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也许得到的更多!

不教,也许得到的更多!

文:小雨点爸 养娃大军的参谋长,“三号男人”的杰出代表,专注弄儿100年!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聊孩子话成长”

昨天,遇到这样一位妈妈。

孩子在画画,妈妈在旁边坐。孩子还小,只能画一些大树小草之类的,虽然幼稚但颇有童趣。但妈妈却不停在旁边插话“你的大树为什么没有树叶,大树是有叶子的,对吧,我们画上叶子吧”,”小草是绿色的,你怎么涂成黄色了,我们换成绿色吧“。你看,多么有耐心的妈妈,而且循循善诱,简直就是标准的”好妈妈“。但是,我要对这位妈妈说“NO!”,我们的孩子不需要这样的“循循善诱”!

不教,也许得到的更多!

大树为什么就一定要有叶子?小草为什么就不能是黄色的?秋天里,万物凋零,大地苍茫不就是这样的景象?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它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宣泄,绘本本身是无所谓对与错的,临摹只是绘画的入门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一幅画,一幅有生命的画,必须是包含作者的心境,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或喜或怒,或悲或怨。比如绘画大师梵高的《星月夜》是梵高在第二次精神崩溃之后,接受精神治疗之余画的一幅画,画面上燃烧的柏树,圆盘一样的星星在天空翻滚,天空似乎就要挤压下来。而这也许正是梵高当时承受精神压抑的表现。如果换成是孩子把大树画成光秃秃的,黑乎乎的,这位妈妈也许就会说“你怎么把大树画成这个样子了,重新画”。呵呵,一代大师也许就此扼杀,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平庸的画匠!

不教,也许得到的更多!

为什么我主张“不教”

成年人都有一种固定式思维模式。比如日出日落、刮风下雨,成年人都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也懒得去思考为什么。但孩子是天生好奇的,对于未知的事情他们都想去探个究竟。如果我们简单粗暴的把自己过往的经验直接加到孩子身上,那么我们就剥夺了孩子的这份好奇心,也剥夺了孩子去创造的动力。不久前,Facebook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对话中谈及育儿,他说“他最希望教给她的就是一种好奇心,因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都不是显而易见的,我希望他能够懂得这些需要自己去探索,去不断学习”。

生活中,我对雨点亦是如此。比如系扣子、拉拉链这种事情,我从没有刻意去教他,都是他自己有兴趣去摸一摸,玩一玩,研究研究,慢慢的就会的,而我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他慢慢的完成。再比如给电视换台,他会直接按数字跳台,也会选择快进键,如果遥控器被没收他会从机顶盒上换,从电视机按键上换。他会4种方法,而我只会3种。所以,我们不要试图去“教”孩子,因为,当我们“教”会孩子一种技能后,其实扼杀的是其他无限多种可能的技能!

不教,并不是意味着放弃教育

所谓“不教”,指的是不要以自己既有的经验去影响孩子探索,而非放任不管。对于是非判断,远离危险伤害,有乐观的心态,积极的行动,面对挫折要勇敢,面对问题要耐心,这些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有了这些“内功”护体,我们才能忘记所谓的“招式”!

不教,是一种心态

对于养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点人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十分严厉;有的人认为寒窗苦读才能金榜题名,奔走在各个培训班。而我则是“不教”。我希望在雨点心中,我首先是他的朋友,其次是他的好帮手,好靠山,然后才是他的父亲。朋友,是一种平等的友谊,帮手则是在他有困难时及时出现。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要坚强,要独立。如果有一天你试着放松紧绷的神经,张开爱的翅膀,你会发现你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梵高   星月   画匠   循循善诱   雨点   好奇心   大树   成年人   叶子   耐心   心态   事情   妈妈   精神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