

01. 孩子的“恶”,都源自责任心的缺乏

前两天,四个孩子翻越护栏网进入铁路玩耍。

出于好奇,他们在铁轨上摆放了一排石头,长达五十米。幸好发现及时,火车采取紧急制动,才没有酿成悲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由于孩子的年纪都还小,民警只是勒令家长好好管教。

孩子年纪小,偶尔犯错是难免的,但是必须要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做错事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否则,以后也许会酿就更加无法挽回的错误。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前不久,大连13岁男孩的那件恶性事件让人不寒而栗。

事件发生后,蔡某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多次搭讪女孩的父母,并且在聊天记录中妄图撇清自己的嫌疑,还一再强调自己不满14岁。

而他的父母自始至终都没有露面,更没有道歉。

他们是否涉嫌包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没有是非观善恶观和责任感的父母,肯定教不出一个有担当的孩子。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家孩子没那么“熊”,不会做这样的事。但是,责任心对于孩子的影响绝不是做事“熊”不“熊”的问题,还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02.父母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担当

“都是你不早点叫我起床,害得我迟到了”;

“你怎么不把课本给我放书包里,害我今天被老师批评”;

“都怪你今天给我穿少了,害我感冒了……”

这样的抱怨,相信很多父母都听过。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习惯了消极被动。一旦出现纰漏,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撇清责任,埋怨别人。

其实,孩子缺乏责任心,做事拖沓、自私,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当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有爸爸妈妈在,你不用担心”,那孩子的责任感就会慢慢消失,再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愧疚,更不会为之负责了。

还有的父母,孩子一犯错就护短,帮他逃避责任。这更让许多孩子因为有了庇护伞,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一错再错下去。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有人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责任感会与日俱增,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万美国家庭进行了调查,发现9岁以后,孩子的行为行管和责任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

也就是说,9岁以前如果没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再想要扭转就难了。

一个从小就推脱责任的孩子,你如何期望他长大后,就能一夜成长为有担当的人呢?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趁早。

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03、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与上面提到的事事护短包庇的家长相反,有的家长只要孩子犯错,就会非常严厉的惩罚。可是过度严厉的对待,甚至孩子一犯错就训斥打骂的家庭,会让孩子对承担责任产生恐惧心理。

去年,南京市一个9岁的男孩从 17楼跳下身亡。他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撞碎了学校的玻璃,我知道要受惩罚,所以跳楼了。

这句满是错别字和拼音的纸条,让许多网友心疼不已,纷纷留言:玻璃我帮你赔,你快回来!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生命远比一块玻璃要重要得多,只不过是他的“经验”告诉他,做错了事后果很严重。所以,他宁愿选择跳楼。

尹建莉曾说过,“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小孩子犯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知错能改才最重要。而知错能改,并不是靠惩罚就可以的,而是要教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弥补错误。

许多父母习惯了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要照做就可以。可恰恰是这样事无巨细的包办,容易让孩子的责任感流失,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自己做决定,更谈不上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了。

父母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走,无疑是担心孩子会犯错,或者是走弯路。但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之后,他们其实会更希望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事事都听别人的。

我女儿很爱臭美,有一次非得在冬天穿裙子。我提醒了她外面很冷凝管,但被臭美“蒙蔽”了的她,坚持要穿裙子出门。

结果,她刚走到单元门,就被冷风吹得直打喷嚏,赶紧回家老老实实换了厚衣服穿。

有时候,越是说教孩子越是不听,那不妨放手,让他们犯点无关紧要的小错,也让他们承担因为自己做决定而带来的后果。

王源回应抽烟上热搜:用惩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后果可能很扎心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所能考虑到的方面与成年人不同,所以不要指望他们能像我们一样,考虑得面面俱到。

所以,孩子犯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需要依靠犯错来摸索成长,所以,剥夺他们犯错的机会,无疑失去了许多培养他们责任感的机会。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美国一个小学生因为破坏性的行为,被罚一周不能乘坐校车。于是,孩子只能每天步行上学。

有人诧异于他的妈妈为什么不开车送他去上学,他的妈妈却回应说:“不,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知道犯错之后需要承担的后果,比一万句说教要深刻得多。相信这件事,会让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再也不会有破坏性的行为了。

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说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跟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如果必要,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除了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并且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之外,父母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

一个毫无责任感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的。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有担当,那我们不妨做给他们看,跟他们一起努力!

菈妈:自由撰稿人,喜欢阅读经典育儿和心理学书籍,专注科学育儿和亲子情感的二宝妈。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责任感   后果   破坏性   严重性   不允许   交警   责任心   事事   态度   家长   父母   玻璃   妈妈   孩子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