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一年一度的电影界“奇观”——春节档,终于结束了。

不具有节日气氛的电影开始搬上大荧幕,比如《又见奈良》、《阿凡达》、《波斯语课》等,抱着另一种目的走进电影院的人多了起来。

其中,以二战为背景的《波斯语课》在豆瓣获得了8.3分的评分。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并不少见,《卡萨布兰卡》中同纳粹军官斗智斗勇的酒吧老板,《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参战的丈夫,《朗读者》中善良却被时代裹挟的汉娜,《歌厅》中在战争前夕凌乱的歌女和绅士……

战争打扰了太多人的生活,我们的确应该听一听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遭遇。

在《波斯语课》中,这次的二战故事和一门编造的语言有关。

男主角Gills是一名犹太人,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会讲波斯语。

他身材单薄瘦削,暴露出来的大眼睛兜着过量的惊恐。

谎言随时会被揭穿,自己随时会被毫不费力地屠杀。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一向让人战战兢兢的纳粹军官,自以为学了一门可以带自己远离罪恶和现实的语言开始变得温和,向自己的“朋友”、“老师”吐露真言,讲述凄惨的童年。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电影有幽深的配乐,用来回忆一件沉重灰暗的往事再合适不过了。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电影有清冷的取景,让人不禁想起在屠杀中死去的魂灵、破碎的家庭和绝望的民族。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但是电影缺少一个高潮。

Gills每次遇到的信任危机,应该是最适合制造高潮的节点。

但是危机总是悄悄化解。

首尾呼应,在电影中的应用很自然,不生硬。

空旷的原野、遮天蔽日的树林、拥挤的帐篷,飘散着一个个逝者的名字。

波斯语课——用伪造的语言诉说真实的情感

永远铭记,慎重追远,不要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奈良   西西里   纳粹   语言   目的   遮天蔽日   歌女   波斯语   毫不费力   军官   高潮   危机   背景   战争   真实   情感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