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文|凝妈

孩子被欺负,家长到底该不该插手去管?

针对这一问题,李玫瑾教授表示:家长不要参与。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我亲身经历了一件事,深有体会。

休息日的时候,儿子6点就起床,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出了门。我都怀疑我自己记错了时间,难道还是上学日?在忐忑中,儿子回家里,手里拿了一个包。

问他干嘛去了,他说去拿电脑了,同学让他帮忙处理电脑,我好奇问是谁的。儿子说了一个名字,是N同学。我一听这不是几个月前和儿子有矛盾的同学吗?但是,我也没有表现很惊讶,而是平静又欣喜地问“你们两个现在玩得很好了!”儿子开心地回应着。

下午同学来取,中间还有些悬疑的问题,两个人沟通了很久。

看到儿子和同学和好如初,感觉很欣慰,孩子之间真是没有隔夜仇,也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幸亏当初我们两个家长都没有介入,孩子平稳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间。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家长介入后续会更糟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A家长在群里找B家长,说A孩子被欺负,要B家长教训孩子,态度特别不友善,全群家长只围观不说话,就他俩在那里撕。但是接孩子放学时,两个孩子站一起聊天。家长闹得不可开交,孩子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真是尴尬。

上面的场面像极了《父与子》中的画面,两个孩子打架,回家找爸爸,两个爸爸开始打架,两个孩子却一起玩起来。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孩子闹矛盾,最沉不住气的就是家长。家长看到孩子哭,因为心疼孩子,就会定性为孩子被欺负,要去找对方家长理论,一方面是讨个公道,一方面是震慑一下对方,让对方以后不敢造次。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有时候孩子描述不清,家长没搞清楚来龙去脉,就去找对方理论。因为在气头上,容易出言不逊,甚至使用暴力,伤害对方的感情,影响家长之间的关系。

家长们发现原来这位家长如此厉害,出于自保考虑,会让孩子们远离那个孩子,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孩子在学校没有好朋友,心情不愉快,以后被欺负的可能性也更大。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其实小孩子之间的矛盾很快就好,因为孩子很单纯,不会把一些事记在心上,不会压抑自己。他们闹矛盾之后,会哭闹、大喊,把坏情绪释放出来,不会一直沉浸在愤怒里,所以很容易继续做回好朋友。

《让孩子心悦诚服》中提到,每个孩子都很有生存智慧,遇到问题,他们会积极地想办法,如果我们急切地干涉,反倒是对孩子成长机会的剥夺。

家长每次都帮孩子处理,孩子就慢慢失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孩子之间的矛盾,家长积极引导很有必要

《整体养育》中说,父母要记住,帮助孩子应对社交问题的总原则是,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对于3-12岁以上的孩子来说,观点采择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种能力都有很大进步,可以从家长身上学到一些方法,解决和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家长要做的是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解读:让孩子学会判断对方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第二步,目标:认为是无意的,不会将矛盾放在心上。认为是故意的,会去宣泄情绪。

第三步,策略:根据对方的反应制定策略,是个复杂的过程,要避免使用暴力解决。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按照这个步骤,我是这样解决的。

1、让儿子说出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儿子有一天不想去上学,说同学跟他打架(其实,老师偷偷跟我说儿子打同学了,儿子回家后在阳台上哭了个把小时)。问怎么打架,儿子说同学拍了他。又问拍得疼不疼,儿子说很疼。是同学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儿子说,他在路上走,同学就过来拍,是故意的。但这时情绪稳定,可能焦点不在这里。

想到以前在一个本子上有个外号,就问他同学叫外号了没?儿子情绪立即崩溃,泣不成声。原因找到,儿子痛恨那个外号。因为正值青春期,当时学习压力也非常大,情绪波动剧烈,对一些外号忽然变得敏感。

问儿子是怎么解决的,儿子说在教室里,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打了同学几下,被老师批评了,自己感觉很委屈。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2、告诉孩子如何应对同学之间的矛盾

如果不喜欢别人叫外号,就直接大声告诉他“我不喜欢,你不要这样叫!”不要用武力去解决,因为武力很容易伤人,还会伤害自己。

起外号是同学之间的常见现象,妈妈以前上学的时候也被起过外号,爸爸也是这样。同学们其实没有恶意,只是呈口舌之劳。让孩子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同时告诉儿子,这些同学平时都是表现很好的孩子,只要你说出来,他们肯定不会再这样做。让儿子不要对同学抱有敌意,这也为后来他们和好做好铺垫。

3、把具体情况告诉老师

把跟孩子沟通的情况告诉老师,让老师核实一下事实真相,确认下步怎么做。后来发现,儿子说的是事实,老师也理解了儿子,并和同学们强调了不能起外号的事情。

自此以后,儿子就没有再反应过被欺负的事情,心情慢慢好转,也没影响到重要的考试。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是否要插手去管?父母要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结语

孩子之间闹矛盾,只是成长路上一个小小的节点,家长没必要介入纠纷,让孩子学会具体的解决办法倒是必须的。

我们用温和而平静的态度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安全,愿意袒露心扉。不恶意指责别的孩子,给孩子们留出继续交往的空间。积极和老师沟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多平台原创作者。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友善   家长   孩子   好朋友   外号   暴力   矛盾   情绪   儿子   爸爸   父母   事情   两个   能力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