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文|凝妈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提到:压抑情绪,会削弱情绪。

孩子总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不开心。我们想让孩子马上变得阳光可爱一些,不要被负面情绪围绕,但是却往往适得其反。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两岁的二宝,也会动不动哭闹发脾气:

爷爷经常跟他说“别哭了,男子汉哪有哭的!”他哭得更厉害了。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压制还是帮他释放呢?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

最近看到豆瓣评分8.2的绘本《生气汤》,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可以让我们理解孩子,并学到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绘本总体感受

《生气汤》的文图作者是美国的贝西·艾芙瑞,1962年8月生于洛杉矶,1986年于加州帕萨迪纳市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取得艺术学士学位。她擅长以水粉颜料创作水粉画,在杂志、图书、广告、包装、服饰、网页设计等多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现。

作者亲身经历了“不如意的一天”,由此引发感想,转化为“烹饪”素材,创作出了让孩子回味无穷的“生气汤”。

《生气汤》荣获1994-1995年度小印第安人奖,是1992年《书单》杂志编辑选书,也是美国平面设计协会年度选书。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文字朴实无华,就像我们跟孩子的日常聊天一样,让人很有亲近感。“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我们来煮汤吧!”让孩子一听就懂,无需做过多解释。

图画色彩鲜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丰富的画面,符合孩子的审美能力。图画的设计围绕孩子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封面的“生气汤”三个字设计成锯齿状,犹如孩子气得咬牙切齿。霍斯喷出的一口火龙气,就是一团红色的火焰,让我们看到孩子心中浓浓的怒气。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如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日常小事。霍斯遇到了一大堆不如意的事情,他很愤怒,想缓解,却又不得其法,跟现实中孩子的表现如出一辙。

我们看到孩子有情绪,也会受到不良影响,会面露愁容,会不停的追问安抚。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妈妈的表现出奇的冷静。她面带笑容,没有追问原因、没有压制孩子、没有讲道理,而是用一锅汤,帮助孩子释放情绪。看到结尾,让人眼前一亮,解开心中的疑惑。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孩子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

霍斯总有不如意的事,想不出问题的答案、收到一封情书、牛踩了他一脚、妈妈没有去接他而是让珍珠阿姨代替、珍珠阿姨在路上横冲直撞差点压死三只贵宾狗。

这一系列的小事都让霍斯感到愤怒,在大人看来,其中有些事情微不足道,不值得生气,但霍斯还是生气了。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在一本情绪心理学书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不可能永远处在情绪正常的状态,生活中既然有挫折和烦恼,就会有消极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也会有情绪。而且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情绪脑占上风,理智脑占下风,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差,所以比大人更容易有情绪。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天生的,不需要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发怒,而且保持终生。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情绪和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发展,孩子的大脑发育越来越完善,理智脑逐渐占据上风,孩子就越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形式会变得越来越隐蔽。

孩子的情绪受到社会的影响:当孩子学会“礼仪”,或者受到“永远不生气”的社会风气影响后,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缺少敌意。

孩子的情绪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负面情绪的表达会很自然。父母经常压制孩子的情绪,建立起回避关系的孩子,负面情绪会不露痕迹。父母对孩子不够关注,建立起反抗型关系的孩子,负面情绪会特别夸张。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孩子有负面情绪时不能进行自我控制

霍斯很生气,他想打人,他用力踩了一朵花。妈妈跟他打招呼,他发出“嘶”的声音,好像在咬牙发怒气。妈妈问他过得好不好,他吼了一声,直接开始用语言反抗。妈妈问他有没有谢谢珍珠阿姨,更让他来气,他气得重重的趴在地上,用行动反抗。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儿童情绪管理全书》中说:孩子年龄尚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当情绪产生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发泄方式,比如打人、骂人、大喊大叫、摔东西等。

可见,霍斯的表现是非常正常的, 在遇到负面情绪时,孩子普遍会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发泄,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需要一个发展过程。

0-1岁:孩子没有语言表达能力,甚至不会走路,行动非常有限,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就是哭闹,以此提醒大人进行安慰。也会有一些无意识的自我控制行为,比如吸吮拇指,并不属于真正的自我控制。

