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1978年,26岁的王小波在偶然得来的五线谱上,给李银河写下了第一封信,由此展开了一段令人羡慕的甜蜜爱情。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40年后,66岁的李银河来到威海的一间小小录音间,带着思念,隔空回复了王小波。

我爱过你,我仍然爱着你,万一灵魂存在,但愿我们还会相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当年强烈又直接的爱意,早已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深情。如今,步入花甲之年的李银河老师,关于生命,关于爱情,又有怎样的新思考呢?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新经典(ID:Thinkingdom)

作者:从不认真的十七

我采访到李银河老师了!

开篇之前我必须轻浮地吼出这一句展示

我的快乐!

其实是我全程围观了其他媒体的采访,中间和李老师聊了天。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现场图

李银河,在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标签。

“王小波的爱人”“同性恋研究者”“经常为少数群体发声”等等,当然这背后也有不太好听的。

可是回到李银河本身,我更喜欢她那些“官方”头衔:

李银河,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我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师从社会学大师费孝通。

实实在在的地位比互联网随便甩给她的标签更让我认同。

这样的李银河老师是客观的科学的,而不是被大众曲解的时不时拿来当枪使的。

在李老师到来之前我想象了很多种她的状态。

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一个冷静的学者?一个少女般的浪漫主义者?

真的等到她推门而进,那些想象就都落在眼前人身上。

安和感在脸上,冷静感在评论中,浪漫感在她聊起爱情的所有时刻。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李银河在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写:

“在66岁时,自我感觉已经进入了人生化境,物质生活舒适中和,人际关系清爽温暖,精神生活平静喜乐。无欲无求,自由自在。”

书中似这样超脱的文字占很大部分,这也引得大家开始好奇李老师的状态。

“是开始信仰佛教了吗?”“是陷入虚无主义了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李银河是否认的。

参悟生命是持续性的,并非是得加入什么宗教才可以。

至于虚无主义,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和了解的事情:稍有勇气,人就能够看清生命的真相——它的短暂如此突兀。人在这个时空里是很渺小的。所谓的“想透”就是正视这种渺小,从而真正地把握生活,不是陷入虚无主义。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内页图

到当下这个年纪,李银河确实地感受到了久违的自由状态。

从写作来说是这样,做科研(当然她真的热爱)有时候很像在写命题作文,而现在她可以随意地写下自己想写的东西。

她笑着说,她也写诗的,就是现在不想发表。

我们问为什么呀。

她说,诗会暴露自己。

关于诗意,书中多次提到: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充满了诗意,他不必写诗,也是一个诗人。”

(这个观点也在王小波小说里出现过)

总要有个人出来说话嘛

见到李银河之前,早有朋友给了我一堆当下的性别困境问题让我帮忙提问。

有的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

去聊起那些问题,我预想的是李老师情绪激昂。

实际上并没有,她的声音冷静平稳。

记者问:

“您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原因是什么呢?”

“赚钱呀!”

李老师一个猝不及防的可爱,让我们几个都笑出声了。

后面李银河声音又平稳下来,眼神落向桌面。

总要有个人站出来说话嘛。有人给我微博评论说‘李老师,能给我们说话的人只有你了’,你说这样的话发给我,我不得······”

她说得很平淡,我心里一酸。

网上有一些对她的恶意评论,问道对她有影响吗。

李银河说,

“没什么影响”“那些东西我是不屑一顾的。”

一脸云淡风轻,无所谓。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说起网上的恶评很可笑,李老师整个人快乐得抖手手

少数群体,性别平等,婚姻家庭······

互联网环境让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李银河觉得她是有责任感的,她真的希望事情能变得更好一点。

她说:“如果你看见我没说话,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不能说。但不代表我不关心,我不可能不关心。”

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

聊到李银河,或者与李银河聊天,不可避免地要聊到爱情。

李老师自己说“中了两次大奖”,遇到王小波和遇到大侠都让她充分地感受到了爱。

“您觉得您和王小波的爱情,被后来的人美化了吗?”

