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下面为好剧邦学院vol.38孙文老师

主讲的课堂内容回顾: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入行及创作契机

孙文:主持人好,朋友们,老师好。我是编剧新人,所以很高兴能参加这一期微访谈节目,希望能有我的绵薄之力帮助到大家一点点。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边城,生在跟一个艺术毫不沾边的家庭,也是非常幸运能进入到这个行业。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是从大三开始的,然后逐渐参与电影、电视剧、网剧的创作,也是从底层写手做起,接着做编剧助理,用了几年的时间也才开始拥有自己署名的这样的一个连续剧。《成化十四年》是从15年开始做的一个戏,这也是我第1次正式尝试。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古装网剧的创作,也是承蒙编剧程曦老师的指点和郭爽导演和制片人李密的加持,以及整个编剧团队和制作团队的努力,才有机会让《成化》在爱奇艺平台上亮相。我也希望大家对我们后续的作品能够继续关注和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对IP改编的经验

主持人:《成化十四年》也是咱们目前网络上非常热播的一个剧,那么《成化十四年》,它是一个IP的改编剧,据说相比于原著来说有较大的改动。请问小说改编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取舍,在您的创作中会有怎样的考量?那么您在改编剧本的这种形式上又有怎样的一个心得,可以和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孙文:其实这些年IP改编盛行,到处都充斥的大IP。我们不能否认说IP其实它是有一个庞大的读者基础,但是影视剧和小说原作其实还是有本质的差别的。IP可能对于我们编剧而言,就是一个食材,然后我们整个创作团队来把握它整个食物的味道。小说变成剧本,我觉得可能首先要考虑一下小说的类型。

有的小说世界观比较完整,故事丰富,然后整体的现状故事也比较庞大,那就需要把主线梳理出来,我们可能要合并一些跟主线故事没有什么关系的线索或者人物;还有的小说,它是走人设的,就是人设非常好,但是可能故事性不是那么强,或者不是那么完整,有些线索是断的。包括人物他是从哪来的?他的背景是什么?他有什么目的?可能这些都不是很清晰。这种改变可能我们基于人设,然后把每个人的来龙去脉都梳理清楚,然后再重新做结构和故事,把这个人串起来。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团队之前在改编的时候的一个创作方式。我们团队在改编的时候,采用的也是先熟读、再遗忘的创作方式。

我们的编剧在了解内容之后,然后我们跳出框架,重新来挖掘一个主题,然后再整理人物和人物关系。考虑到电视剧的体量,我们有可能会把整个框架拉大,然后再去填充、丰富细节。

像《成化十四年》本身是一个探案题材小说,而且其时代背景都是有据可循的。我们在改编的时候可能就着重考虑了两点,第一点是时代背景下的故事融合,第二点可能就是小说案件的一个节奏和可实现度。

结合这2点的话,我们团队基本保留了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然后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丰富,对部分人物的性格进行了调整。案件上除开小说里的武安侯府、东宫案以及京城诱拐案之外,考虑到整个具体的体量,我们编剧团队也根据人物与导演商议原创一些案件,来增加具体的可看度。这就是我目前对小说改编情节和人物的一个考量。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如何应对拍摄中的临时修改?

主持人:我们也都知道,计划和现实往往会有一些差距。那么在《成化十四年》的拍摄过程中,您是否有根据现场的一些拍摄条件去修改过剧本的这种情况?那么在这种修改的过程之中,是否又有遇到什么困难呢?

孙文:其实根据现场条件修改剧本是一定会出现的。准确来说,我觉得可能编剧的职业性最大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敢修改,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写的东西非常好,很牛逼,这是个好事。这说明我们很自信。但是真正好的剧本都是要改出来的,是需要花耐心、花精力去不断打磨的。

在拍摄现场,我们可能会面临到各种的问题,什么演员、场景、天气等等,这些修改情况都是不尽相同,但是目的都是明确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的呈现出精彩剧情。我们在修改剧本的时候,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时间。因为整个拍摄的团队都在等,等修改确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剧本要足够的熟悉,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这里面其实最辛苦的还是拍摄团队,毕竟他们面临的困难其实更大。我其实也蛮感谢他们的付出的,因为是他们的辛苦,然后才能将《成化十四年》呈现在荧幕之上。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如何认识网感

主持人:现在大家在谈网络剧的时候,也往往会用网感这个词去衡量一个剧的好坏。那么您理解的网感是什么?那么在咱们新媒体的这种影视剧中,该如何去把握网感?

