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洛丽塔说,世上有三种东西是藏不住的——贫穷,咳嗽,和爱;打工人说,还有一种——我不想开会的心。


开会,称得上是所有打工人共享的痛苦回忆了。


拿起一块石头,随便扔到哪家公司的哪层楼,会议室十有八九还亮着灯,领导还在慷慨激昂,唾沫直飞,底下的员工要么忙于甩锅,要么忙于摸鱼。


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会议总结,占据了打工人的大半时间。


为什么总有这么多烦人的会要开?



开会到底有多烦



挤过人流量堪比春运的早高峰地铁,走进公司会议室,打工人的一周正式开始。


晨会、晚会、周例会、月度会、报告会、交流会、通气会......开完公司大会,开部门会议;开完部门会议,开小组会议;大会套小会,开完一个又来一个,生生世世无穷尽也。


各种名目的会议,各个部门的boss,操着不同的口音,吹着同样的牛皮。


从当年读书只吃咸菜穿草鞋说起,感叹到进公司后每天加班到10点,周末还得见客户,明面回忆自己的职场艰辛路,实则暗戳戳催员工早日实现996福报,发奋内卷,超额完成kpi。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2017年5月23日,北京中关村骑着共享单车上下班的上班族,通勤的辛苦避不开,开会可能也避不开 / 视觉中国


明明是工作会议,生生开成了领导个人秀。


准备好的业务讨论没说出口,光顾着配合领导solo了,微笑点头加鼓掌。


计划的会议内容只说了五分钟,老板口头回忆录表演了仨小时。


领导口头禅——我再简单说两点,结果讲了一小时,从近期工作部署自然流畅地拐到了近日见闻感想。


会上说得口若悬河,公司未来规划从今年团建地点说到2025年业绩目标,一个月攒下来的会议资料比高中语文书还厚,会后还是该干嘛干嘛。


一周至少五次会,每次至少俩小时,一件破事儿说一个礼拜。


本来不开会3天就能做完的事儿,非得天天开会,结果半个月都没做完3天的工作量。


最要命的是各部门一起开会,每到总结工作,就是大型甩锅修罗场。


项目盈利不行,老板一句“这次效果不理想,各部门来分析一下”,如果不能把这锅甩得明明白白,噩运即将降临。



一口大锅从天而降,运营甩给宣传,宣传甩给产品,产品甩给技术,最后总有一个倒霉蛋要背锅。甩来甩去,会议室伤亡惨重,俩小时就这么过去了,梁子结下不少。


会议室宛如第二个家,从天亮坐到天黑,从周一坐到周五。


下班前必有一会,自己的工作没时间做,光顾着给会议室暖椅子了。


做不完的工作,只能加班接着做,实在做不完,周末都得贡献给公司。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2018年8月14日,杭州,凌晨四点,一位互联网公司的上班族走在回家的路上,她可能是很多互联网人的缩影 / 视觉中国


根据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2015年白领平均参会时间统计结果显示,三成职员认为自己参加的会议毫无意义,28.2%的人每天要参加1到5小时不等的会议。


Atlassian公司的研究发现,职员平均每个月大约有62场会议,分散到每个月20天的工作量,每天要开3.1场会[1]。


想象一下,一天工作8小时,但要开3场会,如果接到比较难的工作,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据报道[2],一位贫困镇上的政法委书记一年开了280多场会,平均一个工作日至少开一场会。



镇里到县城的车程俩小时,来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开会半天,整天就光顾着开会了。


上面出台一个文件,电视电话会从省开到县,基层员工光“贯彻落实”就得听四场会。大厂程序员也难逃开会魔爪。曾经有程序员晒出工作安排,一天平均开6场会。


上午到公司之后,连续三场会,开到中午,午休之后又接着开会,一直开到天黑。


本以为程序员每天都要坐在电脑前敲代码,没想到光顾着开会了。



开会低效,问题出在哪儿



文山会海现象由来已久。


一份自1981年至1995年间的调查结果表明[3],1982年我国行政人员平均一周参加6场会议,总计开会时长约每周6小时;到1995年,每周开会次数增长到10次,开会时长延长到13小时。