说到王小波,她思考了几秒钟,用手指在桌子上划了划。

“我们那时候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爱的啊。美化,那没有。他那些情书每个字都是真的。”

李老师转而一笑,脸上是真实的幸福感:“毕竟那时候是恋爱初期嘛,激情之爱。”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爱情怎么保鲜呢?”

听到这个问题的李银河一脸讶异,好像用眼神在说“没有那种神操作”

整理好语言,她说:

“在爱里就是新鲜的,不需要保鲜。如果爱没了,源头没有活水了自然就干枯了。”

她的爱情观在《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写了许多:

“带着一点点神秘感,带着一点点迷惑感,我眯缝着眼睛仔细端详这世间的激情之爱,只觉得它们美好得令人惊异,是平淡人生中最令人赏心悦目的奇迹。

在激情过后,尤其是一对一关系确定之后,激情变为柔情,熊熊烈火变为涓涓细流,人不可能一直保持激情状态,就像火不可能一直熊熊燃烧。”

人们都知道《爱你就像爱生命》,再去看李银河在书里写下的怀念王小波,更让人动容:

“现在回头看,小波的一生是神采飞扬的,他活过,他写过,他爱过,他过了精彩的一生,然后就飘然而去。我爱过他,我仍然爱着他,他的一生,浸淫在爱之中,这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

爱是人间最有趣的游戏。所谓爱,就是对对方的灵魂不断地叩问。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和李老师聊两个多小时的感受就是,她太真实了。她的人生观直白清晰: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应当有一个直取核心的态度。在世上万千事物中只要那个最实在的东西:吃东西就吃自己最喜欢的;住房子就住那个最舒适的;交朋友就交那个一起呆着最舒服的;恋爱就爱那个动了心的。

直取核心的态度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态度,要活就活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真哭真笑,真苦真甜。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我们在采访完李老师后聊天,问“遇到真爱的概率超低吧?”

李老师笑着说“肯定的”,我们差点当场哭出声!

如书中那句话:

世上能够给人带来惊喜的人不多。万一遇到,一定珍惜。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66岁的年纪,经历过人生的高潮和低谷,李银河老师的心态逐渐变得豁达与平和,但她一直没有停止做的一件事,是思索生命的意义。她觉得,生命从宏观视角看,是毫无意义的,但从微观层面而言,是可以自赋意义的。

该如何给生命自赋意义?

我们如何才能享受爱情,享受生命?

1月13日14:30,来广州购书中心(天河总店)六楼多功能厅,听李银河讲述生命与爱情的那些事。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 活动主题:

李银河谈生命与爱情——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新书分享会

// 活动时间:

2019年1月13日14:30

// 活动地点:

广州购书中心(天河总店)六楼多功能厅

// 入场方式:

1. 在广州购书中心微店购买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会员卡”

前50名读者会员即可获得优先入场资格

名额紧张,速来抢购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微店购买

李银河:绝不在虚头巴脑的事情上浪费生命

2. 如果您已是广州购书中心幸会卡会员

只要在广州购书中心

购买李银河老师的任意书籍

并添加广州购书中心小编微信号

提供会员信息及购书凭证

小编将随机抽20名会员提供优先入场资格

3. 没有抢到优先入场资格的读者

只要在广州购书中心

购买李银河老师的任意书籍

可凭购书凭证排队入场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本周互动话题


李银河在她的新书《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里写道:“爱的提纯过程,也是生命的提纯过程。”生命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关于生命与爱情,您有什么疑问?在本文下方留言,把问题留下,经过广购君精选之后,您的人生疑问将会直接送至李老师手中,由她亲自为你解答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天河   生命   虚无主义   微尘   广州   社会学   宇宙   说话   事情   状态   老师   激情   人生   爱情   会员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