孙文:其实既然大家都在提网感,可能是网络剧区别于传统电视剧的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是其实从制作手段上、投资渠道上来看,或者资金规模、演员阵容这些好像都不是很大的差距。可能我理解目前最大的差距可能是在受众群体上,因为电视台的受众群体有一半,可能是中年人,比较多一些。如果播一些比较前卫的网剧的话,可能不在他们的观看范畴之内。

这些电视台可能更喜欢播一些谍战剧、抗战剧或者生活剧。但是网络剧的观众年龄就偏小一点,与电视台观众的构成不同,所以导致了我们说网络剧的内容层次和叙述方式可能都不太一样。但是其实现在对于网感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它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我之前跟师哥程曦也聊过这个事情,我们可能觉得网感它像一种感觉,他就像以前咱们说的接地气,什么是接地气儿?接地气也是一种感觉,感觉一般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就像一道菜,它是苦是甜,我们一吃就知道,但是要追问它到底什么是甜,什么是苦?这种追问有时候是没有答案和意义的,但是我们大概可以知道糖是甜的,苦瓜是苦的。

同样,想要打造网感的话,应该有类似的方法。所以如何把握新媒体影视剧中的网感,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目前所有编剧同仁都在摸索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我觉得网感它不单是追一个热点,而是看到这个内容背后的一个根本原因。

可能通俗点来说就是网友对你有感觉,我倒觉得在创作的时候不必刻意去追求网感,只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故事就好。因为我觉得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要你的故事足够精彩,自然会打动网友。

我觉得针对网感这个问题,其实现阶段我们要能做的可能就是打磨好自己的手艺。其实归根结底,编剧是个手艺活,我们把手艺做好,自然就能得到网友的青睐,那网感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就是这样一个督促作用。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创作喜剧的经验

主持人:嗯,更像是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我们也看到《成化十四年》它是一部古装喜剧,在喜剧创作这一块,您有什么比较独到的见解,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孙文:其实这一点有点惭愧。其实我们没有刻意研究过喜剧创作,但是从创作角度上来看,我觉得创作者要追求的其实就是戏要好看。

《成化十四年》是古装情喜剧的一个方向,可能我们在创作人物和人物关系上,在构建台词的时候,就着重往喜剧的方向去设计,面对每一场戏,在合理的情况下追求一个好玩好看的效果。因为我觉得喜剧创作的核心其实还是讲故事,其次才是喜剧性的追求。如果在创作的时候,为了追求喜感而本末倒置的话,这样的喜剧其实有些刻意,反而会达不到效果。之前大学的时候,其实老师也经常教导我们说,高级的喜剧他一定是一个悲剧,是把痛苦让你笑着看完。

在看剧的时候可能你是笑的,回到家,你躺在床上一琢磨,还是觉得好笑,然后你流泪了,这可能才是比较高级的喜剧。就是微笑的面对苦难。用饱尝痛苦的新剧化解苦难。

当然其实这些也是比较老生常谈了,独到见解我倒也谈不上,我倒是有一个写喜剧的一个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我写的时候可能一般会听古典乐,就是那种很正经的那种古典音乐。然后伴随着音乐在头脑中去构建那么一个不正经的人物,然后再把不正经的人物揪出他的舒适区。扔到另一个不寻常的地方,然后可能喜感就出来了。写好之后再把音乐关掉,再进行重新读一遍剧本,看看是否足够有趣。是否有没有其他问题?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成化十四年》最有魅力的角色?

主持人:您最喜欢《成化十四年》哪一个角色?在剧里面你觉得这个角色他在哪里是最有魅力的?

