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这周真的是很特殊的一周,告别了“霉姑娘”,本周三会迎来小暑节气,周日又是“三伏天”头伏的开始,也就是“入伏”一年当中最热的时段,已经拉开大幕!

接下来,火炉般的太阳,灼人的热气,聒噪的蝉声,司空见惯的35度高温将成为“新常态”!真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那么,在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该做好哪些措施,平安度过炎夏呢?

喝热水就驱除寒气?刷爆朋友圈的“入伏”攻略能行吗?

三伏天酷暑难熬,人们大多都会汗流浃背、气虚无力,也不知何时,一则火热的“养生妙招”在朋友圈流传开来——“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是养生的最好时机,本周入伏后请大家不要喝冰镇饮料,这样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请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能把体内多年积存的,深入骨隨的寒气逼出来。每晚热水泡脚,按时睡觉,不熬夜,还自己一个好身体”!

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真的有这么神吗?带着这个问题,小编请教了杭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康复科主任包烨华,得到的答案是:“这个攻略提到的不吃寒凉食物、拒绝一切冰镇饮品其实很不现实,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做到,少食寒凉食物的原因是要避免伤脾胃,夏季冷气摄入过度会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也会使体内的寒气凝滞,难以发散且寒凉食物在夏天并不能解暑。

包烨华强调:“很多人运动后就喜欢喝冰可乐,其实这是不好的。因为冰水只是一下子的凉爽感,而热水能促进血液循环的加速,让血管扩张,体内的热反而能更快地散掉,当然在夏天喝高温热水不切实际,温水就可以了。”

至于“在伏天喝热水就可以把体内积存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说法就更夸张了,也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体的机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逻辑,并不是喝热水就能瞬间改变内里的寒湿平衡的的,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不是人人都可以喝热水,就可以治疗虚寒疾病了吗?所以不管是冷开水还是热开水都可以放心地喝。

“三伏天”怎么喝水大有讲究

三伏天气温高,大量流汗,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要注意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定量,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喝的时候不宜狂饮。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因为伏天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渗透压失去平衡。而多喝些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的功效。


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淡茶水也是较好的选择,因为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如钾也会随汗水排出体外。而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茶叶中含钾较多,喝淡茶水可以补充丢失的微量元素

入伏后再热也要动一动

在三伏天的高温炙烤下,每个人的都梦想都是把空调马力开到最大,再来一杯冰镇的饮品,舒舒服服地蹲在家里。当然理性告诉我们:大热天也不能整天宅着,应该多运动出出汗,确保身体机能在线,三伏天适度的锻炼可鼓舞阳气的生发、增加汗液的排泄,间接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出汗就往空调房里冲,容易得风疹、湿疹和荨麻疹,还容易导致四肢关节痛。

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当然三伏天若是没有做好防护的话就很容易中暑。轻度中暑者可导致身体不适,重度者可累及肝脏、肾脏、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危及生命。因此防护措施必不可少,像是日常出行的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擦防晒霜都必须做到位。

天热没食欲?自有健康美味的新方式

夏季高温会让人食欲减退,因此在食材的烹饪上,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再辅以适量的醋、葱、姜、蒜和芥末,它们除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具有抑菌、降脂、调血压的作用。


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如此炎热的日子,如果在外面出汗多,活动时间长,人体能量消耗大,首先应保证蛋白质摄入量的充足。在这个基础上,三伏天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豆角、米仁、山药、冬瓜等,女性可以多吃些红枣,选择含水量较高的时令蔬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等,可以很好的补充水分和维生素等。

每年大街小巷在入伏后都能看到冰镇绿豆汤的身影,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煮粥时加入莲子、薏米亦可清热解暑,利尿补水,易于消化吸收,是解暑的良饮。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苦菊、苦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能清热泻火,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它们中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舒张血管的作用。


告别了“霉姑娘”,又入“三伏天”!看看那些朋友圈的入伏攻略靠谱吗?

睡眠方面,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熬夜的话易患面瘫;午休时间半小时就可。最重要的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总的来说,入伏后我们应尽量戒燥怒,忌上火,清清凉凉度过三伏天!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编辑:黄萌楣 周芸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伏天   杭州市   寒凉   盐分   阳气   脾胃   微量元素   寒气   食欲   朋友圈   夏季   高温   体内   热水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