1-3岁: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了走路,手脚也变得灵活,这时发泄怒气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哭闹。他会扔东西、打人、倒地打滚、大声尖叫,但是他依然会依赖一个熟悉的人。

3-5岁:有能力思考情绪,学会用一些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发泄怒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能够向大人倾诉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听从大人的引导,能更迅速地从情绪中走出来。

5岁以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反思情绪的方式更客观,初步学会了调节情绪,并避免激怒其他人。他能够意识到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在大人的引导下,能更效地得到缓解。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看到孩子有负面时,父母会认为孩子很幼稚,批评孩子,不允许孩子发脾气,这其实就是在压制孩子的情绪。这不仅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也会导致他不信任父母,亲子关系变得紧张,以后管理孩子将变得更加困难。

《别让不懂教育害了孩子》中说得好,在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或者遭遇情绪危机时,及时干预、疏导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恢复并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生气汤》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看到霍斯的父母情绪,妈妈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把孩子的负面情绪变成了积极情绪。

第一,父母平复自己的情绪

妈妈从门缝里看到了霍斯踩了一朵花,知道他生气了,她瞪圆了眼睛,露出了紧张的神情。但是随后,妈妈赶紧平复了自己的情绪,俯下身子,双手抱住霍斯的胳膊。跟霍斯交谈的时候,妈妈一直面露微笑,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陪伴的力量》中说:尽量抛掉“生气”这个内在的想法,以愉快、轻松的信念取代它,并肯定这种新的信念能帮助改善亲子关系,对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

如果你感到无法平复自己的情绪,甚至感到有些生气,就闭上嘴,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冷静一会儿,等情绪好转再和孩子沟通。

第二,接纳孩子的情绪

妈妈没有追问霍斯为什么会生气,而是选择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尝试着用沟通的方式帮助孩子。

她轻声跟霍斯说“嗨”,尽管霍斯用“嘶”来回应,她也没有生气,而是继续进行正面提问“今天好不好啊?”

看到霍斯又是吼又是趴地上,她知道霍斯的情绪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她依然没有提出“你不要生气”之类的要求。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冷静的爱:告诉孩子如何独立成长》中说,接纳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是父母必须练就的智慧。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孩子的情绪是天生的,只是因为年龄限制,还没有学会控制,我们就会理解孩子的难处,从而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三,引导孩子释放情绪

最妙的是,妈妈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煮一锅“生气汤”,帮助霍斯释放情绪。

妈妈拿了两把勺子,并把它们放在耳边,做成卡通的样子。还把锅子顶在头顶上,单腿站立,搞怪幽默的风格,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参与进来。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她在锅里装满了水,撒了盐,深吸一口气,对着锅子尖叫。真的奏效了,霍斯也爬上凳子,学着妈妈的样子尖叫。妈妈叫得更大声,再一次点燃霍斯的激情。霍斯吼了好几声,还呲牙咧嘴。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妈妈吐来一下舌头,霍斯吐了20下,并拿起汤勺敲锅子,随后喷出一大口火龙气。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怒气就这样被释放出来,霍斯笑了,妈妈也长舒一口气。霍斯好奇这是煮的什么汤,怎么这么神奇?妈妈告诉他是“生气汤”,就这样,一天的不如意烟消云散。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当然,生气汤是一种形式,是在教我们缓解孩子负面情绪的一种方法: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经过这些步骤,层层推进,无需讲道理、无需压制,情绪自然得到控制,让孩子学会了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

《儿童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动起来、唱出来。

书中的妈妈采用自己最熟悉的煮汤动作,把说出来、动起来的方法自然潜入其中,非常高超。

《生气汤》: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压制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释放

结语

心理学家说:“长大后,不会控制情绪的人,是因为小时候,脑神经回路在发展的关键期,没有受到适当的营养和照顾。”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是必然,我们要记得及时帮助孩子释放,并教会他自我疏导的方式,让他尽快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变得阳光快乐!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负面   生气   情绪   孩子   锅子   怒气   打人   不如意   大人   父母   能力   妈妈   方式   方法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