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于外界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衣食住行方面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她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人类基本的需求完全能够从这个理论中找到规律: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你看,在保证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孩子一定也会寻找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而他们(她们)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

然而,有些孩子从小就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或者指导教育,孩子内心并没有树立良好的与人合作交往的愿望,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他们(她们)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所谓的困难,这些困难会不断地挫败孩子的自信心,导致孩子更加封闭,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孩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3类孩子容易扭曲人生观

天生身体残缺的孩子

这类型的孩子因为先天性不足的原因导致孩子比一般同龄的孩子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孩子身材矮小、有遗传疾病等等。

这类孩子逐渐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会不如其他人,孩子内心会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公众场合他们羞于表现自己,更愿意把自己当做隐形人藏在“大家”后面。

这种外在表现往往并不是孩子真的不会,而是他们害怕自己的缺点被人发现、被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这种社会形成的无形的压力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心理障碍,令人窒息。

倘若孩子一直陷入自己的身体缺陷中无法自拔,那么他们的眼中就看不到其他更多的东西,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只能看到头顶上那一片天空。

孩子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排斥交流和合作,给人以距离感让人呢难以接近。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被过度宠爱的孩子

被过度宠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习惯性被宠爱,无法承受自己的愿望不被接受。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6+1的家庭结构造成了孩子必然是最受瞩目的那一个。

家人一切的目的和眼光都随着孩子而移动,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包含老人)就给买什么,孩子会逐渐形成一种错误的人生观:自己的愿望都是对的,所有人都想尽办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习惯性地索取、不懂得如何对他人付出是这类孩子最大的缺点。当孩子进入学校、社会之后会发现自己逐渐失去了“中心”地位,不是所有人都围绕着自己在生活。

这种地位的降低会让孩子内心产生极大的落差感和失落感,但此时的孩子形成了自私的性格特质、缺乏沟通和自立能力。一旦遇到困难或者其他人产生不同的意见时,这类孩子就会认为别人是在跟自己作对。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持续受人冷落的孩子

有些家庭当中的父母对于孩子丝毫没有半点爱意,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一个累赘。父母高兴的时候还会多看一眼,倘若今天心情不好很可能会把孩子当做撒气的对象。

生活中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冷落的,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任何重视,孩子得情感需求也完全没有得到认同,父母就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孩子。

冷漠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体会不到爱意和关心,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关心、什么是互助。

另一方面,持续受人冷落的孩子性格容易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她们)善于用这种外表来包裹自己,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为自己做了一个铠甲而已。

孩子长大之后不容易被感动,遇到问题和困难孩子不大愿意开口寻求帮助,别人的烦恼孩子也会认为事不关己。

无法相信别人、持续怀疑自己就是这类孩子的一大特点!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无条件的爱能够融化孩子的心

不论是哪一种特点的孩子,孩子身上存在着怎样的缺点,只要父母能够拥有无条件的爱去对待孩子,孩子就一定不会扭曲自己的人生观,孩子会成长的更加健康茁壮。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针对以上3种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天生身体残缺的孩子内心最为敏感,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为让自己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当父母在生活中无时无刻地表达自己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照顾的,这种内心的坚定信念就像坚韧的石头一样会支撑着孩子的精神世界。

思想变了,行动方式一定会改变!

你会发现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时孩子也在付出自己、改变自己,这就是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其次,被过度宠爱的孩子同样需要无条件的爱。这类孩子任何要求都被满足,而往往很多满足是带有条件的。

父母有时候会带着交换条件来跟孩子做交易,例如孩子把这碗饭吃完父母就允许孩子看动画片。

这种方式只能说是条件交换,看似很有效其实并不是无条件的爱。因为这种爱在父母眼里是被明码标价、等价交换的。

在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给予孩子一定的满足,不娇纵、不过度宠溺但也不使用交换的方式。让孩子真正的能够理解这种无条件的爱,孩子才能自我醒悟和自我成长。

孩子身体残缺、被过度宠爱、被人冷落,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

再次,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一定不会冷落孩子,换句话说孩子在家庭中一定能够感受到温暖和爱意,也就不存在受人冷落。(外部环境中除外)

父母尊重、理解、爱孩子,孩子被滋养的很温润和和善,看待事物也会更加的理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部环境的冲击,能否经受住考验就需要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重要的品性都是需要父母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树立的,也许这就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你是如何指导孩子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七悦妈,一个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希望我的一些育儿经能够通过平台传达给您,为您的育儿路上提供一点点帮助!可以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我是@七悦妈,关注我和我一起轻松聊育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马斯   人生观   身体   孩子   目的   爱意   层次   缺点   愿望   内心   困难   父母   条件   需求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