开会多、开会时间长,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研究表明[4],美国平均每天举行11亿次会议,中高层管理人员每周平均开会时间23小时,未来将会更多。


越是大企业,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就越多。在500人以上的大企业里,员工把75%的工作时间都花在开会上,而十人左右的小公司基本只花10%的时间开会。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若是开会占用了工作时间,很多人只能熬夜加班做会议PPT、写会议纪要 / 视觉中国


在21世纪初,我国各级政府每年举行过多会议造成的损失,就已高达上亿美元。


行政机关50%的会议时间是被浪费掉的,每年至少损失30个工作日和240个工作时。


2019年,瑞士在线日历服务商Doodle调查多国会议发现,仅美国,没有组织到位的会议就将造成3990亿美元的损失,而德国、英国、瑞士也分别遭受约736、581、331亿美元的损失[5]。


每开一次大会,世界上就有几本A4纸消失,几个底层设计人熬大夜做会议PPT,几个底层文案人熬夜写会议纪要。在打工人眼里,会议简直是工作热情剿灭机。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6],开会时间越长,员工越觉得会议效率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越低,更有可能离职。


有学者提出“会议负荷”这一概念,指会议花费的频率和时间,并发现:会议负荷越重,员工觉得自己有更多工作要做,在工作日结束时更加疲惫。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夜晚,大楼里灯火通明,很多人需要加班做白天没完成的工作 / 视觉中国


工作已经如此艰难了,为什么总有这么多糟心的会议呢?


讨论无意义,最伤感情。


在一项以917名雇员为样本的调查中[7],64%的与会者认为,会议缺乏议程,缺乏重点,甚至和与会者的工作完全无关。这不就是每个打工人都逃不过的例会吗?


不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内容。


先总结上周工作,再讲下周计划,讲来讲去就那几句老话,工作内容也万变不离其宗,坐在会议室里止不住地打哈欠,手机电量从95%玩到5%,从今天吃什么,想到年假去哪儿玩,微博首页刷到前天,会议还没结束。



比无意义讨论更让人糟心的是甩锅和背锅。一项对来自不同行业的92个团队的研究表明[8],每场团队会议平均产出32份投诉,每小时只有两份工作规划。



打工人的辛酸泪,在公司会议上尽数展现。老板随便问一句项目情况,全会议室人人自危,大气不敢出,生怕问到自己。



心里还要打一百遍腹稿,准备好回答随时有可能点到自己头上的提问。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工作、开会,一样也不落下,常常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 / 视觉中国


不仅防老板,还得提防同事甩锅。


锅一旦甩到自己身上,必然要三招之内甩给下家。


明明是大家开会讨论工作,最后变成各部门甩锅大会和员工批斗大会,最后接锅的可怜虫需要接受大小领导全方位亲切问候,会后还有机会被邀请去办公室单独喝茶。



如何度过磨人的会议



上班就够辛苦了,开会更辛苦。


怎样才能开会少点辛苦,打工人们都有什么样的招数?


开会必带笔记本,屏幕亮度调到最低,自由自在刷微博。


不管看得再开心,也一定要表情严肃,紧皱眉头,不时抬头看ppt,领导还以为你在认真做会议记录。


如果工作都做完了,会还没开完,那果断打开小窗追剧刷淘宝。


让打工人最崩溃的不是加班,是它

2016年7月5日,浙江,夏日的午后,一位员工在办公桌上午睡,利用午休时间补充精力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 视觉中国


这些方法可能让你感受到一时的轻松,但万一老板突然布置这两天马上就要的工作任务、这次轮到你做会议纪要,那就麻烦了。



所以会,还是得好好开,更要高效率地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工人   会议纪要   会议室   中国   平均   视觉   老板   员工   大会   领导   小时   会议   时间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