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心情复杂的壹读君|鱼丸

常常因为自己不够变态而格格不入。

在看到死老公文学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

所谓死老公文学,是最近微博和豆瓣流行的新文学题材,在这类文学故事里,女主的老公集万千缺点于一身,性别歧视、自私偏执、蠢不自知,你能想到的缺点他都有。

故事里的老公最终必死无疑,当然,就是死在自己的这些缺点上。

向上滑动阅览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令人心情复杂的是,另类文学不止这一种。

废话文学,看似说了一大堆,仔细一琢磨,啥信息都没有——

“上一次看到这么好笑的故事还是上一次。”

“有钱人不就是有点钱吗?”

“皇后娘娘贤惠起来还真贤惠呢。”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发疯文学,指以近乎发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基本特征就是0逻辑0理智0耐心,常常运用琼瑶体。无论是应对父母催婚,还是和领导讨价还价,有了它的助力,事半功倍。

比如,你可以像这样——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不得不说,有时候发疯文学确实很好用,比如被发疯的一方会立刻重视这件事,我们也不再需要诅咒自己,说“我得癌症了,临死前的愿望就是收到这个快递”。

但是,如果我们是被死、被发疯、被废话的一方呢?是fuck you back,还是默念文明和谐、爱与和平?这些奇怪的文学,到底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死老公文学是一种反讽

反唇相讥不是最优解

先来说说最近的死老公文学。

可以看出,死老公文学其实是一种反讽。反讽的特点就是,单纯从字面上理解不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和字面意义相反。

作为一种超越修辞格的修辞格,反讽立足于两方之间的排斥冲突,将不相容的意义(或特征)放在一起,用它们的冲突来表达另一个意义。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而且,无论中西,哲学家都认为反讽是一种强有力的说服手段。在死老公文学中,作者全文没有说一句脏话,但却处处表达着这个意思,且比直接说“我老公真是傻×”有力得多。

这种明晃晃的反讽还好,反讽过头大家也知道这是个玩笑,更令人恼火的是,日常生活中,有些反讽是以戏谑性的方式说出来的,比如“你又点外卖,真有钱”。

气得不行,却又揪不到对方的小辫子。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那面对反讽,人们会作何反应呢?

针对这个问题,Hay进行了实证研究。她从15个小时的角色扮演游戏中收集了133个话语攻击和109个回应方式,她把回应方式分为五大类:反唇相讥、忽视、抗议、同意和纠正,结果如下。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Hay的研究结果

Nelms等人也对此做过研究。他们收集了364个对讽刺话语的回应,并且这些回应涉及不同的场景,且参与者关系迥异。Nelms等人将回应方式分为六大类:非讽刺、讽刺、大笑、无反应、微笑和身势语。

他们对身势语的研究几乎是开创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转动眼球、摇头、斜视、红脸、瞪眼等身势语,被使用的比例是8.6%。需要注意的是,讽刺类的比例是7.7%。并且,在仅有的28例讽刺回应中,有14例含有“yeah”这个词,表明应答者虽然反唇相讥,但内心依然有迟疑。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Nelms等人的研究结果

Hay和Nelms等人的研究表明,如果遭遇讽刺,大多数人并不会反唇相讥,忽视(无反应)占比最高。

留对方一个人表演就行。

但是,当我们把场合(正式和非正式)考虑在内,情况就会发生变化。

Kotthoff收集了来自朋友间30小时的非正式场合对话,以及20小时的电视辩论节目对话(这算是正式场合)。她把回应方式归为五类:回应反讽话语的字面意义、回应反讽话语的隐含意义、反讽对象混合的应答、模棱两可的应答、以笑作答。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Kotthoff的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下,51%的人选择回应反讽的字面意义,即和对方继续玩文字游戏,而在正式场合下,只有一个人这么做。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Kotthoff的研究

总结一下就是,在正式场合,最好直接回应对方的隐含意义,非正式场合可以忽视(尤其是在我方威望、人缘、职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方时),也可以陪对方玩两把。

谁还不是个文字游戏高级玩家咋的。

发疯文学和废话文学来袭

要么改正,要么糊弄

人生苦短,难得发疯。

所谓发疯,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其实是一种非常态,是一种抗议。也就是说,在倡导隐忍、坚强、吃亏是福的社会文化中,情绪激烈是一种发疯(这就很容易造成情绪感染,集体发疯),在倡导夸张、离谱、情绪饱满的文化中,也许沉默才是一种疯狂。

发疯分两种情况。如果对方的疯发的有道理,比如疯因是该有的补贴没到位,该给的关心也没给,那没啥好说的,咱改就是。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真正的勇士都直接回:怎么?你活不到下周一了吗?

如果对方就是为了发疯而发疯呢?

这和废话文学的应对方法一样:该糊弄就糊弄,糊弄不过直接无视,如果连毫无道理的发疯文学都认真回复,那情绪劳动海了去了。

如何糊弄?在豆瓣糊弄学小组卧底多年的人现身说法,最万能好用的糊弄方式就是各种语气词和常用词:这样啊、啊这、抱歉、嗯嗯、就是……而且就俩仨字,四个字都算多了,回复“这也太呢个了吧”的那都是真爱了,起码他在用心糊弄你。

举例子:

“你不知道我现在多么难过,你居然对我提这样的要求……¥%#@……&&%¥……&”

“啊这。”

“年轻怎么了,不就是年轻点吗?”

“就是。”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除了点头称是很难回复别的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习惯说这些词,完全没问题。只要找到你习惯的、模糊的词就行。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模糊语言。

大多学者认为,模糊语言具有两重性的特点,即在本质上是明确的,在表象上是模糊的;在定性表述上是肯定的,在定量表述上是变化的;在内容上是确指的,在形式上是灵活的。

说人话就是,模糊语言有确定的回答对象(我回答的是你这句话,而不是张三的话),但没有特定的语境(虽然我在回答你这句话,但我这句话拿去回复张三也行)。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问题就在于,模糊语言无法从语义的角度得到全面的解释,语境是理解模糊语言的重要因素。怎么说呢,有点像《无间道》里的梁朝伟(模糊语言),然后唯一知道他身份的上级(语境)死了……

如果实在太老实,连糊弄语都学不会,建议常备模糊表情包。仿佛翻盖诺基亚拍出的五官,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轮廓,中性风的场景……一句话:

只要够糊,尴尬就追不上我。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像这样

留言区聊聊,你的糊弄绝招是什么?

[1]赵毅衡. (2011). 反讽:表意形式的演化与新生. 文艺研究(1), 10.

[2]朱小舟. (2002).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外语与外语教学(8), 4.

[3]涂靖. (2004). 反讽的认知研究. 外语学刊, 000(002), 7-9,73.

[4]姚俊. (2007). 英汉反讽话语的应答方武——基于电视辩论语料的语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5]李勇忠. (2001). 语言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4(2), 5.

[6]伍铁平. (1986). 语言的模糊性和词源学. 外语教学(01), 47-52.

死老公文学火了,这情节我想都不敢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修辞格   老公   反唇相讥   外语教学   文学   语境   字面   废话   话语   场合   模糊   情节   情绪   意义   语言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