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每天1个科学小知识,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文 | 魔力科学小实验,本文为原创,欢迎关注及转载分享。

彩虹圈是一种喜闻乐见的玩具,原名机灵鬼,又叫魔幻极光,在我国台湾地区还被称作妙妙圈,更多人则将其统称为弹簧圈。名字很多,玩法却比名字更多,相信不少人都能罗列出多种不同的玩法。今天,科爸尝试了一种新的玩法,在弹簧圈的两端各固定一枚钢球(是真的钢球哦),垂直松开手后,奇妙的一幕瞬间出现了:钢球居然悬停在了空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怪呢?跟随奶爸的实验视频解锁其中的奥秘吧~


实验所需材料


弹簧圈、钢球(一对)、彩虹圈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弹簧圈的一端固定一枚钢球。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2.在弹簧圈的另一端也固定一枚同质的钢球。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3.捏住钢球与地面成垂直状态后,松开手,使之自由落体,观察两个球的运动状态。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现象及原理分析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松开手后,上端的钢球受重力垂直下落,而下端的钢球则几乎纹丝不动。随着弹簧的收缩,下端的钢球直至被上端的钢球砸到才开始下落。换言之,下端的钢球在空中悬停了一段时间才落下。换成大号的彩虹圈,依旧是如此。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钢球下落过程


魔力科学小实验,彩虹圈这样玩,不知牛顿看了会咋想?要不试试?

彩虹圈下落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神奇的一幕呢?原来,下端的钢球受重力下落,而上端被捏住的钢球使弹簧被拉伸。未松手之前,弹簧圈中的各处张力与重力是平衡的释放弹簧后,上端的受力发生变化,但不会瞬间到达弹簧各处,而是以弹性波的形式来传递能量。弹簧的各处在弹性波到来之前保持平衡,由于弹性波到达下端的钢球时存在时间差,于是产生了钢球在空中悬停的神奇现象。


再唠5毛钱的科普


彩虹圈最初出现在人们视野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益智玩具,看似一个简单的弹簧结构,但玩法多变,可以锻炼眼与手的协调能力,在坊间甚至有许多爱好者举行竞技,老少皆宜。


但你知道彩虹圈居然是一位海军发明出来的吗?


1943年,美国一位海军工程师在某造船厂做实验时,为了研制最佳的强浪抗震零件,选用了弹性极好的弹簧。在实验时,他无意中碰掉了一只弹簧,弹簧借助弹性从架子上慢慢“行走”下来。


这个小意外引起了他极大的注意,于是他将这只弹簧带回家,并让充满智慧的妻子贝蒂查看其中存在的弹性奥秘。却不曾想,在研制弹簧弹性奥秘过程中,贝蒂竟将弹簧变成了玩具。这就是最初的彩虹圈。


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彩虹圈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并风靡全球。


彩虹圈的核心原理在于螺旋式的弹簧,颜色只是附属。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形变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在工业生产、国防工科、军事领域、航天技术以及平常百姓的生活中都有具体应用。


脑洞时间


如果弹簧足够长,本实验中的钢球能在空中悬停一分钟吗?欢迎留言区探讨,咱们下期见!


更多精彩原创科学实验请点击:

魔力科学小实验,系紧的胶圈瞬间逃脱?刘谦同款魔术,你学会了吗

魔力科学小实验,听说“好色”的人都爱这样吃鸡蛋,你中招没?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彩虹   系紧   贝蒂   魔力   科学   外力   重力   玩法   奥秘   下落   弹簧   海军   弹性   瞬间   玩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