孙文:其实在创作成化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西厂提督汪直,因为这个人他最有魅力的地方,他就是一正一邪,我们所说的一个灰色人物,因为这种角色他特带一个特定的魅力,往往他伴有着危险与华丽并存,它不像是我们寻常那种正反派,灰色人物,可能往往与观众的距离更近。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因为可能就以现实生活为例,我觉得也不存在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很多时候只是因为立场不同。汪直其实更能体现现实的这种人性,因为人性可能本来就比较善变的,他可以为了某些利益做好事,那也可以为了其他原因干一些坏事。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有自己的底线所在,所以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他这个人的光明和阴暗面。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看起来就更接近于大家现实中的人。

所以我们最后在读他的台词的时候也会感觉到比较爽,可能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新人编剧如何进步?

主持人:是的,在我追剧的时候,我也觉得汪直这个角色真的非常真实,我也很喜欢他。

那么我们现在行业中一直在处于一种编剧荒的情况,老编剧忙不过来,新编剧处境又非常的艰难尴尬。那么以您个人的经历来谈一谈新人编剧在职业生涯的瓶颈期,他该如何去突破呢?

孙文:其实我也是个新人,我也还在摸索,以我这几年经验,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就是手艺。

可能第二重要的就是圈子,因为要有人知道你在写戏,手艺好了的话,那圈子可能自然就比较容易开阔一些。如果属于不好的话,可能这个圈子都是废的。因为其实一个编剧他是没有办法混过去的,白纸黑字它就摆在那里,你有多大能力经验都显而易见。可能还是那句老话,编剧他是一门手艺,我们和各种手艺人都一样,台上一分钟、台下10年功,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编剧,可能除了修炼内功,可能甚至都用拙劲去学习基本功。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事,就是要坐得住。其实光“坐”还不行。可能就是要专注于写东西本身,即使环境再嘈杂,你也得静下心来去写,那一个电影剧本,可能大概在个3万字左右,算上不同阶段的一个工作稿,实际的工作量更大。为了构建一个真实的事件,我们可能还要查一个大量的资料,然后还要去消化他们。电视剧、网络剧可能就更为庞大了,比如说《成化十四年》,它虽然有小说的基础在,但因为他是实打实的一个历史年代,我们团队还是把涉及到那一段历史背景再梳理一遍,包括历史野史、演义等等。可能加起来也有几十万的阅读量。最后虽然可能在剧本中未必用到多少,但其实要有这些东西之后,才能呈现出水面上的那一冰山一角。所以这庞大的工作量可能就要我们坐得住椅子,耐得住寂寞。静下心,这样可能就能突破瓶颈,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科班编剧和非科班编剧的创作差异?

主持人:是的,大家共勉。我们好剧邦成立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新人编剧能够完成破圈。我了解到您是上戏的科班出身,在创作中,您觉得科班编剧和非科班编剧会在创作上有差异吗?

孙文:其实从创作上来讲,我觉得科班和非科班它不是很重要的。因为本质上创作它不是教出来的,是不断积累,然后悟出来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能进到专业院校学习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事,因为有那么多专家教授手把手的教你4年,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专业训练,至少在技能上面可能比非科班出身的编剧要占一点点优势。当然这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一旦毕业踏入到整个行业之后,你会发现其实科班和非科班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我们怎么搞好创作?

可能非科班编剧他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他们同样在创作的时候他们没有束缚,只要对戏的把握是准确的。我觉得科班还是非科班都是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编剧的。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编剧应该得到更多曝光吗?

主持人:是的,对于编剧来说,手艺才是最重要的。那么在影视行业中,其实走在台前的更多的是演员,还有导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也会有比较大的话语权。那么国内编剧对于自己创作的内容的掌控度往往并不是很高,会处于弱势的地位。您觉得如果让编剧接受更多的曝光、宣传,通过提升知名度的方式来维护内容的合理性、完整性,您觉得这种方式是否可行?

孙文:其实我是比较赞成编剧接受更多的一个曝光、宣传,然后通过提升知名度来维护内容合理性的这样的一个想法的。因为其实首先国内的编剧地位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有笑谈说一个剧好,导演拍的好,一个剧差。是编剧写的差。国内观众可能大多也都会比较关心演员、导演,少有会关心编剧的。除了想要寄刀片的时候,可能就目前而言,对于大多数新人编剧来说,包括我在内,潜规则无处不在,比如说拖欠稿费、侵占、署名、扣押编剧合同、骗取故事大纲,或者工作没有相应的保障,新人编剧的地位、处境都堪忧。

如果有一定的知名度的话,确实是可以提高编剧生存环境的。但是想要维护内容合理性和完整性,我觉得除了知名度可能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观念吧。因为目前的观念里可能编剧在大家眼里是没有门槛的,就拿起笔谁都可以写起来。有些演员导演可能确实会乱改一通,但是,更多的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可能编剧自身的能力也不足。不具备足够的一个文学素养和专业技能吧。这样的现象如果不改变的话,编剧的地位其实也比较难提高。地位不高,话语权就仍旧没有办法保证。

因为创作是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主观的想法。作为创作者,有些坚持我觉得还是必须要有的。其实影视行业发展也不过百十年,我觉得所有影视行业从业者其实都在摸索,关注编剧地位以及认识到编剧对于内容的重要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觉得编剧接受曝光、宣传、提升知名度,这是很好的一步。可能对于内容完整性,需要编剧自身和所有的影视从业者共同努力,这样可能会打造出更多更好的故事。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粉丝互动

Q:请问老师汪植这条线是一个编剧老师单独写的,还是不同老师合作写的?因为人设非常完整,前后呼应,很出彩。

A:其实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整个故事大纲,包括故事线和人物都是统一梳理好的。然后每个人可能都对人物有足够的了解,保证他的台词没有太大的差异,最后整个剧本全部写好之后,大家再聚在一块通读一遍,然后把它修理完整,不存在单一人物由单一老师去写。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Q:在中国编剧其实受到的限制特别多,哪些是可以写的?哪些是强硬不可以写的呢?

A:确实是现在在创作上的限制可能会比较多,我们可能也都在摸索,不断的去了解一些红线,然后怎么避免掉这些红线,像比如说有的坏人不能有好报,或者说涉政,或者说黄暴可能这些血腥的什么,可能这些都不会让写吧。具体的可能还要参照广电总局的一个政策,我们也可能再根据政策在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带着枷锁跳舞,也可以把舞跳得好看。


Q:我刚开始看了两集觉得一开始那个人物介绍是个吃货,挺好玩的我觉得,应该是你们的原创吧。

A:唐泛吃货属性的其实是在小说中就有的,我们把他做了一个放大。


Q:请问孙文老师,裴淮这个人物是出于怎样的设定而新增的?

A:其实裴淮这个角色也经过不少的调整,我其实最早的时候我们想的是比如说一个小分队里面隋州如果负责武的话,唐泛负责文或分析,那需要一个医者,可能裴淮还比较适合,而且裴淮还可以。在唐泛和隋州,比如说有一些问题的时候,他可以给一些见解,然后后来又加了一些裴淮,可能会跟唐泛的姐姐有一条感情线,这样的一个想法去设计的,一个人物,具体的整个人物,在故事不断的打磨中修正。


成龙监制《成化十四年》幕后秘密!编剧最喜欢的角色是谁?


Q:孙老师好,请问你看了《成化十四年》成片后,有没有什么看法?如果满分10分,你给这个网剧打几分?

A:我觉得其实我的打分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剧做出来可能就是要让观众去检验的,通过观众的一些反馈的话,我们也可能了解到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后如何去做的更好,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借用我师哥程曦的一段话:做人要求真,做戏更要求真。这个真,是真材实料的,也是真情实感的真。如果没有手艺的话,大活接不下,小活又干不好,如果不真诚就会丧失格局,就会被面前的利益所迷惑。

所以我们都坚持自我,再次感谢好剧邦的邀请,希望所有编剧同仁都能实现自己的编剧梦,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成化   编剧   角色   成龙   科班   手艺   幕后   剧本   喜剧   主持人   团队   新人   秘密   老师   人物   故事   内容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